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予肺福康丸治疗前后肺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情况。方法:将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规范治疗,治疗组加服肺福康丸,分析患者治疗前与治疗一定时间后中医证候情况。结果:治疗前证候:1气虚;2阴虚、气虚、痰凝、血瘀;3气虚、血瘀。治疗10d。治疗组证候:1气虚、血瘀;2阴虚、痰凝;对照组证候:1气虚、血瘀;2阴虚、气虚、血瘀;3气虚;4痰凝、气虚。治疗30d,治疗组证候:1血瘀、气虚、痰凝;2气虚、阴虚;对照组证候:1气虚、血瘀、痰凝;2阴虚、血瘀、气虚。结论:肺福康丸对气虚、血瘀、阴虚证候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运用"百会灸"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瘫患者的临床观察,验证该方法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瘫的可行性,分析、总结该方法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瘫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从而为治疗气虚血瘀型面瘫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荆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候演变规律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595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介入术后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分为治疗组(296例)和对照组(29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悦胶囊0.6 g,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0.74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2个月进行气虚血瘀证候及血瘀证评分,同时观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候评分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3、6、9、12个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3、6、9、12个月血瘀证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均与终点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通过改善气虚血瘀证候的严重程度,实现气虚血瘀证候的低危状态,从而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及进行游泳刺激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人参汤粗提液对正常及“气虚血瘀证”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人参汤粗提液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是其临床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俊文 《河南中医》2016,(3):437-43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芪苈强心胶囊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结果:对照组中瘀血阻滞证有效率54.35%,气虚血瘀证有效率44.00%,气滞血瘀证有效率40.47%,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优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治疗组中气虚血瘀证有效率62.50%,气滞血瘀证有效率44.19%,瘀血阻滞证有效率40.43%,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优于气滞血瘀证、瘀血阻滞证(P0.05);对照组瘀血阻滞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治疗组气虚血瘀证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气滞血瘀证、瘀血阻滞证(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瘀血阻滞证冠心病疗效显著,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笔者回顾气虚淤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法及方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形成机制,与益气、活血药物在治疗此病的用药比例.对益气活血法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得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益气扶正为辅,瘀去正复而胸痹自愈.在此基础上对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弹性蛋白酶(简称弹性酶)与肺气虚血瘀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及治疗上有无共同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肺气虚血瘀病因学的研究:通过对豚鼠弹性酶肺气肿气虚血瘀模型症状表现及病理学观察,发现与人类肺气肿气虚血瘀症状及病理改变十分相似,推断弹性酶可能是导致肺气肿气虚血瘀病理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川芎嗪对肺气肿气虚血瘀防治作用的研究:通过体外、动物,正交试验,证明川芎嗪对弹性酶具  相似文献   

9.
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萍  孙玉霞 《陕西中医》2004,25(5):428-429
经反复论证分析 ,认为药物流产后出血以气虚挟瘀多见 ,气虚为主、血瘀为次 ,气虚血瘀具有密切相关性 ,气虚为出血的根本因素 ,血瘀为出血的直接因素 ,由气虚导致瘀血内停。气虚血瘀为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病机 ,补气化瘀止血则为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拟定益气活血膏方治疗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6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6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膏方治疗前后的气虚血瘀证症状及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气虚血瘀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课题组拟定益气活血膏方治疗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种证型,其中气虚血瘀证型在所有脑梗死证型中占绝大多数.从中医对中风病和气虚血瘀证的认识,以及中药内服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内服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愈梗通瘀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痰浊型和气虚血瘀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愈梗通瘀汤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产,冠心病临床太改善情况及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变化。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估于对照组;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气虚血瘀痰浊型优于气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上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治疗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包括胸闷、胸痛等气虚血瘀症状,总有效率为92.3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心汤对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行急诊PCI术后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急诊PCI术后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抗凝、扩冠治疗,治疗组加服养心汤,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气虚血瘀证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变化。结果:治疗组气虚血瘀症状积分、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养心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行急诊PCI术后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AMI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虚血瘀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型之一,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有独特的优势,医家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补气活血类方或中成药、静脉制剂或联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法,取得显著疗效。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八珍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八珍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应用和药代动力学价值。结果:八珍汤加味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变指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缺血状况、改善心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八珍汤加味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王艳梅  董浩然 《光明中医》2016,(24):3638-3641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肺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法合并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中医症状及急性发作次数等指标,评价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结果穴位埋线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穴位埋线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肺纤维化疗效好于单纯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灸疗联合刮痧对气虚血瘀体质者凝血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筛选出60例气虚血瘀体质者,给予灸疗联合刮痧治疗。观察治疗后气虚血瘀体质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体质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灸疗联合刮痧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体质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双抗)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治疗组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5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门诊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日75 mg口服)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50例。治疗组在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血瘀证评分,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例数及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增高(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减少(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抗西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双抗西药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气虚是一切虚证的基础。气虚可导致血瘀,血瘀亦可导致气虚。临床上气虚血瘀证非常多见,许多疑难病症采用益气化瘀法治疗,多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