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小脑梗死的MRI表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2007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MRI确诊的急性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I表现为一侧小脑半球梗死6例,双侧小脑半球梗死2例,一侧小脑半球合并小脑蚓部梗死3例,一侧小脑半球合并脑干梗死1例,其中合并不同程度急性梗阻性脑积水9例.12例患者中,3例进行保守治疗,2例好转,1例死亡;9例手术治疗,其中8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 MRI表现对急性大面积小脑梗死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小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扫描,14例急性期病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25例患者中,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6例,慢性期2例;小脑右侧半球梗死6例,左侧半球梗死3例,双侧半球梗死2例,小脑中脚梗死4例,小脑半球并小脑蚓部梗死3例,小脑梗死并脑干梗死2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小脑梗死,是诊断小脑梗死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小脑梗死的C T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确诊的96例小脑梗死C T 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 T检查96例,确诊70例,M RI检查26例,确诊26例。小脑半球梗死46例,小脑半球伴蚓部梗死21例,小脑半球伴脑干梗死12例,小脑扁桃体梗死9例,扁桃体伴蚓部梗死8例。内科保守治疗89例,外科治疗7例。治愈56例,好转32例,死亡8例。结论:小脑梗死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与共济失调,影像学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头部CT常为重要检查手段,以发病后48~72h检查或复查较佳,后颅窝薄层扫描更利于观察,有条件者应尽早做M RI检查。只有及早检出病灶,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7例中男27例,女10例,平均年龄67.1岁。结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步态不稳。37例中临床误诊9例,后经MR I检查确诊。单纯小脑梗死共18例(右侧小脑8例,左侧小脑6例,双侧小脑4例),除小脑梗死外同时伴颅内其他部位梗死灶者共19例。小脑梗死以小脑上动脉供血区最常见,共24例,占64.9%。CT尤其是MR I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小脑梗死容易误诊,头颅MR 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颅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53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本组38例(71.69%)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17例(32.07%)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诊断阳性率为22.64%,而头颅MRI诊断阳性率为100.00%。35例(71.69%)小脑梗死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49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患者中有35例(71.42%)存在椎基底动脉(VBA)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本组小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约30%的患者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临床易误诊,头颅MRI对于小脑梗死早期诊断优于头颅CT,梗死区域最常累及PICA供血区。  相似文献   

6.
何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3,7(8):687-689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与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3年7月本院经CT、MRI及外科手术证实的小脑出血45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小脑出血45例中,蚓部出血9例,小脑半球出血36例.根据意识障碍程度、脑干受压及影像学所见分为轻型14例、中型20例、重型10例、极重型1例.小脑梗死42例,梗死灶位于小脑半球55个,蚓部2个,小脑中脚8个.小脑出血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预后均较好.小脑梗死经药物治疗后,大多数近愈,无1例死亡.结论小脑出血CT扫描可确定其病灶,而小脑梗死显像率较低,联合MRI可提高其诊断率,经积极治疗后小脑出血与梗死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小脑梗死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及吸烟饮酒等。小脑梗死临床表现无独特症状,临床易误诊,预后良好。结论: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的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构音障碍或者是查体有小脑征者要考虑小脑梗死的可能。尽早做头颅CT或MRI确诊,尤其首选头颅MR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的意义。方法: 18例小脑梗死患者均行头颅CT、MRI检查,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清除自由基及保护脑细胞;大面积小脑梗死予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结果: 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18例中,治愈11例,好转5例,余2例病情较重,自动出院。结论: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确诊比较困难。头颅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且头颅MRI优于头颅CT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9年9月-2006年9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9例,女性7例。45-79岁为高发年龄,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结论小脑梗死极易误诊,通过详细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小脑梗死的关键。且头颅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颅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0.
刘艳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785-786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此外常常伴发或单独出现头痛症状。头颅CT、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帮助。3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7.5%,病死率2.5%。结论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颅MRI对小脑梗死的确诊优于头颅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1.
李明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105-2106
总结我科近年来收治颅脑外伤患者合并脑梗死,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其损伤机制、解剖特点、临床表现等,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6岁~70岁,其中车祸20例,坠落伤9例,打伤6例,梗死出现的时间:立即出现5例,48h内出现18例,48h以上出现12例。1.2临床表现无昏迷者18例,伴意识障碍17例。头痛、呕吐18例,偏瘫5例,失语17例。全部患者伤后1h~2周行头颅CT检查,单纯脑梗死7例,合并脑挫裂伤22例,合并颅内血肿6例,基底节区20例,半球梗死7例,脑干、小脑梗死2例,多发梗死6例。2结果单纯保守治…  相似文献   

