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子转运交接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危重转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医院城中院区院内转运的79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医院荆北院区院内转运的89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纸质交接单进行转运交接,观察组采用电子转运交接系统进行转运交接。比较2组床旁交接时间、转运交接质量,同时调查护士对电子转运交接系统应用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床旁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t=-12.041,P<0.001),转运交接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5.058,P<0.001)。观察组护士对电子转运交接系统的满意度得分为(41.94±7.72)分,条目得分较高。结论 电子转运交接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缩减了床旁交接时间,提高了转运交接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危重患者交接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执行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的精神,进一步规范急诊与病区和急诊与ICU对危重患者的交接形式,保证危重患者交接有序、安全,本院设计了“危重患者交接核查表”,从2007年9月开始临床应用,至2007年12月底,共使用危重患者交接核查表417份,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科自行设计的床旁交接表在胸外科危重病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应用床旁交接表进行危重病人床旁护理交接班前的2015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危重病人作为对照组,2015年5月—8月应用床旁交接表后在我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交接班内容遗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床旁护理交接班内容遗漏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表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规范了危重病人床旁护理交接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旁护士工作日志表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7月~9月采用常规床旁交接班法,2014年月10月后采用床旁护士工作日志交班,将患者每日的异常病情、特殊治疗、护理、检验、检查项目、主要存在问题、风险、患者社会背景及特殊护理要求等内容以护士日志的形式进行交接,对CCU危重患者的各种护理信息进行连续性的评估记录,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床旁护士工作日志表能够提高CCU护士对于危重患者病情掌握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床旁护士工作日志表应用于CCU床旁交接班管理中,可减少护士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护士对于危重患者病情掌握、护理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床旁交接流程优化后,患者对交接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对交接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4.42±0.50)分提高到(4.76±0.43)分(P〈0.05);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程度评分由(87.14±3.66)分提高到(91.29±1.86)分(P〈0.01),流程优化后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节省了32min的交接和评估时间。结论:床旁交接流程的优化,提高了交接的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士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根据标准化沟通交接单评估患者心理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单中的项目,逐条评估。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出交接时间缩短,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ICU患者转出交接中有助于降低转出交接时间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交接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单式交接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表格式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与采用清单式交接前后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所需时间、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清单式交接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及效率和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所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均有所下降。 结论 实施清单式交接显著提高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转运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确保了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在心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自2015年10月起开始在危重患者护理交接中采用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将该交接模式应用前(2014年10月~2015年9月)和应用后(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科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前危重病例数为112例,应用后危重病例数为118例,对应用前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做出比较.结果 应用后护理交接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护理交接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理交接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基于广泛信息交接需求的护理汇报模式应用于心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实践之中,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交接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和护理人员、患者对交接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郭慧  陆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79-7079
目的应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床旁护理要点评估表,对CCU危重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评估,提高CCU的护理质量。方法将2009-01-2010-01住CCU患者5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入院评估,实验组在入院评估的基础上床旁使用CCU床旁护理要点评估表,动态评估并应用于整个住院期间。结果护理质量合格率、皮肤压伤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监护病房平均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U危重患者应用CCU床旁护理要点评估表后,可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情观察与护理,减少了皮肤压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士专科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托信息化平台制作特、一级护理患者“九知道”表格,提高危重患者床头交接质量.