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治疗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部分病人预后仍然不良。本文分别对急,慢两型再障患者中缓解和死亡两组共132例进行了多项参数比较,以探讨预后因素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治疗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部分病人预后仍然不良。本文分别对急、慢两型再障患者中缓解和死亡两组共132例进行了多项参数比较,以探讨预后因素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Ehrlich首先描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概念。Chauffard命名为再障。再障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严重疾病。Williams报导再障101例,5年内死亡72例(71%)。堀田知光等氏分析再障137例;于发病后6个月内死亡46例(42.4%),6个月~5年内死亡33例(24%),生存5年以上者58例(42.7%),国内吕氏随访1年再障27例,基本治愈51.6%,缓解19%,明显进步7.4%,无变化11%,死亡11%。再障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与出血。再障是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虽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在全血细胞减少之前,有时出现两系血细胞减少,称“双系再障或不典型再障),它是再障一种非典型表现,多见于再障的早期。其诊断、预后与再障有所不同。本文就32例初诊时表现为“双系再障”的患者作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田杨  张淑慎 《重庆医学》2002,31(6):518-520
目的 总结15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以补肾活血法结合西医治疗效果及40例远期随访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登记我院19年间确诊的再障患者,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51例再障总有效率为90.06%,肾阴虚型为76%,肾阳虚型为97%,肾阴阳俱虚型为77%。肾阳虚型与其它两型间有显著疗效差异。40例远期随访再障的有效率为60%,死亡4例中有3例复查为MDS。结论 中医补肾活血法结合西药可提高再障治疗的有效率,尤以肾阳虚型有明显疗效。再障病人坚持长期治疗极为必要。疗效不佳或复发者应警惕MDS。  相似文献   

6.
混合脐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广胜  王燕  刘林顺  杨云 《农垦医学》2001,23(3):152-153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预后差,多在发病1年内死亡。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治疗重型再障的最佳方法。由于HLA相合骨髓供者来源困难,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989年Gluckman等首次对1例Fanconis贫血患儿采用脐血移植(UCBT)治疗获得成功,使UCBT成为allo—BMT的一种有效替代手段。1996年1月,我们采用HLA不合的混合脐血移植治疗1例成人重型再障(SAA)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392例再障中,急性107例,慢性285例。中医辩证,怠性再障均为阴虚型,慢性再障分为阳虚、阴阳两虚、阴虚三型。阳虚型临床贫血、出血、感染较轻,阴虚型较重。前者预后较好,后者较差。一叶荻碱+康力龙治疗慢性再障有效率高达79.8%,5年生存率为58.7%,高于国外的30~47.3%。  相似文献   

8.
再障系列方治疗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险恶,是困扰重证再障治疗的难题,我们按照中医辩证施治,自拟系列再障方治疗重证再障23例,治愈率达43%,总有效率达95.6%。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社区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性疾病。因 为造 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再障常表现为贫血、感染发热和全身 出血等。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血液病,治疗困难,常因骨髓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或颅内出 血死亡。因此认真探讨和研究该病的病因及采取各种可能的预防措施,对减少该病的发生有 重要意义。下面重点讨论再障的病因及其社区的预防措施。1 再障的病因有部分再障病人始终找不到发病原因,称为特发性再障,但随着对再障研究的不断进展,许 多病人已知道致病原因,这对预…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本病预后不佳,尤其是严重再障,一般疗效甚微。我院子1976~1983年应用并补两天丹治疗再障9例,其中  相似文献   

11.
收集我院1986~1995年10年间34例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重型再障,SAA)进行临床分析,并与70年代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70年代相比,急性再障占同期再障的构成比相近,不典型再障构成比有所增加。SAA-I型和Ⅱ型在年龄、病因、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治疗反应和预后方面不尽相同。极严重型再障(VSAA)预后极差,建议在统计疗效时应将SAA-Ⅰ型与Ⅱ型、VSAA与SAA(中性粒细胞数>0.2x109/L的SAA)分别计算。5例SAA存在病态造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应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合并雄激素是我国目前治疗SAA切实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延长SAA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30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再障)预后的分析,发现小儿再障总的近、远期预后比成人差,预后与年龄、性别无关,近、远期是生存率急性明显低于慢性,存活病人中治愈率急性高于慢性,获治愈的时间急性短于慢性,近期预后继发性与原发性相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再障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乳酸脱氢酶,并研究其对MDS预后判定、诊断及与再障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介绍的酶法.结果MDS组与正常人组、再障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再障组与正常人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无明显差异;MDS组中LDH明显增高组与LDH增高组相比较,LDH明显增高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后者.结论血清LDH水平可作为MDS与再障鉴别诊断、MDS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造血系统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造血功能衰竭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按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国内学者将再障分为慢性型再障和急性型再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治疗再障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再障有明显疗效,对中药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酶学等水平,现就此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可归属于中医“血虚”、“血枯”、“虚劳”、“血证”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再障是因某些因素损伤造血组织,导致骨髓造血障碍。再障患者常有明显贫血、出血及感染发热症状,临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再障病情凶险,存活期短;慢性再障经治疗多数人可较长期存活。中医治疗再障有肯定的疗效,尤其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用西药或中药效果好,但各家统计数字不一,根据19篇文章共1038例统计,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有效率为50%~976%,平均77%,治愈及缓解率为40.9%。1再障的病机分析按中医理论,再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状态。方法 对慢性再障26例,重型再障2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结果。结果 重症再障患者CD4、CD8、CD25、rsT细胞百分率与慢性再障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免疫异常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重症再障比慢性再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国内报道发病率为7.4/106,其中慢性再障占80%以上,慢性再障发病慢,病程较长,部分患者会转变为输血依赖的重型再障,预后较差[1]。  相似文献   

18.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特点是外周血三系细胞明显减少,病情轻重不一。慢性再障病情相对较轻,发展较慢,而急性再障或重型再障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和出血。因此,做好治疗期间并发症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对我科2000 ̄2006年收住的30例再障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合并妊娠临床少见,相互间常产生不利作用。如经临床严格治疗,加强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的处理,多数患者预后尚可。现将三家医院1982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治疗的8例再障合并妊娠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8例患者年龄为23~30岁,...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所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再障可分先天性、获得性两大类,先天性罕见。获得性再障性贫血又分原发性、继发性两型。按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分为急、慢性两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