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验证溴代毒鼠磷野外灭鼠效果,我们使用该药在不同植被上进行了灭鼠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在灭鼠实践中,急性灭鼠剂杀鼠快速,操作简便,比较经济,易被群众所接受。几年来,我们采用的急性灭鼠剂均为磷化锌,多次使用,鼠对其产生拒食,灭效不高。今年,我区部队在灭鼠突击月活动中使用有机磷急性灭鼠剂——溴代毒鼠磷。全区共投放0.5%;溴代毒鼠磷毒饵570公斤,灭鼠率平均达到90%,灭后鼠密度降到2%左右,取得良好效果。现以我部农场为例,将有关情况报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一种新型、价廉、高效、安全的灭鼠药物,我站与东阳市卫生防疫站协作,于1989年10月17日至27日,在该市六石镇用氯鼠酮,溴代毒鼠磷油剂毒饵,溴敌隆腊块毒饵,急性诱杀C型邱氏颗粒毒饵,进行现场灭效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溴代毒鼠磷油剂毒饵在室内、外灭效均佳,分别达80.24%、78.26%和100%、94.55%。而且野外以0.04%浓度毒饵尤为更佳。氯鼠酮油剂毒饵在野外的灭效达100%而室内力效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解不同药物和不同诱铒配制后在冬季灭鼠的效果,于1996年冬季采用4%磷化锌拌麦粒与0.5%溴代毒鼠磷拌地瓜块野外灭鼠,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人们多使用毒鼠磷灭野鼠,村内灭鼠却很少使用。为了扩大毒鼠磷的使用范围,增强其适口性,提高灭鼠效果,将毒鼠磷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饲养区这种特殊环境的鼠害防治,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房屋结构简陋,无防鼠措施,野鼠容易窜入;室内饲料丰富和暴露;常规的药物防治可能伤害实验动物,不敢经常进行药物灭鼠;器械灭鼠灭效不高。作者在自己工作的单位,主要使用澳敌隆杀鼠剂及美国学者W.Howorde提供的毒饵盒思路,于1987年11~12月和1988年6月两次进行防治试验,收到良好效果。方法与材料一、毒饵配方曾用3种溴敌隆,1种毒鼠磷配方。溴敌隆系上海泰和化工厂1987年产品,为0.05%母粉。毒鼠磷  相似文献   

7.
混旋肉毒碱盐酸盐的化学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制备高纯度混旋肉毒碱盐酸盐的一个新的合成方法。此法系以γ—氯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还原、铵化及水解四步反应,直接合成肉毒碱盐酸盐。优点是不用极毒的氰化物,不需离子交换树脂除溴,路线简短,操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毒鼠磷是一种新型杀鼠剂,目前已广泛用于家庭灭鼠中,与人类的关系渐为密切,但对其中毒及抢救,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23岁,住院号:1541,口服毒鼠磷10包,经门诊洗胃,2小时后入院。当时无阳性体征,当即给予保肝、输液,促进毒物排泄等措施的治疗。入院24小时出现类似有机磷中毒的症状及体征:面色苍白,双瞳孔缩小,直径约1mm,双球结膜水肿,双肺闻及中小水胞音。立即给予抗胆硷剂及胆碱酯酶复能剂。两小时后达阿托品化,阿托品逐渐减量及延长给药时间。入院72小时病人自觉四肢麻木,周身无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具有共轭双键的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α-位溴代反应。方法:以(E)-4-苯基-3-烯-2-丁酮及其类似物为反应底物,考察不同溴代试剂的反应情况。结果:吡咯烷酮三溴氢化物和溴化铜均能实现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α-位溴代反应,使用吡咯烷酮三溴氢化物进行溴代反应收率较高且条件温和。结论:吡咯烷酮三溴氢化物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溴代试剂完成具有共轭双键的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α-溴代反应。  相似文献   

10.
溴敌隆系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其中毒及救治尚少见报道,1992年11月至今我院共收治溴敌隆中毒2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由河北省无极县农民邱满囤研制的“邱氏诱鼠剂”经河北省鼠疫防治所专业人员采用“邱氏诱鼠剂”配置饲料(无毒)和采用“邱氏诱鼠剂”掺加于毒鼠磷、敌溴灵和敌鼠钠盐三种不同的杀鼠剂,利用双盲法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加“邱氏诱鼠剂”的饲料和毒饵对褐家鼠、小家鼠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其盗食量亦高两倍多。同时现场投放配制的玉米渣诱饵引诱效果自投药后1.5小时称量,加“邱氏诱鼠剂”为常规诱鼠剂的6.89倍。实验表明,“邱氏诱鼠剂”具有显著的诱鼠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杀鼠剂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2.
溴化-5-三苯鏻戊酸是合成前列腺索15-甲基PGF_(2α)的重要中间体,它由5-溴代戊酸与三苯基膦反应制得。本文着重讨论5-溴代戊酸的合成。关于5-溴代戊酸的合成,文献上有很多报导。我们采用己二酸为起始原料,经乙醇酯化后生成已二酸单乙酯;单乙酯与红色氧化汞和溴经Hunsdiecker反应生成5-溴代戊酸乙酯;此酯以氢溴酸水解得到5-溴代戊酸,总收率为43.9%,这条合成路线未见诸国内外文献报导。在Hunsdiecker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溴化汞经处理后生成的红色氧化汞仍然可以回收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苯胺为原料经溴代、脱氨和甲氧基化反应制备1,3,5—三甲氧基苯。经改进各步收率有较大的提高总收率为63.2%。  相似文献   

