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改进了食管吻合器的吻合方法,于1987年12月~1991年7月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210例,未发生吻合口缓和重度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病例。而对照组207例中有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4%,重度吻合口狭窄有2例,狭窄率为1.0%,手术死亡有2例,死亡率为1.0%。本文介绍吻合方法并就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腹直肌瓣修复胃肠瘘4例郭盖章阮平国我院11年来胃肠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2例,其中4例采用腹直肌瓣修复瘘口,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27岁。霉菌性胃溃疡伴大出血急诊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第4天因吻合口瘘又行瘘修补术+腹...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0年5月~1995年5月,15年间共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25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发生率为43%,其中死亡3例,其瘘死亡率为273%。本文重点讨论了此并发症发生的有关因素,提出了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1980-1998年行食管胃吻合术15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1.1%,狭窄率1.3%,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4.2%,术后3-5年复查的患者,吻合口直径在1.0-1.2cm,食物通过顺利。  相似文献   

5.
1990~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用国产GFⅠ型消化道吻合器吻合,共发生吻合口瘘10例,均为早中期瘘,经再次进胸行吻合口重建术,9例治愈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50~70岁。10例胸内吻合口瘘,其中弓上吻合口瘘6例,弓下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早期瘘6例,发生于术后3天以内,中期瘘4例发生于术后6~14天。瘘的治疗及效果:6例开胸后再次游离胃及胸段食管,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4例开胸后直接行瘘口修补术,其中1例原瘘口修补术后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33例中Ⅰ期手术切除肠吻合21例,分期手术4例;Hartmann氏手术4例;捷径或永久性造瘘4例。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死于呼衰和全身衰竭各1例。随访3个月~10年26例,姑息手术2例均在3个月内死亡,分期手术6例中3例于0.5~2年死亡,Ⅰ期手术18例中1例术后4年死亡,余生存良好。对于结肠癌所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只要无休克及肠坏死,行Ⅰ期手术切除肠吻合是安全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本科1980年1月~1985年2月施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187例,发生吻合口瘘41例(2192%),死亡8例(8/41)。1986年1月~1997年12月作同样手术438例,发现吻合口瘘7例(159%),无1例死亡。本文分析发生吻合口瘘和死亡的原因。认为降低吻合口张力、保证充分血运和控制术后剧烈咳嗽可以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时,充分引流,防止瘘液逆流入胸腔纵膈可降低瘘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损伤18例诊治体会胡津保1*王益春2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医院外科1普外科2泌尿科241100*校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5~68岁,平均38.8岁。入院时间:伤后<4h8例,4~12h5例,12~20h5例。车祸伤6例,高空坠...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对366例食管癌、贲门癌随机分组进行手术,治疗组行吻合器缝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169例,对照组吻合器缝合加食管壁与胃壁包套197例。结果主后治疗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发生5例。吻合口瘘窄治疗组1例(0.59%);对照组4例。吻合口用器械缝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绕,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31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食管-胃肠胸内或胸外吻合,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我们认为:防瘘乃一综合措施,其关键所在是保证吻合口血供,良好的粘膜对合。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先国 《重庆医学》2000,29(5):434-435
我院自1975年1月~1999年12月共切除食管贲门癌600例,共发生吻合口瘘20例,死亡6例,均为胸内吻合口瘘所致。术前放射治疗与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关系,与吻合技术关系密切,探讨吻合严密缝合的措施和食管胃壁血管方面的分析。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近年来有下降,但此种吻合口瘘仍是此类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手术死亡原因。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全组病例600例,男性410例,女性190例,年龄33~59岁480例,60~72岁120例。共发生吻合口瘘20例,其中发生弓下食管胃吻合…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86年10月至1998年1月,应用中药白芨大黄散治疗食管吻合口瘘27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7例食管吻合口瘘病人,男15例,女12例,年龄50~68岁,平均59岁,均为食管癌根治术后,26例胸内吻合口瘘,1例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分别于术后4~9天,全组病例均有高烧,颈部吻合口瘘有颈部切口红肿痛,渗液表现,胸内吻合口瘘病人有左胸痛,呼吸困难,一般情况迅速恶化,血白细胞 15.2~28.0 ×109/L,X线胸片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13.
食道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道癌和贲门癌切除后吻合瘘是一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了吻合口瘘,死亡率极高。因此探讨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笔者从1989年至今49例食道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病人中有4例发生吻合口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  相似文献   

14.
吻合口瘘是高位食管癌术后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单纯结肠移植治疗高位食管癌,因结肠供血不足易引起吻合口瘘。1993年1月~1997年7月,我院对23例高位食管癌行结肠移植,将中结肠动、静脉分别与右侧胸廓内动、静脉镜下吻合,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5岁,平均52岁。食管中上段癌19例,上段癌4例。病理结果均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根治手术18例,姑息手术5例,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死亡。2.手术方法(1)腹部手术组 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根治切除率和临床治愈率,预防吻合口瘘。方法:设计了Ⅰ、Ⅱ、Ⅲ三种术式:上、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第3或4肋间开胸,左腹直肌旁或左肋弓下斜切口开腹和右颈部切口,保留2~3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贲门部或部分胃切除,在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Ⅰ式)。中段食管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4或5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左颈部切口,保留3~4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部分胃切除,在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Ⅱ式)。贲门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5或4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中段食管和近半胃或纵半胃切除,在主动脉弓下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Ⅲ式)。尽可能清除区域淋巴结,吻合口均用大网膜包盖加固。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总切除率921%(174/189),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51%(142/189),探查率(未切除)为79%(15/189),三种术式的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7/174),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三种术式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大网膜包盖加固吻合口可减少瘘的发生率,食管胃分层吻合法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临床治愈率高,围手术期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经胸颈段食管铁合术治疗食管癌184例。无吻合口瘘,无胸导管及喉返神经损伤,各种并发症9例(4.9%),术后死于急性呼吸衰1例(0.5%)。术后随访1、3、5年生存分别为115例,34例、9例。经胸颈段管胃机械吻合术,有助于提高管癌手术切除彻底性,预防吻合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是治疗主要动脉水平以下的胸段食管癌罗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大肠癌行肠吻合术145例,术后吻合口瘘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吻合口瘘发生率 4. 12%,保守治疗 3例,手术治疗 3例,治愈 5例,死亡 1例。结论: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可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加强全身营养和建立通畅有效的引流是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输尿管癌9例报道陈景洲,于德新,梁朝朝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37~74岁。发病最短者3月,最长者5年,平均1.3年。右侧4例,左侧5例,输尿管上段2例,中段2例,下段5例。9例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3例伴腰痛...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应用食管胃吻合器无选择地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176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2/176),明显地低于同期行工吻合的4.9%(5/103)。作者讨论了应用吻合器所致吻合口瘘的原因,认为以操作技术为主,并且提出了几点注意项加以防范。同时也分析了应用吻合器所致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低血压与吻合口瘘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科自1985~1998年手术治疗各类食管癌1143例,发生吻合口瘘63例,占5.5%。在发生术后低血压213例中,发生吻合瘘52例,占24.4%。现就食管癌术后低血压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