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生存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150例病理诊断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情况,并对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 T 分期、淋巴血管侵犯、N2阳性淋巴结数目、N2淋巴结转移站数( P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T3/T1)、淋巴血管侵犯、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T 分期(T3/T1)、淋巴血管侵犯、N2淋巴结转移站数均是肺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N分期的评估价值及其不同N分期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的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作为标准,将358例病例分为pN0期(无淋巴结转移)、pN1a期(中央淋巴结转移)和pN1b期(侧区淋巴结转移)。比较不同N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多灶、包膜外侵犯、桥本甲状腺炎、BRAF突变),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超声评估N分期与实际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 结果358例患者均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其中pN0期196例,pN1a期129例,pN1b期33例。术前超声评估N分期与实际病理结果分期基本一致(Kappa=0.320,P<0.01);在pN0期和pN1期(pN1a期+pN1b期)2组之间,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BRAF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4.818、7.126,P均<0.05)。pN1b期与非pN1b期(pN0期+pN1期)2组之间,患者的肿瘤大小、多灶癌、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8、14.193、9.330,P均<0.01)。 结论术前超声对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N分期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诊疗支持。年龄<55岁、肿瘤>1 cm及BRAF阳性患者更倾向于发展为pN1期;在pN1b期中,肿瘤>1 cm、多灶癌和包膜外侵犯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颈淋巴结阴性(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316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316例舌鳞癌患者的2年和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3.23%(263/316)和78.16%(247/316);(2)Lop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N0 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等.本组患者中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患者的颈部复发率为34.38%,而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21.83%.结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可能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N1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转移的高危因素,寻找术后辅助放疗的潜在获益者。 方法入组2009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接受肺癌根治手术的pN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探究淋巴结被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度、多站转移、转移淋巴结位置分布等淋巴结转移特征对于局部区域复发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局部复发生存。 结果共纳入257例患者,其中男性159例,女性98例,年龄(58.5±8.5)岁(35~80岁)。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5~131个月)。全部患者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7%、77.1%、70.1%;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3%、55.6%、45.3%;1、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76.0%、69.7%;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4%、58.9%、48.7%。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被膜外侵犯(HR=1.96,95%CI:1.09~3.51,P=0.024)与淋巴结转移度>0.1(HR 2.28,95%CI:1.03~5.07,P=0.043)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淋巴结被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度>0.1的pN1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高危人群,其有可能成为术后辅助放疗的潜在获益者。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3%.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灶个数、肿瘤大小和甲状腺外侵犯与否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外侵犯与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4倍.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伴淋巴结转移病例逐年减少.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下,根治性手术后预防性放射线碘治疗总体预后良好,若术前即出现甲状腺外侵犯,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疗对术后淋巴结分期为N0、N1、N2(pN0、pN1、pN2期)的SCLC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4年1月55例手术治疗后淋巴结分期为pN0、pN1、pN2期的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放疗对SCLC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对比,1、2、3年局部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0 vs 21.7%、56.2% vs 69.6%、87.5% vs 95.7%,P=0.010);中位总生存期(OS)无统计学差异(35个月vs 36个月,P=0.730);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有统计学差异(26个月vs 18个月,P=0.014).根据术后不同淋巴结分期;pN1、pN2期中位DFS及pN2期中位OS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pN0期的中位OS、DFS及pN1期中位OS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放疗(HR =0.504,P=0.044)及淋巴结分期(HR=0.254,P=0.002)是影响术后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而术后淋巴结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HR=0.208,P=0.001).结论 放疗能明显降低SCLC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改善术后pN1、pN2期患者的DFS,同时延长pN2期患者的OS.对于术后淋巴结阴性SCLC患者,术后放疗对提高患者生存期无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Kap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及应用Cox模型将获得随访的7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偶发、临床分期、病理分类、手术方式、有无免疫治疗等因素作为分析因子,计算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4.1%,3年生存率为81.3%,5年生存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筛选出8个对肾细胞癌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是否为偶发癌、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癌栓、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有无肿瘤细胞坏死、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肿瘤病理类型。