方法:与信息处联系将特、一级护理患者“九知道”口头交接内容制作成表格,床头交接时可通过智能读取、存储相关信息的表格,在班护士按照表格顺序逐一交接,避免口头交接所致的内容不全、交接遗漏、护理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结果:护理人员使用特、一级护理患者“九知道”表后,在护理、心理、饮食和阳性体征掌握情况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信息化平台制作特、一级护理患者“九知道”表格,可有效提高特、一级护理患者的交接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方法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NICU危重患者转出交接流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及潜在原因,针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对流程改进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改进前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18.89%降低为5.70%,交接所消耗时间平均由原来的25.69 min降低为15.97 min,交接双方护理人员对转出交接过程的总体满意度由57.22%提高到97.78%.结论 通过HFMEA的运用,优化了危重患者转出交接流程,规范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同时标准化了交接沟通的方式,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可视化患者交接板于患者交接、转运管理中,增强患者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某手术室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PACU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床旁交班,2021年1月至6月采用纸质版手术交接核查表的35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纸质版手术交接核查表基础上增加可视化患者交接板交班的4097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PACU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医务人员使用满意度。 结果 可视化患者交接板投入使用后,PACU出室延迟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非患者原因转出延迟的占比由26.35%下降至18.82%;去氧饱和及管道滑脱事件发生率由1.13%、0.45%分别降至0.32%、0.07%(P<0.01)。非计划转入ICU、非计划二次插管、非计划拔除气管插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医务人员使用可视化患者交接板的总体满意率为93.14%。 结论 PACU可视化患者交接板投入使用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PACU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在苏醒室管理中起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诊危重患者的交接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内、外部交接时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根据ISO/DIS9000国际标准草案关于“接口管理”的理论,自行设计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外部及内部交接表,并实施1年。结果交接问题减少,交接效率提高,急救护理记录更加完整,危重患者得到了快速救护。结论交接管理能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转出交接核查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婷婷  丁力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884-886
目的 探讨NICU转出交接核查表在NICU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传统口头式交接的323例NICU住院患者(对照组)与2010年9月~2011年5月采用转出交接核查表的298例NICU住院患者(观察组)的交接耗时、交接问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交接耗时缩短,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运用“患者转出交接核查表”后,患者转出交接过程趋于标准化,减少交接环节中的薄弱点,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SBAR交班模型改良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急诊危重患者10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交班模式,干预组给予患者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事件、满意度及交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后,优化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41个病区进行床旁护理交接流程优化,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对流程优化前后交接班所用平均时间、患者满意度及责任护士知晓度进行调查,对优化后床旁交接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优化后床旁护理交接班所用平均时间分别为(20.37±3.81)min,明显低于优化前的(47.51±4.8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1);患者满意度优化后为(95.00±7.53)分,明显高于优化前的(91.97±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1);责任护士知晓度优化后达94.80%,显著高于优化前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6,P<0.01).结论 优化后的床旁护理交接流程提高了交接针对性及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优质护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总结SBAR交流模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体会.设计SBAR部门间交接表,制定并实施护理交接流程,按SBAR模式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由于SBAR交流模式规范了患者交接内容,使护理记录更具真实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EWS联合SBAR沟通方式在急诊科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对经急救后需要住院的178例急诊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MEWS评分及SBAR沟通方式,即做好转运前的评分,做好相应的对策,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制订患者转运交接单、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危重患者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MEWS评分及SBAR沟通方式后,危重患者转出交接的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29.7%降至6.7%,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原来的79.7%提高到94.9%,接受患者科室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5%提高到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或者转运危重患者,经常会使用到简易呼吸气囊,为使简易呼吸气囊处于应急状态,以往采用主班护士负责、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每周查1~2次的方法。我科备有4个简易呼吸气囊,交接费时费力,仍会存在部件丢失、消毒不到位等情况。2016年我科应用一次性封条及封口袋对简易呼吸气囊管理进行了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改良版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在小儿神经内科转科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2-5月52例转科患儿为对照组,运用传统交接表实施转科交接;以2019年6-9月48例转科患儿为观察组,运用改良版标准化沟通交接表实施转科交接。对比2组交接护士满意度、交接耗时、交接问题点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交接护士在交接内容全面、交接重点突出、沟通条理清晰3个方面满意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交接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药品及检查、物品以及其他交接问题点的发生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版标准化沟通交接表进行患儿的转科交接能够在不增加交接耗时的基础上提高交接护士的满意度、改善交接问题点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