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福利院从事养育工作的人员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掌握现状,为制定减少院内意外伤害事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院工作的全体养育人员进行儿童意外伤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养育人员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掌握不全面,伤害知识来源与获得途径少.结论: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全面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母亲认知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友芳  朱丹 《广西医学》2009,31(3):423-425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母亲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社区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将社区内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4.37%,伤害次数发生率为59.1%,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1年内伤害的人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跌伤24.9%、碰伤13.1%、咬伤抓伤8.3%、刀割伤2.5%和车辆伤2.5%;儿童母亲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咸阳市幼儿园儿童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咸阳市市区8所幼儿园,从中分别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1个班级,共24个班级。以24个班级儿童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6.3%。影响家长知识知晓度的因素有儿童意外伤害史、儿童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与家长所具备的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急救知识欠缺及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以儿童意外伤害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对于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最终提高被伤害对象以及家属的认知行为。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监测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对健康教育(为幼儿教师进行安全课程设计、为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家长对家庭环境中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从数据显示结果来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明显降低(P0.05),家长对于家中危险因素的认识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情况,探讨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由辖区内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生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询问和收集的2010年度发生的500例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结果 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女孩高;意外伤害的顺位前4位分别为跌落伤、机械伤、烧烫伤和道路交通伤,3~6岁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峰年龄;儿童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头面部最常见;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幼儿园、家里为主,儿童意外伤害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治疗地点主要以医院为主.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情况,我院对我市农村527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我市农村11个自然村200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期间0~6岁儿童527人作为研究对象。1.2方法采用登门入户的方式调查20  相似文献   

7.
0-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干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湖北省十堰市常住人口中,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意外伤害致死的0-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意外死亡参考《ICD-9损伤和中毒外因的补充分类》为本次调查的意外死亡分类标准。结果 O-4岁儿童年均意外死亡率为313.04/105,儿童意外死亡占0-4岁儿童死亡的14.36%,前5位主要原因为意外窒息、溺水、交通意外、中毒、跌落。结论 意外伤害危及儿童生命,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十堰农村0~6岁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十堰地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 ,调查儿童一般情况和意外伤害情况。资料采用Foxpro建立数据库后采用卡方检验或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十堰农村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 2 9.6 0 % ;儿童性别、性格特征、生活能力等是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意外伤害是十堰农村 0~ 6岁儿童不容忽视的问题 ,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481例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王天有  刘洁贞  叶辉 《北京医学》2006,28(9):572-572
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伤害患者需要急诊处置和入院治疗[1].我院每年因意外伤害住院人数占住院儿童总数的0.66%~1.62%.针对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环节进行干预,可降低儿童死亡率[2,3].我们对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意外伤害的儿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外伤害是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运动和感觉等机能发育时期 ,生理机能尚未完善。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 ,当危险情况出现时 ,识别应变能力差 ,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 ,是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1] 。随着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到控制 ,意外伤害越来越明显的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 ,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2 ] ,儿童青少年的意外伤害自然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公共问题。我国意外伤害的研究始于 80年代 ,对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研究起步更晚 ,现从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86例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结果]男性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创伤居儿童意外伤害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各种类型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别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伤害发生率增加。[结论]提高成年人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均有助于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长沙市学龄期儿童意外伤害知识与危险行为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所长沙市小学866名6~12岁小学生进行意外伤害知识及近6个月内危险行为发生现状的调查。结果:学龄期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的得分为11.83±2.38,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水平在儿童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自出生至今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年龄、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影响显著。