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 2010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试卷,对37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闭卷笔试。结果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知识总分为(71.27±6.18)分,掌握程度属于一般偏低。各分类项目中,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各部分;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妇产科和输液室得分较低。结论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巩固和提高,护理管理者应从各科室的薄弱环节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系统化、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培训,以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试卷,对33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闭卷笔试。结果 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知识的总分得分为(71.27?6.18),掌握程度属于一般偏低限。得分属较好占7.4%,一般占53.6%。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各部分(11.88?2.10)。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的得分随着学历、职称、职务的提升而提高。结论 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技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从薄弱环节入手,开展系统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以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玉环  张红英 《护理研究》2007,21(8):677-67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引起感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置管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3所“二甲”以上医院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的11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引起感染的相关知识得分18.00分±5.32分,态度得分7.74分±0.67分,降低置管感染的护理行为得分7.39分±1.10分。[结论]目前临床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的护理人员缺乏降低中心静脉感染的有关知识,态度消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浅静脉置管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426例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 应用浅静脉置管针不仅能减轻老年患者每日受静脉穿刺痛苦,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为病情恶化的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结论 浅静脉置管针适用于老年住院输液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很好的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专科护士技能中的实用意义。方法1028例肝胆、胃肠道疾病患者,因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提供通畅的静脉通道,用以进行围手术期大量输液、输血、静脉营养、化疗、测量CVP等。结果一次成功置管999例,成功率97.2%,27例穿刺失败,失败率2.8%,并发气胸2例。置管时间14~90d。经临床护理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固定好、不易脱出、不易感染、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可靠、实用、安全的置管方式。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重要措施,确保护理质量,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6.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护理技术。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静脉输液治疗较多,PICC置管可以有效满足持续或间歇性静脉给药的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堵管、出血、血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50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护理经验。结果出现导管感染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穿刺技术容易掌握,临床上容易护理,对需要长期输液及肿瘤化疗患更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PICC置管患者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主要通过采取对PICC置管患者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PICC置管风险识别、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护理人员PICC置管相关知识培训、穿刺点渗血的防范、严防感染、溶栓、加强患者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认为风险管理有效地减少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输液及化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问题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刘纯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27-1129
对近年来国内外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相关问题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目的 是对PICC相关的知识予以总结,给广大护理人员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输液常用的技术,具有保留时间长,静脉刺激小等优点,为需要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支持、中心静脉测压、危重病人抢救、输入刺激性药物等病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有效的输液方式[1].虽然该置管术已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但在置管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仍有护理问题的发生,为此我们对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建立了护理档案,对每例置管病例进行质量监控,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降低,保证了医疗和护理的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娟 《家庭护士》2009,7(4):337-338
[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在中心静脉置管病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00份我院ICU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护理病历.[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护理记录中常规记录、动态记录和评价记录完整性尚欠缺.[结论]ICU护士尚需系统学习与中心静脉置管常规护理、动态监测、评价知识及相关记录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95%的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包括给予抗生素、补水、化疗、补充电解质、止痛药、营养液等多项综合治疗。患者的静脉环境从好到坏,并随时改变,建立一个可靠的静脉渠道成为每日的挑战。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使输液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是抢救危重患者和对体弱、恶性肿瘤、大手术后需要长期输液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目前公认的最佳长期输液途径之一【1】 目前PICC置管因在直观下操作,程序简单,置管成功率高,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2】,已在国内外临床被广泛使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发展和应用是静脉给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由于应用的不断普及,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如“易感染,易出血,管腔堵塞,误入颈外静脉等【3】因此置管操作和导管维护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导管留置时间长短和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对从事专业输液治疗护理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对认证条件,临床技能,工作职责有明确的界定。目前我国尚未有专业的行业机构对操作着进行资格认证,因此其并发症的防范和导管的科学护理以有效规避置管风险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影响肿瘤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护理对策以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因肿瘤治疗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过置管史、置管护士工作年限、理想穿刺静脉、肢体水肿、体质量指数、穿刺血管、导管材质、操作人员紧张心理、患者恐惧心理、专业穿刺技术等方面,并对影响肿瘤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结果提出护理对策以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55例患者首次置管成功,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1.7%;进一步探讨影响首次置管成功率的因素,结果显示,年龄、置管护士工作年限、穿刺血管、导管材质、操作人员紧张心理、理想穿刺静脉、患者恐惧心理、专业穿刺技术是影响首次置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穿刺血管、导管材质、操作人员紧张心理、患者恐惧心理、专业穿刺技术是影响肿瘤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是目前较为安全的一种中心静脉输液方式,对肿瘤患者而言操作简便,同时提供了良好的输液通路,也方便了护理工作,但其首次置管的成功率会受到年龄、有置管史、是否合并糖尿病、置管护士工作年限和穿刺血管的影响,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平时操作中的训练,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上海护理》2012,(4):35-35
[本刊讯]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静脉输液中PICC的专业技能,上海市护理学会于2012年6月与7月各举办1期相关技能培训班,内容包括PICC穿刺与维护,旨在促进PICC技术应用更加规范化与标准化,提升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输液常用的技术,具有保留时间长,静脉刺激小等优点,为需要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支持、中心静脉测压、危重病人抢救、输入刺激性药物等病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有效的输液方式。虽然该置管术已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但在置管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仍有护理问题的发生,为此我们对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建立了护理档案,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最佳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临床输液项目繁多,情况复杂,要求护理工作者根据不同的输液方式,实现最佳静脉途径。我院1998—2003年,应用深静脉置管术30例,其中左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4例,左右股静脉置管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输液护理专业组,确定工作职责与权限,制订置管操作流程和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流程,规范了医院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方法、会诊制度、导管护理、资料收集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员,使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的中心静脉置管术能够在全院范围内满足病人的需要,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的分层级管理,包括成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优化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流程,修订和完善导管的日常维护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中心静脉置管知识的培训考核,培养中心静脉置管专业护士,提高了患者对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了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同时合理利用护士人力资源,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促进静脉输液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念 《当代护士》2016,(9):114-115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具有直观、简便、实用的特性,可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掌握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投诉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期间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置管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