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视网膜脱离(RD)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6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患者随机分为体位护理组和随机护理组,对两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位护理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术后并发角膜水肿、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方面均低于随机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护理有助于减少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梁立群  夏萍 《当代医学》2014,(18):124-12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舒适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的患者共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眼科手术后护理,护理组给予个性化舒适护理。结果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疼痛、眼压升高、眼睑水肿等术后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降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并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瑾 《吉林医学》2011,(10):2025-2026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充填术的影响。方法:对35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患者进行相应的体位护理指导。结果:体位护理降低了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充填术后引起高眼压、角膜水肿、视网膜再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体位护理可减少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或硅油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视网膜的复位,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赵俊  朱萍  杨原媛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87-1988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重硅油填充术对护理的要求。方法 21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依据病情联合剥膜、重水注入、激光、气液交换等,最后行重硅油填充,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 21例患者中95.2%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眼前指数2例,0.02~0.10者12例,0.12~0.40者7例。21例患者中19例视网膜复位成功,2例患者取油时上方视网膜出现新裂孔给予气体填充后视网膜复位。6例患者眼压升高。结论术前给予术前评估、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体位护理、眼部护理、密切观察术眼情况、生活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复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春霞  张峻暄  王丽 《农垦医学》2010,32(6):555-55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5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术后体位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心理护理及预防并发症,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结论:视网膜脱离行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复杂,术后需要较长时间俯卧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适应性,配合治疗,对确保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4月~2006年9月26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给予正确的卧位指导,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段,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特别是给予正确的体位指导及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4月-2006年9月26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给予正确的卧位指导,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段,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特别是给予正确的体位指导及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23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结果: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高于术前,P<0.05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情况:3例出现术后一过性眼压增高,2例出现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23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6% C2F6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2周以上.结果:11例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硬化和眼压升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6%C2F6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硅油取出术前进行周边360°视网膜激光光凝来预防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再行硅油取出的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激光光凝组(64例)和对照组(49例).激光光凝组于硅油取出术前行周边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于硅油取出术前未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两组患者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113例患者硅油眼内填充时间10~76周,平均填充时间(21.3±3.2)周.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者15例,占13.3%;其中激光光凝组4例,占激光光凝组患者的6.3%;对照组11例,占对照组患者的22.4%.激光光凝组与对照组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视网膜再次脱离患者中,4例为激光光凝组,其中2例为下方新裂孔、2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1例为对照组,其中3例为下方新裂孔产生、2例为原裂孔重新开放、6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 硅油取出术前周边36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率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垫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术后在面部、额胸部放气垫;对照组术后在前额、胸下各放一软枕。同时对两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和生活照顾。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舒适感受(如胸闷、呼吸困难、肢体麻木、颈部不适、睡眠状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眼睑水肿、面部水肿、头痛及术眼胀痛)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垫有利于提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感染性眼内炎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视力从光感到眼前指数和0.05不等.结论 对感染性眼内炎(尤其对中、重度的感染性眼内炎)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防止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常用的手术方法。眼内硅油填充有利于提高视网膜复位率,改善视力预后,但也常带来许多并发症,如术后眼压升高。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诊治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短期内眼压升高者18例18眼,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6例各种原因玻璃体切割途径硅油填充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病例使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26例中共成功复位视网膜24例,手术成功率92.31%,2例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展致手术失败,术后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影响手术成功主要因素为PVR.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是近年来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1],术后为使裂孔处于最高位,利用气体或硅油的上浮力顶压封闭视网膜裂孔,展平视网膜,达到促使视网膜下液的吸收;稳定视网膜的复位,同时为防止膨胀气体或硅油移到眼前节引起并发症,患者必须采取长时间持续面向下俯卧的强迫体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PDCA管理模式提高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患者体位依从性。方法选取2015年5至7月接受眼内填充气体、硅油,术后需采取面向下体位的12位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工作方法进行体位宣教管理;选取2015年8至10月同类患者14例作为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体位宣教指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体位依从性情况。结果经过PDCA循环的研究组术后患者体位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患者体位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脱离即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脱离的治疗一般采用玻璃体切割及眼内填充术,而眼内填充术后患者被动体位的保持情况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延边大学医院在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给10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了玻璃体切割及眼内填充术,术前及术后均给实施了体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中男性为62例,女性为38例;年龄为18~72岁;术中使用C 3及F 8气体者为71例,使用硅油者为29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采用被动体位,出院时裂孔均已关闭,视网膜均复位.1·2体位护理视网膜脱离术前的体位护理原则为使裂…  相似文献   

18.
赵志群 《吉林医学》2012,33(28):6197-6198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或注入惰性气体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随防半年,34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2例取硅油后复发。结论:对玻璃切割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效果。方法 :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 4例患者 ,1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加巩膜环扎术 ;2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 ;1例行玻璃体切除加眼内光凝加硅油填充术。结果 :4例患者的炎症均控制良好 ,视网膜均成功复位。随访 9个月~ 3年 ,4例视力分别为 0 0 1(矫正视力 0 12 ) ,0 15,0 1,0 3。结论 :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 ,通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 ,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 ,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硅油填充术后视神经纤维层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因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45例(45眼)为观察组及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患者45例(45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眼压、视力、神经纤维厚度(视盘及视盘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侧、颞侧)。结果: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视盘及视盘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测、颞侧的神经纤维厚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能显著提升视力,降低眼压,促进视神经纤维层恢复,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