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引起Ⅱ型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确诊为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和对照组(常规通气),每组2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情况.结果 呼吸机治疗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1次成功脱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采取PHC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引起II型呼衰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确诊为AECOPD合并II型呼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组和常规通气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d病死率的情况。结果 呼吸机治疗后,PHC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常规通气对照组相比,PHC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1次成功脱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采取PHC通气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凌云  杨恂 《中国病案》2008,9(3):47-48,F000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的可行性。方法19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BiPAP治疗1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9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结果、疗效等。结果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的Ⅱ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患者治疗有效率80.0%,对照组22.2%(P=0.023)。结论正确应用BiPAP治疗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患者,能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是AECOPD并重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季巧英  张为民  石倍增  卢亮  厉伟民 《浙江医学》2004,26(4):252-253,288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3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小潮气量(7ml/kg)16例作为观察组,常规潮气量(12ml/kg)17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PHC通气.结果观察组动脉血PaCO2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气道压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撤机成功率高.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采取PHC通气是行之有效的肺保护性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2月诊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主要通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的总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序贯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明显降低,撤机成功率增高,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降低VAP发生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家宙  陈海为  覃汝天 《广西医学》2007,29(9):1364-136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5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在建立人工气道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患者症状、血气分析PaO2、PaCO2的变化及上机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35例病人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8例病人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aO2上升,PaCO2下降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并顺利撤机,抢救成功率80%.死亡7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未控制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合理和正确设置呼吸机通气模式、参数及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上机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PaCO2、PaO2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所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应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曾剑儿 《甘肃医药》2014,(11):855-856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 PAP)模式在抢救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5例确诊为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结果:31例患者安全撤机,其血气分析、肺功能及气促症状迅速改善,撤机后指标非常显著优于上机前(P〈0.01),4例病情恶化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后死亡。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抢救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切换点改用序贯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pressure,BiPAP)进行撤机的结果。方法序贯治疗组14例,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当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即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序贯BiPAP面罩无创通气;传统治疗组(对照组)14例,继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窗的时间、撤机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气管切开的比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以及药费和总费用。结果序贯组与传统组相比较,出窗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5±2.4)d和(5.7±3.3)d,P〉0.05,2组的气体交换相似。序贯组撤机成功率提高、VAP发生率降低、再插管率降低、气管切开率下降、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总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缩短、总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药费和总费用降低。结论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序贯BiPAP面罩无创通气进行撤机的策略,明显降低了再插管、气管切开和VAP发生的,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的时间,提高了撤机的成功率,降低了住院死亡率,节约了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毕宇冰  李志英  吴忠平 《海南医学》2009,20(11):143-14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102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给予通气护理。比较治疗开始2h、24h、48h两组同期血气指标、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9例,将其分成单纯有创治疗组(对照组)27例与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试验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例数、再插管率、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院内死亡率与单纯有创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伴呼衰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鼻导管吸氧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应用无创BIPAP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24h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CO2下降,PaO2、pH较治疗前上升,同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BiPAP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肯定,且是一种并发症、不良反应少的机械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面罩或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同时静滴呼吸兴奋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作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尤其是对高碳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8例住院确诊为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3组,I组给予静滴呼吸兴奋剂,Ⅱ组采用BiPAP机正压通气,Ⅲ组BiPAP机正压通气时加静滴呼吸兴奋剂治疗,连续5d,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血气指标,生理指标及其转归。结果:Ⅲ组治疗,1,5d后PaCO2的下降显著优于I,Ⅱ组,PaO2的改善与Ⅱ组相似,优于I组,Ⅲ组有创通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I,Ⅱ组。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显著改善呼吸衰竭,尤其是高碳酸血症,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积极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2月确诊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患者血气指标的变化及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8h后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出现气胸,2例出现下肢水肿加重、腹胀;4例病情加重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插管率11.4%(4/35),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11.4%(4/3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改善患者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疗效显著,降低了插管率、病死率,值得发病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80例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为观察组,39例未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aO2、PaCO2、pH及肺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对于此类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应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以争取抢救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邓朋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1-1503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血压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h后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24 h和7d后,pH、PaCO2及Pa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H、PaCO2、PaO2、心率及呼吸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通气功能,纠正CO2潴留和低氧血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观察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有效率及住院天数,并与4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39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4、72 h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和病死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BiPAP无创通气的疗效。方法4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联合BiPAP无创通气)和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h、4h、24h、48h动脉血气分析与有创通气率、病死率及住院日。结果治疗组相比对照组PaO2上升和PaCO2下降更明显,且治疗组在有创通气率、病死率及住院日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且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率、病死率和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倒和对照组21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h及3d的血气分析变化,以及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经过治疗2h和3d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20.
胡明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5):331-333
目的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的预测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27例结核性呼吸衰竭患者达到临床撤机条件后,监测其浅快呼吸指数。结果撤机成功组(23例)和撤机失败组(4例)患者在撤机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RSB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失败组的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和R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动态观察RSBI对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简单、可靠、重复性好且与呼吸做功相关性好,预测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