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因子Xa依赖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存在于正常血浆中,对组织因子和因子Ⅶa的复合物(TF/FXa)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制需依赖因子Xa(FXa)的存在。本文就该抑制物的体内产生、生化性质、基因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董芍芍  叶玲丽  章圣泽  泮利琴 《临床荟萃》2008,23(18):1343-1343
慢性肾功能不全存在着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异常,而血液透析使这种变化更加明显[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起始步骤的抑制物,对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诱导的凝血机制具有抑制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浆膜上的糖蛋白,是凝血级联的主要始动因子,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唯一特异性生理抑制物,能阻止血栓形成.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血浆TF与TFPI活性改变与某些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中TFPI的水平,TF/TFPI平衡系统的失衡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rosis,AS)的发展、对进一步揭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开发新的防止心肌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理及超生理浓度睾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将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苏后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所用细胞为两三代。将消化好的细胞移入96孔板,接种密度为1×108L-1,每孔100μL。24h后分为不同浓度睾酮组(3×10-9,3×10-8,3×10-6,3×10-5mol/L)及单纯培养液对照组,继续孵育48h,吸取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各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①人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对照组,3×10-9,3×10-8,3×10-6,3×10-5mol/L睾酮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分别为(6.43±0.61),(9.8±1.18),(9.8±1.05),(6.43±1.19),(5.43±0.66)μg/L,生理浓度睾酮可明显增加内皮细胞上清液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而3×10-5mol/L组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不同浓度睾酮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水平:3×10-9,3×10-8mol/L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3×10-5mol/L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水平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理浓度睾酮通过雄激素受体促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合成、分泌,增强抗凝系统活性,有利于预防男性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进展赵明综述包承鑫,王彭延审校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又称外源凝血途径抑制物(EPI)或与脂蛋白结合的凝血抑制物(LACI),是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中存在的天然...  相似文献   

6.
大约12%的重度血友病乙存在获得性因子Ⅸ抑制物或抗凝物。抗凝物的产生可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中之一是限制乃至妨碍因子Ⅸ浓缩物特异性治疗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常规检测血友病乙患者因子Ⅸ抑制物,该物经鉴定为IgG族,且为非沉淀性。常用的测定法是根据抑制物具有中和因子Ⅸ凝固活性(Ⅸ∶C)的能力。 Lexis和Φrstavik分别报道了放射性标记因子Ⅸ的放射免疫分析和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本文作者报道一种以抑制物和因子Ⅸ间亲和力为基础的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因子Ⅸ抑制物,且证实较前述  相似文献   

7.
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系统研究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以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脓毒性和脓毒性休克中的关系。他们研究了 ICU病房的 31位脓毒症患者 ,其中存活 15人 ,死亡 16人 ;并与 10位健康正常人对照。自确诊之日起 ,连续 4日测定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以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 ,并动态监测血管内凝血反应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计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分数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病率。结果显示 :死亡患者血中组织因子含量明显增加 ,并可测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而存活患者及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血及脐血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10/2007-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的胎盘早剥产妇血(足月或早产不限)、分娩胎儿的脐带血及新生儿血标本各11例,4例为足月产,其余均为胎龄29~36周早产标本,男婴5份,女婴6份。正常对照15份来自同期广州市妇婴医院产妇及分娩胎儿。标本收集时间母亲血为分娩前24h内、脐血为分娩即刻、新生儿血为出生后2h内抽取,排除标准为产妇本次分娩前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未使用过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的药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浆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水平,并与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病理及正常标本均经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获得。结果:①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血及脐血血浆中组织因子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血浆及脐血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测定值较正常分娩产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和脐血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比值均较正常分娩产妇明显降低(P<0.01)。结论:胎盘早剥时产妇血、脐血及新生儿血促凝血活性增强,抗凝血活性降低,与其高凝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9.
