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处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的针刺治疗配合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比方法观察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和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针刺干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探讨早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共治疗4周后,观察其Ashworth评分、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上述四项评分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表明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阴阳法针刺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对于脑卒中偏瘫均有疗效。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组相比,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对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种不同的刺激量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程度、临床痉挛指数(CSI)、肢体运动功能(FM)、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组、针刺拮抗肌弱刺激组、针刺主动肌强刺激组与针刺主动肌弱刺激组,每组30例,应用Ashworth量表、CSI量表、FM量表及ADL量表来评价4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拮抗肌弱刺激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拮抗肌弱刺激组痉挛程度明显轻于主动肌强刺激组与弱刺激组(P均<0.01)。拮抗肌强刺激组治疗后较主动肌弱刺激组的痉挛程度也显著减轻(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发现,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组均较主动肌强刺激和弱刺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拮抗肌弱刺激组治疗后CS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拮抗肌弱刺激组较拮抗肌强刺激组、主动肌强刺激组、主动肌弱刺激组3组CSI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发现,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两组均较主动肌强刺激和弱刺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拮抗肌弱刺激组又较拮抗肌强刺激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在改善患者痉挛程度及CSI方面较针刺主动肌的两组效果为好,其中尤其以针刺拮抗肌弱刺激组为佳。(2)治疗后拮抗肌强刺激组、弱刺激组与主动肌弱刺激组三组的FM计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4组治疗后ADL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FM与ADL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FM与ADL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强刺激与弱刺激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与CSI,以弱刺激组效果更佳,且能够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出现手指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痉挛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痉挛手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拮抗肌上腧穴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和手指痉挛分级评分、手功能评定评分方面的区别。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指痉挛分级评分、手功能评定评分两方面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是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推拿治疗及针刺配合推拿治疗3组,疗程共1个月,分别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推拿组,针刺组和推拿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合拮抗肌群透刺治疗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及患肢运动功能、痉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C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腧穴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每10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约1 min,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连续治疗6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的临床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8.
陈四有  高晓芬 《陕西中医》2012,33(7):891-892
目的:探讨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对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处于稳定期或恢复期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和普通针刺配合推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与普通针刺配合推拿组比较,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组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通经接气刺法配合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下肢肌张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肌张力正常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痉挛,改善中风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针刺拮抗肌及针刺主动肌。结果:针刺拮抗肌能够明显改善痉挛程度及不自主动作,而针刺主动肌可改善痉挛程度但不自主动作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更有效,能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应用针灸联合推拿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中风针刺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以后,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局部水肿及疼痛程度、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组组内比较,肩关节活动度、局部水肿及疼痛程度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局部水肿及疼痛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应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中风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的患者进行为期1月的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M IS)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以观察肌张力、肌痉挛的改善程度。结果: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肌痉挛的总有效率高于90%。结论: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增高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牵引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腰肌劳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治疗组患者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照组患者复发6例,复发率为20.0%,治疗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腰肌劳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辨证取穴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给予辨证取穴法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主要躯体症状分析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29%,优于药物组之68.57%(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主要躯体症状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 0.01或P<0.05).结论 针刺辨证取穴法可以明显改善PSD症状和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头针结合天井穴治疗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1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头皮针结合天井穴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的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统一针刺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该针法对脑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在改善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针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百会、神庭穴治疗。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药物组的76.67%(P〈0.05);治疗后两组MMSE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下肢痉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取阴阳调整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两组下肢肌张力疗效、肌张力改善值及FIM运动功能。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Ashworth评分改善值、FIM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中风下肢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逼尿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基础治疗和盆底肌肉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MFR)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MFR)均高于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逼尿肌无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