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颈髓损伤气管切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118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气管切开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受伤原因、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治疗期间营养状态等因素对于患者气管切开率的影响。统计相关因素各分项下的气管切开率。[结果]99例患者被实施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率8.35%。年龄、颈髓损伤程度、颈髓损伤节段、受伤原因等因素与气管切开率相关,其他一些因素与气管切开率无显著相关性。随年龄的增长,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逐渐增加,〈20岁的患者,无1例实施气管切开,〉60岁的患者气管切开率高达38.7%;随颈髓损伤程度的加重和节段的升高,气管切开率不断增加,ASIA分级D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为0.5%,而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率高达19.1%;C7~C4节段的颈髓完全性损伤气管切开率分别为4.3%,22.3%,21.6%和32.7%,而c3和c3以上节段的完全性损伤患者,大部分在实施气管切开之前即发生死亡,故气管切开率并不高。高处坠落所致颈髓损伤患者较其他患者有更高的气管切开率。[结论]颈髓严重损伤、颈髓高位损伤和高龄是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主要危险因素。高位的(c3和c3以上)颈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
吸入性损伤后预防性气管切开与紧急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6,他引:58  
目的 探讨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 对 93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血氧分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者为紧急气管切开组 (2 1例 ) ;气管切开前未出现明显通气、换气障碍者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 (72例 )。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 (4 .31± 3.0 4 )h ,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 (34.4 7± 2 .79)h。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呼吸机使用情况。 结果 紧急气管切开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术前均有明显的异常 ,术后得到显著改善 ,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相关生命体征较平稳。紧急气管切开组术后 2d内 2 0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95 .2 4 % )。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术后 2d内 6 5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90 .2 8% )。 结论 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建议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对气管狭窄切除重建术后呼吸道管理及减小吻合口张力的价值。方法22例气管狭窄患者均施行气管病变段切除并对端吻合重建手术,根据是否手术同期接受横行切口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1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气管切开组患者术前CPI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声嘶、意识障碍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组(P<0.05),全组患者无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术后ARDS、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均日常活动正常,无呼吸困难症状,三维CT重建检查无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除重建术后行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简化了术后的气道管理,保证了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同时亦起到减小吻合口张力作用,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气管狭窄重症患者,推荐预防性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4.
<正>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以顺利拔除气管套管。较多研究将不同材料用于制作气管切开堵管用具[1-3],但其仅适用用气管切开导管或金属套管或气管插管导管一种情形的封管。2010年,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出一款三用型封管帽(气管切开导管、金属套管、气管插管导管均可使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器械,气管内置入导丝,引导扩张器和扩张钳,钝性扩张气管前组织及气管环间膜,对32例困难气道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结果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均顺利完成.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等优点.适用于困难气道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套管内痰痂形成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痰痂形成阻塞气道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52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可能并发痰阻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室内空气湿度偏低、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患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采取增加室内湿度、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吸痰、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等护理对策。结果52例气管切开患者无1例因痰痂阻塞气道而被迫拔管。结论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套管内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7.
陈悦  李萍  毛艳  曹云娜 《护理学杂志》2022,27(18):98-101
目的 探讨头颈肿瘤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实施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头颈肿瘤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由护理团队对患者家属进行气管切开照护技能培训,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气管切开护理技能水平和居家照护能力,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家属气管切开护理技能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两组家属照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为头颈肿瘤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供了连续、优质、专业的居家护理支持,可提高其家庭照顾者居家照护能力,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超早期气管切开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9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病例,其中39例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50例未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或延迟行气管切开(时间〉2h)。比较两者的病死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39例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者死亡9例,肺部感染6例;50例延迟气管切开者死亡24例,肺部感染21例。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者行超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气管食管瘘是气管切开后极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肺部感染,若不及时发现,瘘口一旦形成则修复困难,不但延缓患者康复的时间,严重时还可危及患者生命。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发生率为5%。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气管切开并发气管食管瘘患者共2例,本文探讨气管切开并发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最佳预防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套管内痰痂形成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痰痂形成阻塞气道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52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可能并发痰阻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室内空气湿度偏低、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患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采取增加室内湿度、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吸痰、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等护理对策。结果52例气管切开患者无1倒因痰痂阻塞气道而被迫拔管。结论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套管内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12.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时机和方式尚存争议.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可以减少镇静剂的使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等.因此,早期气管切开可能使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受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方式,但要正确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喉癌术后患者气管切开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低,传统注射器湿化气道法易增加感染机会且不利于保护气管;微量泵推注湿化气道法则可加重患者经济负担。2011年10月,我们研究了一种简单、安全的气管内滴药方法并应用于10例气管切开患者,取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切开在肿瘤性喉阻塞病人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喉肿瘤合并喉阻塞施行紧急气管切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喉阻塞病人,经紧急气管切开,有37例抢救成功,呼吸困难解除;1例在切开过程中死亡;1例未切开气管而强行气管插管。结论:气管切开是抢救喉阻塞,尤其是肿瘤性喉阻塞病人的有效手段,常常可在数分钟内挽救患者的宝贵生命,比环甲膜切开及气管插管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由橡胶管止血带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固定带和雾化面罩改造的保护罩保护气管切开口。对照组采用棉布固定带和湿润的单层纱布保护气管切开口。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损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痰液外溅和氧气管脱落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可有效保护气管切开口皮肤,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由橡胶管止血带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固定带和雾化面罩改造的保护罩保护气管切开口。对照组采用棉布固定带和湿润的单层纱布保护气管切开口。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损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痰液外溅和氧气管脱落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可有效保护气管切开口皮肤,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颌面创伤患者手术时一般需要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会影响手术操作,因此,多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对于合并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鼻骨骨折等具有经鼻气管插管禁忌证的患者,通常需要气管切开,但气管切开有风险高,合并症多的缺点。2018年10月我院对1例颌面部多发骨折合并颅底骨折采用颏下径路气管插管,使患者避免气管切开而成功手术,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及昏迷患者需经胃管注入食物、水、药物,但由于气管切开患者咽喉部有气管导管存在,而昏迷患者又失去吞咽功能,按常规胃管置入法很难一次操作成功。反复多次的置管,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鉴此,我科对16例气管切开和9例昏迷患者采用沿胃管盘绕形成的弯曲反方向进行置管,均一次获得成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的时机。方法选取2018-05-2019-05间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术后当日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术后7 d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3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有利于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作用,因此,要不断地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雾化治疗[1]。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笔者自制系带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应用于22例气管切开湿化气道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