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浆内NSE和S-100蛋白含量,并对二者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组织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S-100蛋白在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第14天时NSE、S-100蛋白含量与脑水肿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NSE、S-100蛋白含量与病后24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脑组织损伤和脑组织水肿的情况;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动态监测NSE、S-100蛋白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组织水肿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浓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4、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发病后3、7、14 d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7、14 d S-100蛋白含量降低(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6、S-100b蛋白。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并且血清IL-6水平、S-100b蛋白浓度与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L-6水平、S-100b蛋白浓度能敏感地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是临床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吴松笛  韩仰东  夏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08-1310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5、14天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测定,评价其与脑梗死灶体积、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第1、3、5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在第3天达峰值,在第14天下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同水平;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梗死灶体积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测定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血浆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S-100(S-100蛋白)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5例高原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发病第1、2、3天血浆S-100蛋白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测定20例正常对照组的相应变化。将发病第1天血浆S-100蛋白的含量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高原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发病第1、2天的血浆S-100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第3天的血浆S-100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高原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组发病第1天血浆S-100蛋白与脑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呈显著正相关(P<0.05)。3S-100蛋白的浓度超过1.0μg/L提示预后不良。结论:S-100蛋白可作为判断高原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程度、预测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颢  王文田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145-1146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S-100B蛋白与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uPA)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3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S-100B和uPA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蛋白、uPA含量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S-100B和uPA含量与脑梗死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和uPA对于判断脑梗死范围大小、病情变化及预后神经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麦晖  周海红  陈军  赵斌 《右江医学》2013,(3):349-35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0.15PNA,1次/d静滴;依达拉奉30mg,2次/d静滴,14天为1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SE、S-100β的水平,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第3、7天的NSE、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C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天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4.86%,对照组为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SE、S-100β水平,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浓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 随机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4、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发病后3、7、14 d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7、14 d S-100蛋白含量降低(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张华  张茁  张微微 《北京医学》2004,26(1):26-29
目的分析脑梗死、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VBI)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史、症状、体征及CT、MRJ检查符合脑梗死、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共91例,取发病48、72h和7d的静脉血,用ELISA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组的S-100B蛋白和NSE血清浓度与短暂脑缺血发作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S-100B蛋白与梗死/出血体积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NSE含量仅与梗死体积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与出血体积无明显相关性.短暂脑缺血发作组患者的S-100B蛋白和NSE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S-100B蛋白可以反映脑梗死和脑出血病情变化的程度,NSE仅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两者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没有病情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NSE和S-100B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 ,检测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 ) ,2 5例非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其血液及脑脊液NSE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ACI患者脑脊液NSE显著高于血液 (P <0 0 1) ;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脊液或血清中的NSE浓度 ,是脑组织破坏程度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 ;对预测病人出院后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程度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赵萍  龚玲  杜立  付蓉  柴雪梅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3):239-240,24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杏丁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d内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观察杏丁对其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杏丁组发病2d内血清NSE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常规治疗组血清NSE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杏丁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杏丁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含量增高,而杏丁可显著降低NSE的含量;杏丁的近期临床疗效也优于常规治疗组。表明杏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制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每日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mL,连续14d)和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冻干制剂04g,连续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日检测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含量在治疗后第3,7,14日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SE在治疗后第7,14日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明显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的含量,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窦培勋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24-825,87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脑出血病人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60例脑出血病人起病后72h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比较分析,评价联合检测血清S-100B蛋白和NS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脑出血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病人间不同预后组间的S100-B、NsE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以脑出血后72h血清S100-B浓度2.0μg/L,NsE浓度30μg/mL为临界标准评估预后,NSE的特异度为74%,敏感度为66.7%,S100-B的特异度为88.9%,敏感度为75.8%,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和90.5%。结论 联合检测脑出血病人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能提高评估脑出血病人预后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碟子辅助神经营养因子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脑血灌注量、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2组患者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脑血灌注量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8%,高于对照组的78.57%(χ^2/P=11.515/0.001);观察组CBF、NO水平高于对照组(t/P=25.949/0.000、8.368/0.000),而MTT、血浆ET、血清NSE、SE、S100B水平、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P=28.185/0.000、8.987/0.000、6.223/0.000、18.058/0.000、7.551/0.000)。结论苦碟子辅助神经营养因子能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脑血灌注量、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