14.
陈振瑾 《当代医学》2009,15(33):30-32
目的合成2’-氟代核苷酸类衍生物,包括尿苷、胞苷与腺苷类衍生物。方法将1,3,5-三苯甲酰-β—D-2-脱氧-2-氟代阿拉伯糖溴化3,5-三苯甲酰-β—D-2-脱氧-2氟代-1溴代阿拉伯糖生成分别与硅醚化的尿嘧啶、胞嘧啶以及腺嘌呤发生氮烷基化反应生成对应的3,5-0-二苯甲酰-2-脱氧-2-氟代尿苷、胞苷、以及腺苷。再将3,5—0-二苯甲酰-2-脱氧-2-氟代尿苷经过水解生成2-脱氧-2-氟代-尿苷,再经醚化反应生成5-二对甲氧基三苯甲基-2-脱氧-2-氟代-尿苷。将3,5-0-二苯甲酰-2-脱氧-2-氟代胞苷经过N-乙酰化生成3,5-二苯甲酰-2-脱氧-2-氟代-N-乙酰化胞苷,再经水解生成2-脱氧-2-氟代-N-乙酰化胞苷。结果成功合成出5-二对甲氧基三苯甲基-2-脱氧-2-氟代-尿苷、2-脱氧-2-氟代-N-乙酰化胞苷和3,5-。-二苯甲酰-2-脱氧-2-氟代腺苷。结论通过1,3,5-三苯甲酰-β—D-2-脱氧-2-氟代阿拉伯糖的溴代以及其产物与硅醚化的尿嘧啶、胞嘧啶和乌嘌呤的氮烷基化反应,可生成3,5-0-二苯甲酰-2-脱氧-2-氟代尿苷、胞苷、以及腺苷,再各自通过水解、醚化;N-乙酰化,水解等步骤可得到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观察毒必清丸治疗泌尿生殖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6例泌尿生殖系感染者全部服用毒必清丸1—2个月。结果 106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痊愈14例,显效41例,有效4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结论 毒必清丸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急慢性感染,尤其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用列4株麻疹病毒在初代人羊膜细胞,鸡胚羊膜腔或鸡胚细胞中传不同代数后,制备疫苗接种易威儿,进行临床反应与血清抗体观察的结果。共应用了羊膜系毒种的三个不同代数(HAM45,57,69),绥羊膜45代后适应鸡胚的毒种的四个不同代数(CE12,CE16,CE20及CE24),经羊膜47代后适应于鸡胚细胞的另一系(HAM47CEC8—11)及经鸡胚15代后适应于鸡胚细胞的另一系(CE15CEC7—9)毒种,共计15批疫苗,接种了241名易感儿。根据观察结果,认为已初步获得了两类进一步減毒的毒种:其中一类以HAM47CEC系为代表,其免疫性较强,临床反应似较国外报告过的鸡胚细胞毒种为低,但仍不够稳定。另一类以CE20—24及CE15CEC系为代表,其反应已相当于国內外合用丙种球蛋白的水平,但免疫性较弱。结合以上观察,对影响反应与免疫性的某些因素如疫苗批号,接种剂量,保存时间等,疫苗接种后的隐性感染,合併症与偶合症,不同抗体测定方法以及抗休的持久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对理想的麻疹疫苗株的标准以及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所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有关对强心甙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早在50—60年代就开始,但由于该药在体内含量甚微,目前尚无特别灵敏的定量测定方法,因此在临床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关于洋地黄毒甙的主要代谢产物——双氢洋地黄毒甙(Dihydrodigitoxin)的生成过程还不很清楚。 Boden博士,近年来曾成功地采用气相色层法及质谱法对多种药物的微量代谢物进行定量测定,同时对健康人以及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血中的洋地黄毒甙及其代  相似文献   

18.
头孢三嗪(Ceftriaxone)系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半寿期长,临床疗效好以及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本品为瑞士Roche公司Reiner等于1978年合成,商品名为菌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碘酸钾盐里的碘酸根在酸性环境中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析出碘,溴代(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与碘形成红色化合物。方法:以溴代(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为指示剂,用比色法测定碘酸盐中碘的方法。结果:溴代(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与碘酸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用本法测定8份碘酸钾盐中的碘,反应极为敏感,且其水溶液可长期保存。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准确度和灵敏度较为理想,用于碘酸盐中碘的测定结果满意,且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可长期保存,克服了以往用淀粉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清泻浊毒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别嘌呤醇组、双花公英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及清泻浊毒方组,采用氧嗪酸钾盐腹腔注射造成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各组药物对大鼠尿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药物组中,24h总尿量以土茯苓熟大黄组最多,与空白组、苯溴马隆组及别嘌呤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清泻浊毒方组;土茯苓熟大黄组和苯溴马隆组的尿酸浓度升高明显,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熟大黄组的尿酸浓度明显高于苯溴马隆组(P〈0.01);24h尿酸总量以土茯苓熟大黄组最高,清泻浊毒方组与苯溴马隆组极为接近。结论清泻浊毒方能够增加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排泄,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土茯苓熟大黄配伍,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