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换血治疗ABO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4例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换血治疗,分析换血前后血液胆红素变化。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换血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改善临床症状并治愈患儿。结论对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应做到及时诊断,进行换血治疗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换血疗法是治疗早期新生儿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是新生儿急救措施之一,主要用于新生儿重症母子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病、胆红素脑病等,既往常采用脐血管换血。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同步连续周围动、静脉换血方法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8例,现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方法:在严密监护下,对6例溶血病新生儿患儿进行换血治疗。结果:新生儿黄疸消退满意。结论:换血前精心准备,换血中相互配合,正确操作性,换血后严密观察,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周围血管换血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护理配合及留置针在换血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采取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行股动脉、肱动脉、头皮动脉穿刺放血,周围静脉穿刺注血。结果:5例溶血病患儿换血顺利,血液动力学稳定,无并发症。结论:经周围血管换血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方法简便、实用,治疗新生儿ABO或Rh溶血疗效可靠,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纠正贫血,防止核黄疽发生,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混合血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8例新生儿溶血病应用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新鲜血浆混合血换血治疗和护理,评价“混合血”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换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换血量为患儿总血量的2倍,并在换血过程中密切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手段。结果38例患者通过换血治疗,血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均痊愈出院。结论可以肯定“混合血”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换血治疗中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混合血”的制备过程耗费一定时间,紧急情况下较为被动。  相似文献   

6.
顾华芳 《海南医学》2009,20(11):153-154
目的探讨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新生儿溶血病行换血疗法的临床资料,总结换血前的准备、换血中的护理配合及换血后的护理要点。结果10例患儿换血过程顺利,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一次换血成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一种简单、安全又高效的换血方法。换血前的充分准备、换血过程中的医护密切配合以及换血后的细致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严重时可直接威胁婴儿生命或造成神经后遗症.用换血疗法治疗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症是最有效的方法.最近我科成功地对一名Rh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施行了换血疗法.现报告如下:是换血成功不可缺少的保证,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病房的消毒隔离,给以适当的抗生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作用。方法确诊ABO溶血病新生儿早期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800~1 000mg/(kg.d),疗程1~3d。结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少新生儿溶血。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轻溶血,防止贫血进行性加重,减少输血、换血病例的发生,降低换血、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儿Rh溶血病合并重症新生儿黄疸,目前国内外多主张采用快速同步换血治疗。近日我科确诊2例未行换血,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检查诊断的观察,采取综合治疗方案.结论 光疗、换血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晓琴  刘正菲 《吉林医学》2011,(30):6516-6516
目的:对15例有换血指征的黄疸患儿采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进行治疗,采用输入正常血来交换出高血清胆红素的血液,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治疗新生儿黄疸,尤其是新生儿溶血病。方法:开放一条动脉作输出通道,用于抽血;开放两条静脉作输入通道,用微量泵泵入液体。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平均换出率为50.3%。结论:换血疗法简单、实用,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高效、安全、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及留置针在换血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采取安全留置针行桡动脉、肱动脉、头皮动脉穿刺放血,外周静脉穿刺注血。结果:换血顺利,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换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简便、安全、实用、疗效可靠,有效防止核黄疸发生,避免伤残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所有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换血治疗成功,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38±42)μmol/L、间接胆红素(215±32)μmol/L及直接胆红素(18±10)μmol/L水平均显效低于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517±39)μmol/L、间接胆红素(477±51)μmol/L及直接胆红素(39±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淼 《中外医疗》2010,29(19):47-47
当前,在医学界公认通过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有很好的疗效,其迅速性和有效性使患有新生儿ABO溶血这种常见溶血病种得以治愈。一般的换血方式是"O型红细胞悬液+AB型血浆"的混合换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这种方式会新生儿产生贫血等症状,因为此种疗法极大的破坏了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在最近的几年,大多数的治疗都是使用"浓缩洗涤0型红细胞+AB型血浆"这种独特的混合治疗方式,通过血浆制备来进行换血医疗,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抗Rh_0(D)所致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子Rh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我院曾收治一例,经换血治疗成活。本文对Rh血型的血清学的检查方法、换血时所需血型的选择及其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和换血治疗作了一简要介绍。本文结合病史,讨论了产前进行血清学检查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域从事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效果,了解我院新生儿换血疗法的原因、临床效果、可能并发症及护理应对措施、患儿依从性,为临床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实施换血的病因、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相关并发症及实施护理的情况。结果 11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119例次新生儿接受了换血治疗,其中57例(50.0%)是ABO溶血病,3例(2.6%)是Rh溶血病,17例(14.9%)是感染性疾病,37例(32.5%)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前查肝功提示血清总胆红素(TSB)为(424.6±111.2)μmol/L,换血后复查肝功提示TSB为(230.4±60.0)μmol/L,血清总胆红素较换血前有降低(P<0.05)。5.3%(3/57)ABO溶血病患儿进行第2次换血,66.7%(2/3)Rh溶血病患儿进行第2次换血。换血过程中动脉排血不畅12例,血糖偏低8例,低钙血症3例,没有低血糖病例,换血后有血小板减少6例、血红蛋白低5例。没有发生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溶血病双管同步换血疗法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卞小玉  陈娟 《广东医学》2008,29(2):275-276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肱动脉、头皮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23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压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监测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华 《广西医学》2010,32(10):1205-1207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34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峰期胆红素值、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及需要同步换血治疗2例;对照组换血疗法11例,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12例,发生胆红素脑病8例,干预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型血母亲所生血型为A型或B型的新生儿,早期监测黄疸并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治疗,降低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患儿施行换血疗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8.8%。结论:采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对抢救新生儿溶血病(RH溶血和ABO溶血)及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安全、简单。换血前得充分准备、换血过程中的医护密切配合以及换血后的细致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换血疗法在儿科危重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浩彬 《广东医学》1998,19(6):453-454
换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国外已从早期仅用于抢救新生儿溶血病,扩展到应用于多种其他危重疾病的治疗〔’-41。国内较多地区也已开展了换血疗法,我科自1993年2月一lop年10月有对倒重症病例应用换血疗法,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l.l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1小时一14岁。新生儿溶血病15例(其中ABO溶血病13例,MN溶血病2例),G6PD缺陷引起的新生儿重度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五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2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3例。1.2临床表现:15例新生儿溶血病肉眼黄疽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