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疫苗,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它的名字。那么疫苗的定义是什么呢?准确地说,疫苗是人类研制的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可以这样说,预防性地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疫苗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在不断寻求摆脱瘟疫的方法。但通过疫苗来抵抗疾病只有很短暂的历史。直到20世纪,大规模人群的常规疫苗接种才推广开来。疫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疫苗使人类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部分尿路疾病患者可能长期受到折磨,身心疲惫。而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疾病,并有其特殊性。有关尿的5个问题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就是将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减少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聋和耳鸣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老年人成了耳鼻喉科的“常客”。耳聋和耳鸣虽然不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身心健康.困扰着很多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硬化是一组血管病,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这类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从动脉的内膜开始,先后出现多种病变合并存在,这些病变包括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  相似文献   
6.
“冰糖葫芦——”,儿时,一听到这种叫卖声,我就会有垂涎之感,非要等那又酸又甜的清凉滋味入了口才能止住。糖葫芦的主角就是北方的一种常见水果——山楂。作为水果,山楂酸甜可口,老少咸宜。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每100克中含钙85毫克,在各类水果中名列第一;含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计量是科学技术工作的基础.期刊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对科学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1],而医学科普期刊也不能例外地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但是,由于一些旧制单位在公众中存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医学科普期刊只是严格单一使用法定单位,会使一些文章艰涩难懂,拉远了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喜树枝叶采收型品系海喜1号喜树碱的组织分布特征,为合理利用提取依据。方法以四川种源的普通喜树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喜树品系——海喜1号各器官不同组织部位喜树碱的量。结果各器官不同组织部位,海喜1号喜树碱量普遍高于普通喜树,特别是半木质化枝条韧皮部显著高于普通喜树(P0.01),幼叶喜树碱量显著高于普通喜树(P0.05);不同品系的喜树均表现出幼嫩枝叶喜树碱量高于成熟组织的特点,但喜树碱在不同器官的组织分布模式并不相同,幼嫩器官和主根为离心式分布,而成熟器官(木质化枝条、主干)是向心式分布。结论海喜1号具有枝叶一年多次、连年采收利用模式的种质类型,喜树碱在海喜1号中的这种分布模式反映了喜树碱化学防御功能作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零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日三餐的正餐以外所吃的食物。儿童和老年人是零食最主要的消费群体,近年来.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的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在看电视、聊天、休闲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吃零食。有研究显示,部分人群零食提供的能量已占全天能量的约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甘草酸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和氩离子(Ar+)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 通过N+和Ar+注入介导乌拉尔甘草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醋酐-浓硫酸定性检识和RP-HPLC方法,检测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量。结果 获得了生物合成甘草酸和/或甘草次酸的重组酵母菌5株。液体培养96 h,RP-HPLC测试其培养液中甘草酸最高量114.49 mg/L,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最高量分别为0.56和0.81 mg/L。TLC检测发现其中1株重组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一种未知的红色组分。结论 采用离子注入介导甘草基因级DNA大分子转化技术,可获得易于人工培养的产生甘草酸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