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得分为17.61±10.35,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在儿童性别、出生时父亲年龄、父母婚姻状态、和谁居住、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及接受医疗诊治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出生至今儿童中等程度意外伤害史、父母的婚姻状况、儿童性别对儿童意外伤害危险行为影响显著。儿童的意外伤害知识水平与危险行为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对意外伤害相关知识认识不够,且危险行为也较为普遍。研究指出了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及危险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对控制与干预儿童意外伤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外伤害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是我国 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 1位原因。儿童意外死亡是儿童意外伤害后的一种结果 ,更多的结果是造成终生残废[1,2 ] 。因此 ,全科医生必须熟知服务社区范围内的主要伤害原因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 ,可有效防范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1 坠跌伤害坠跌伤害是城区儿童常见创伤之一[3 ] ,是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农村儿童坠跌发生率极高 ,因坠跌伤害住院的仅占坠跌儿童的少数。造成农村儿童坠跌的外部原因是山区农村处处存在高危自然因素。高坎、山崖、不平道路、沟壑、河流、绊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城市和农村各1个区县2 368例0~14岁儿童,采用家长问卷方式,调查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及相关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13.05%。与意外伤害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儿童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儿童与同龄人相处能力、家长是否担心儿童发生意外伤害、是否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等。结论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儿童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家中年幼的子女留给祖父母隔代照顾或亲友临时照顾。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家属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及其预防知识的认知状况,作者对在湖南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33例留守儿童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家属知道什么是儿童意外伤害,但对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环境因素认识不足,也不能有效识别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因素。儿童意外伤害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利用门诊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属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维护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县5所中小学共2 9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收集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并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辅助问卷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留守儿童1 630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55人(34.0%),高于非留守组的354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跌落伤228人(14.0%),烧烫伤91人(5.6%),锐器伤59人(3.6%),咬伤49人(3.0%),砸伤26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年龄、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及交通拥挤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7.
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口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学现状及特点。方法以1997~1999年间居住海口市1年以上的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意外伤害的分类及诊断。结果受调查的海南省海口市1997~1999年2万名0~14岁儿童中,严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10/10万,死亡率为20/10万,残疾发生率为30/10万。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为40%,居死亡顺位的第一位,意外死亡的原因为外伤(车祸、跌落)、溺水、中毒。严重意外伤害的原因依次为外伤(跌落、切割伤、交通事故)、溺水、烧伤和腐蚀伤、中毒、异物、电击伤、中暑。意外死亡及严重意外伤害均男童多见,7~14岁学龄儿童占大多数。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及学校多见。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依次为男童、7~14岁学龄儿童、环境因素(缺乏交通管理和安全意识、建筑工地缺乏安全措施)、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及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气质。结论意外伤害是海口市1997~1999年间0~14岁受调查儿童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661例儿童意外伤害及其预防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童意外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 2 0世纪儿童期重要的健康问题。意外伤害使无数儿童死亡 ,但更多的是造成儿童的非致命伤害 ,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就我院急诊科接诊的 6 6例儿童意外伤害情况作一统计分析 ,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我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19.
十堰农村0~6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十堰农村地区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和严重程度 ,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十堰市农村 11个自然村在 2 0 0 1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12月 31日期间 0 - 6岁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从 2 0 0 1年 1月 1日到 2 0 0 1年 12月 31日的一年时间中调查区域内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前三位是碰伤、摔伤或扭伤 (37.70 % ) ,锐器刺伤或切割伤 (2 4 .5 9% ) ,烧烫伤 (8.6 1% )。伤害造成死亡 1人 ,残疾 2人。调查区域该年度因意外伤害支出医药费 132 4 4 .6 0元 ,每人次 2 2 0 .74元。结论 :2 0 0 1年十堰农村所调查区域内 0~ 6岁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较多 ,意外伤害是儿童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幼儿园1010名学龄前儿童(2~6岁),2006年1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44.37%,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6.05%及42.24%,伤害次数发生率为 .1%.男女前5位伤害均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和幼儿园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孩子的难抚育型气质类型、母亲不良管教和监管方式(未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孩子骑童车母亲未监管)、孩子情绪不稳及多动等行为特点;保护因素为家里备有急救药箱、母亲接受过意外伤害的宣教、母亲的文化程度较高等.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城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