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是否为偶发癌、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为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患者预后与肿瘤的TNM分期、是否行肾癌根治术、是否为偶发癌、术后有无行免疫治疗有关,其中肿瘤的TNM分期为危险因子,后3个因素为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微转移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89例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pN0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石蜡切片,使用抗细胞角蛋白抗体检测微转移,分析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N0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率为18.0%,其与肿瘤部位(P=0.030)、T分期(P=0.041)有关;N1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度高于N2区域淋巴结(P=0.024),N2区域淋巴结跳跃性微转移率为5.62%;淋巴结微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无转移者(P=0.036)。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是pN0期NSC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0期NSCLC的淋巴结微转移率较高,并可出现跳跃性微转移。术中应重视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淋巴结微转移预示pN0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9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瘤体部位、瘤体最大径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79例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7.01%、5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洁转移、TNM 分期、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术前白蛋白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01)。结论瘤体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临床判断患者预后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超声指标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甲状腺癌患者,共计108枚病灶的TI-RADS超声指标与肿瘤侵犯包膜或包膜外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08枚病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56枚;淋巴结未转移52枚;癌组织侵犯包膜或侵及包膜外组织38枚;癌组织局限于腺体内70枚。(2)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癌≥2cm、结节内微钙化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多(P0.05),以结节内微钙化灶预测更有价值。(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2cm对预测甲状腺癌包膜或包膜外侵犯有较高价值(P0.05)。结论 TI-RADS超声指标中结节大小和微钙化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初步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探讨早期宫颈癌合并LVSI优选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合并LVSI 252例及相对应于年龄、期别、病理类型无差异的无LVSI 253例入组本研究,分析两组间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术前、术后治疗的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LVSI组的宫颈间质受侵深度〉1/2例数、淋巴结转移率、低分化所占比例、术后接受辅助治疗患者数明显高于无LVS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年总存活率(OS)LVSI组79.8%,无LVSI组95.7%,5年无瘤存活率(DFS)LVSI组79.8%,无LVSI组94.6%,复发转移、死亡:LVSI组复发39例(15,5%),死亡24例(9.5%),无LVSI组复发13例(5.1%),死亡2例(0.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全组5年总存活率、无瘤存活率为93.6%、87.7%,单因素分析示临床期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间隙浸润影响5年总存活、无瘤存活,肿瘤大小、术后治疗仅影响5年总存活率。多因素分析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间隙浸润是5年总存活、无瘤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VSI与多种不良预后因素相关,早期宫颈癌中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间隙浸润是5年总存活、无瘤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合并LVSI需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行电视胸腔镜(VATS)微创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45例,对照组(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45例。两组间采取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各组生存时间的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胸腔镜微创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1.1%以及37.8%;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46.7%以及33.3%,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长度、肿瘤分期、组织分化、支气管切缘情况、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是否辅助化疗对NSCLC预后有影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清扫的淋巴结个数与肿瘤分期是NSCL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腔镜下微创外科治疗NSCLC与传统开胸手术疗效相当;清扫的淋巴结个数和肿瘤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分析模型作其对生存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23.0%、13.5%,其根治性切除(R0切除)率为53.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大小、腹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站别、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联合脏器切除、根治度、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淋巴结转移率与BorrmannⅣ型胃癌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是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BorrmannⅣ型胃癌生物学特性独特,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上尽可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杜绝切缘残留,对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 264例入组.中位年龄43岁(21~60岁),全组中直接手术5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加腔内放疗140例,术前腔内放疗53例,放疗加增敏化疗14例.全组接受手术252例,其中2例因术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而仅行淋巴结清扫,后改根治性放疗加化疗,250例行盆腔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Ⅲ型根治性子宫切除.结果 252例淋巴结清扫患者中切除淋巴结<20个47例,≥20个205例,淋巴结无转移190例,有转移62例.250例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中,浅肌层受侵117例,深肌层受侵120例,未注明深度13例.脉管瘤栓阴性206例,阳性44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127例,低分化105例,未报分化11例.全组患者5年无瘤存活率、总存活率分别为85%、89%.术前化疗、放疗加手术,手术,同步放化疗三组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5.2%、92.9%、52.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切除个数<20个与≥20个相比,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7.9%、87.8%,差异临近统计学意义(P=0.057).淋巴结无转移与转移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脉管瘤栓阴性与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而肌层受侵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对预后无影响.直接手术与术前新辅助化疗、放疗相比:淋巴结转移率直接手术组(31.6%)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21.8%),但无统计学差异.脉管瘤栓阳性率直接手术组(35.1%)明显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手术组接受术后辅助性放疗合并增敏化疗占71.9%,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62.2%),但无统计学差异.