12.
小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常因并发脑疝而危及生命 ,故临床急救与护理极为重要。我科自 1993年 3月至 1999年 5月共收治 35例小脑出血患者 ,现将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患者 35例 ,男 2 4例 ,女 11例 ;年龄 2 7~ 77岁 ,平均 6 1.6岁。出血量 3~ 2 5 m l,平均 11.2 ml。每例患者均经头颅 CT或磁共振成像 ( MRI)检查证实。其中左小脑半球出血 12例 ,右小脑半球出血 17例 ,小脑蚓部出血 6例 ,破入第三、四脑室 7例 ,逆流入侧脑室 2例。每例均有高血压病史 ,5例有脑梗死史。诱因 :情绪激动 13例 ,剧烈活动 8…  相似文献   

13.
张银清  张剑宁  陈汉民 《医学争鸣》2003,24(11):1009-1009
1临床资料 我科1996/2000因手术操作导致后颅窝占位病变牵拉伤15(男9,女6)例,年龄8~59(平均23.5岁).术前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外伤性小脑血肿2例,桥小脑角肿瘤5例,脑于肿瘤1例,四脑室肿瘤3例,小脑蚓部肿瘤2例,小脑半球肿瘤1例,术后头颅CT复查:迟发性血肿3例,局部脑水肿5例,局部脑梗死6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  相似文献   

14.
小脑梗死的MRI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MRI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MRI证实的小脑梗死,从其病因、临床特点、MRI改变及治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小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以小脑半球最为多见,梗死灶以直径<3cm者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较多无小脑定位体征。结论无定位体征的小脑梗死发病率高,MRI对小脑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小脑梗死的CT、MRI与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面积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头部CT后颅窝薄扫和MRI的变化。方法 对13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及MRI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小脑梗死的常见症状眩晕占61.5%,头痛占69.2%,急性呼吸困难起病的占23.1%。结论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特别是占位性小脑梗死致使第四脑室、脑干受压而形成急生呼吸困难起病者,临床极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6.
1987~1997年我科收治小脑出血患者26例,现结合内科治疗分析如下。116$资料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小脑出血。年龄50~93岁,平均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2例,脑梗死病史16例,冠心病史6例。26例中头痛18例,眩晕、呕吐22例,意识障碍8例,眼震10例,共济失调10例,肢体偏瘫10例,脑膜刺激征12例,病理征8例。头颅CT检查右小脑半球出血16例,左小脑半球出血8例,小脑蚓部出血2例。出血量2.8~13ml12例,16~27ml14例、有10例破入第三、四脑室。经内科保守治疗后,24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2讨论小脑出血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临床表现、头颅CT及治疗方法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57例小脑出血病例,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眩晕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均行头颅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小脑半球出血47例,占82.5%,蚓部出血10例,占17.5%.血肿直径≤4cm或出血量≤15ml者,保守治疗治疗其预后较好.血肿直径≥4cm,出血量>15ml,昏迷时间长者则预后差.结论 小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出因部位、昏迷时间的长短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及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临床特征复杂,多数主要以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为主,少数以昏迷、头痛、肢体偏瘫、应激性溃疡等起病,头颅CT首次发现病灶10例,复查后均发现病灶,有条件的查头颅MRI。颈部超声发现相关侧斑块17例,不稳定斑块7例。结论: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主,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误诊原因较多,头颅CT、MRI检查有助诊断,颈部斑块性质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髓母细胞瘤是颅内常见于儿童的胚胎残余肿瘤,成年人非常少见[1]。现将我院自1983年以来收治的4例成人髓母细胞瘤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见附表。附表 病人一般情况例号性别年龄(岁)病程病变部位临床表现1女323月右小脑半球及蚓部头痛、呕吐、步态不稳2女291月左小脑半球头痛、行走不稳3女2720d左小脑半球恶心、呕吐、行走不稳4女175月小脑蚓部头痛、呕吐12 影像学检查 4例均行颅CT检查。3例肿瘤偏居小脑半球一侧,平扫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肿块影,打药后略有增强,第四脑室有不同程度受压,幕上脑室轻-中度扩大。术前很难定性,易于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脑梗死MRI图像资料.结果:MRI不同程度显示了小脑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且与病程长短病灶大小有关.MRI检查,直接确诊23例为小脑梗死,1例误诊为小脑胶质瘤,准确率达95.8%.梗死部位小脑上动脉(SCA)54.2%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37.5%明显多于小脑前下动脉(AICA)8.3%.结论:MRI的影像学诊断准确,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