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血压随访控制情况,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参与项目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20 091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随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第1次随访血压控制率为37.8%,第2次随访血压控制率为32.8%。吸烟者、城市居民以及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群血压越易控制,而高血压知晓者、饮酒者和BMI高者血压均不易得到控制(均有P<0.05)。结论 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应加强重点人群的血压防控工作,且需进行规范化的血压管理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对7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病人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病人的血压控制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病人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但知晓率及控制率却极低。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治疗,因此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目的是降低过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利于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仅仅控制血压仍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使患生活得更轻松、更充实。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居民高血压病人分层随访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适合在家庭康复的高血压群体实施分层随访干预,旨在控制病人血压水平,探索家庭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肃南裕固族居民185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家庭干预,试验组按病人近3个月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几率预测疾病的预后及危险性,制定分组干预指标,规律而又连续地给予不同分组的随访干预措施。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率、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频数和血压控制率变化显著(P〈0.01),试验组在不同随访阶段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规律而连续的分层随访干预模式可以提高病人血压控制率和知识知晓率,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是改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有效的、可行的家庭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痛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客观的评价目前社区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选取长期在笔者处就诊随访且诊室血压正常的80例高血压病人,予以动态血压检查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显著多于60岁以下的病人(X^2=16.07 P〈O01);使用短效降压药物的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使用长效降压药物的高血压病人(X^2=15.89 P〈0.01)。结论大部分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病人中存在着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在高血压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诊室血压的控制,还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长效降压药物应作为降压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减少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
段风连 《现代保健》2008,(30):61-61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我们社区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要注重对高血压教育,及药物个体化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血压,降低了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项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理由1.1 由于高血压早期可无症状,有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因此早期检出高血压并及时给患者治疗和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1.2 我院作为卫Ⅶ项目示范医院,要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和高血压防治综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职工血压随年龄变化趋势及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对1 375名不同时期健康体检的服务员、列车员、车站客运员等职业人群的血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男性血压水平高于女性,男性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且舒张期高血压所占比重较大;女性血压水平43岁年龄段、41岁年龄段血压水平均高于33岁年龄段,但43岁年龄段血压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均低于41岁年龄段,且以舒张期血压水平降低较为明显;服务员、客运员血压水平高于列车员。结论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中应重视控制舒张期血压升高;同时注意女性进入43岁年龄段后舒张期血压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其它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本研究通过对部队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10年的血压水平及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其它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1,2].本研究通过对部队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10年的血压水平及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高血压患者中,有些人服了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会出现咳嗽,甚至剧烈的咳嗽。由于咳嗽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很多病人因此而自动停药,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心血管病急性发作。怎样处理这一常见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血压昼夜节律的恶化与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血压非杓型节律的增加可加重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我们在观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基础上,评价了尼群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提出了改善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的给药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所增加。目前,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呈年轻化[1]。但是,根据统计高血压病人服药率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只有5.8%,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缺乏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服药依从性差[2]。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特需病房高血压患者均进行了正规的健康教育,收到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病人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仍反复多次住院。为了减少高血压病对病人的危害,笔者通过对特需病房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问卷调查,就特殊人群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79%,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约2.45亿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治疗控制率为37.5%。这些数据显示,虽然与十多年前的调查数据比较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高血压领域仍然存在着对高血压认知、治疗、血压控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兰   《健康文摘》2006,(7):47-47
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降压药要服得“恰到好处”,既能理想地控制血压,又不要服得过多。人的血压常会波动,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更大,这时,就需要适当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或服药时间,以维持24小时血压正常。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能总跑医院看医生。当治疗方案确定以后,高血压病人可以在家中按照医生的建议,根据自己的日间波动规律和血压水平,对服用降压药的时间和剂量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作为护理工作者了解高血压形成原理、血压控制机制、临床表现、易发病人群、药物和饮食疗法,对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促进生命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的常见原因。多项研究发现:钠盐摄入与血压水平呈线性正比关系。钠盐摄入少,高血压患病率低,反之亦然,每人每日多摄入食盐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毫米汞柱及1.2毫米汞柱;限盐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在目标水平,减少脑出血或肾、心功能丧失发生率,减轻靶器损害,降低高血压的其它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药物治疗是高血压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相当多的病人需终身服药,所以指导高血压病人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