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期5年无瘤存活率、总存活率较高,达85%、89%.结论 术前化疗、放疗加手术和直接手术患者无瘤存活率好于同步放化疗.淋巴结转移数、脉管瘤栓明显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我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187例,其中男109例(58.29%),女78例(41.71%),年龄21~84岁,中位年龄63岁,平均(61.180±9.889)岁.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出现复发转移57例,失访36例,到随访时间结束仍处于无病生存状态94例.随访时间22~60个月,中位随访56个月,观察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亚组,再按照术后是否进行辅助化疗分为两组,同样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行计算和检验,分析术后辅助化疗对高危Ⅱ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187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单因素分析,影响5年无病生存率的指标有:肿瘤低分化,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后未辅助化疗(P<0.05);COX多因素分析: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下有意义的4个变量引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发现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后无辅助化疗是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发现术前合并肠梗阻,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的患者行辅助化疗的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未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合并肠梗阻,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术后未辅助化疗是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合并肠梗阻,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的患者可以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从而增加5年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T1-4N0M0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因素和淋巴结微转移对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纳入PT1-4N0M0结直肠癌126例,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用免疫组化染色术后平均随访64.11(64~106)个月。观察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病理因素中,"淋巴管浸润"及"侵袭肠壁深度"与CK20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的CK20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无瘤生存率均无明显相关性。在淋巴结CK20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巢(isolated tumor cells,ITCs)和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CM)的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6%、63.5%和50.0%。ITCs和CK20(-)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而MCM与CK20(-)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对于PT1-4N0M0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术后辅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EB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宫颈炎(32)和宫颈鳞癌患者组织标本(52)共84例,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和69.2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炎组3.1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混合感染率为67.3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分化程度:低分化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临床分型:浸润型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型患者(P<0.05);淋巴转移:淋巴转移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且HPV(+)+EBV(+)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低于HPV(+)组患者和EBV(+)组患者(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EBV及HPV有较高的感染率,且HPV+EBV+感染与宫颈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分型、淋巴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庆  邹旻红  蒋叶  李旺林  曹杰 《新医学》2021,52(7):482-487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对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dMMR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病例106例,分析其MMR蛋白(包括MLH1、MSH2、MSH6、PMS2)缺失的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dMMR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化疗组与无化疗组的差异。结果 MLH1/PMS2蛋白缺失率为45%,MSH2/MSH6蛋白缺失率为18%,单个MLH1蛋白的缺失率为11%,单个MSH6蛋白的缺失率为9%,单个PMS2蛋白的缺失率为12%。单因素Cox分析显示,术前癌胚抗原(CEA)≥5 ng/ml、直肠、T4、N1、N2、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的危险因素;术前CEA≥5 ng/ml、术前糖链抗原199(CA199)≥34 U/ml、直肠、T4、N1、N2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术前CEA≥5 ng/ml[HR = 2.68(1.08 ~ 6.63),P = 0.034]、 N1[HR = 2.94(1.12 ~ 7.73),P = 0.028]、 N2[HR = 9.31(2.49 ~ 34.77),P = 0.001]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HR = 3.97(1.66 ~ 9.50),P = 0.002]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N1[HR = 6.64(2.25 ~ 19.64),P = 0.001]、 N2[HR = 9.68(1.92 ~ 48.96,P = 0.006)]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HR = 6.36(2.28 ~ 17.73),P < 0.001]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化疗组与无化疗组的DFS和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术前CEA≥5 ng/ml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N1、N2和淋巴结获取数量< 12枚是dMMR结直肠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辅助化疗不影响Ⅱ、Ⅲ期dMMR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贫血对子宫颈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为子宫颈癌合并贫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91例有病理诊断、完整随访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无病生存期为观察指标,将年龄、体质量、血型、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分化程度、首次治疗方式、是否贫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输血种类、输血量等纳入寿命表。计算1年、2年和5年生存率,通过单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年龄、贫血、输血量、FIGO分期与预后相关,而年龄、体质量、血型、病理类型、首次治疗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种类及输血量等对预后无显著影响。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有FIGO分期、分化程度。结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是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能证实贫血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