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为近年发现的一种血浆抗凝蛋白物.肝脏为凝血与抗凝因子的主要制作场所,因此肝脏与凝血机制关系密切.以往多限于对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系统与类肝素物质的研究,对TFPI研究甚少.我们对肝脏急性炎性疾病患者血浆中TFPI与ATⅢ进行了对比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是一种新发现的、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中存在的天然抗凝物质 ,主要作用于依赖组织因子 (TF)的外源性凝血途径 ,对体内凝血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 ,是近年来凝血途径抑制物研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日益增多 ,有关肝脏疾病TFPI变化的报道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检测一组肝硬化患者血中TFPI活性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肝硬化患者 5 1例 ,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男 33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5 1.7岁 ,诊断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表达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12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实验室进行。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至2~4代。实验分组如下:①正常对照组。②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6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作用12h)。③银杏内酯B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预先给予20,40,80,100mg/L的银杏内酯B作用1h后,再给予6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作用12h)。每组实验重复3次。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和RT-PCR技术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活性及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量很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12h后,组织因子蛋白活性[(17.770±1.721),(2.352±0.240)U/mL,P<0.05]及mRNA水平(1.21±0.06,0.32±0.03,P<0.05)明显升高,银杏内酯B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组织因子蛋白活性升高;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与组织因子相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12h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活性及mRN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3.8%和64.2%,但预先给予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银杏内酯B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蛋白活性和mRNA的表达,但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组织因子抑制物蛋白活性和mRNA水平的降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由组织因子(TF)诱导凝血的抑制性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分子结构、分布、抗凝血作用及检测方法,提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的测定在研究有关血栓栓塞性疾病、败血症、DIC、恶性肿瘤、微血管术后血管再通与成活等方面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由组织因子(TF)诱导凝血的抑制性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分子结构,分布、抗凝血作用及检测方法,提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的测定在研究有关血栓栓塞性疾病、败血症、DIC、恶性肿瘤、微血管术后血管再通与成活等方面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7年.Thromas和Schneider最初报道血清中存在某种因子能中和组织因子粗制品的活性,之后证实血清中存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80年代TFPI才被提纯、克隆,其特点逐渐被了解,TFPI对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体内极为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TFPI能抑制白细胞的激活,抑制TNF-a、IL-6、IL-8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及表达,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本文就目前对TFPI在脓毒血症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组织因子途径的生理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综述组织因子途径中组织因子、因子Ⅶ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的结构、功能以及该途径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PI)以前称作抗转化素、脂蛋白相关凝血抑制剂(LACI)、外源性途径抑制剂(EPA)或组织因子抑制剂(TFI),为内源性血浆抗凝蛋白和目前惟一已知的组织因子(TF)依赖性凝血途径调节剂.人类TFPI有两种形式:TFPI-I和TFPI-2,通常说的TFPI是指TFPI-1.TFPI曾使用过多个不同的名字,直到1991年国际血栓止血协会科学和标准化委员会达成共识命名为TFPI.本文将从TFPI的结构、理化特性、抗凝作用等几个方面对TFPI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组织因子途径的生理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综述组织因子途径中组织因子,因子Ⅶ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结构,功能以及该途径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jtor,TFPI)是组织因子诱导的凝血过程的负性调节物之一。TFPI主要由微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可直接抑制因子Xa,并与因子Xa结合反馈抑制因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在许多疾病诸如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晚期癌症等皆有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相关。此外,随着重组TFPI的成功制备、动物实验的肯定结果及研究工作的不断完善,其在DIC、抗凝、溶栓和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所参与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能有效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选用组织通道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作为治疗基因,是否能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产生影响?目的观察局部转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基因对实验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武汉协和医院外科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本实验于2004—06/2006—03在武汉协和医院外科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术前经裂隙灯检查均无明显眼前段病变。pBos-Cite-neo,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质粒(由协和医院血液科仲任博士惠赠),过氧化物酶阻断剂、非免疫性羊血清、鼠抗人MMP-1,2,3单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的羊抗鼠IgG二抗(Santacruz公司)。方法:实验干预:硝酸银烧灼法建立各组实验兔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摸球法将模型兔分为Ⅰ,Ⅱ,Ⅲ组,每组20只,分别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空白质粒和真核表达质粒pBos-Cite-neo/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实验评估: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造模2周后各组实验兔角膜组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造模后3,5,7,9,14d角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实验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②实验兔角膜组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情况。结果:纳入实验兔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Ⅲ组原位转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后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生长明显受抑制。②角膜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Ⅲ组实验兔角膜组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基因表达高于Ⅰ,Ⅱ组(P<0.01);Ⅲ组角膜组织MMP-1,2,3表达较Ⅰ,Ⅱ组降低,以MMP-1,3下降显著。结论:质粒pBos-Cite-neo/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含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基因,局部转染后角膜组织表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升高,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基于粥样斑块的破裂而启动一系列事件并导致血栓形成。凝血过程的激活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ACS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63例ACS即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TF和TFPI含量及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