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动蛋白印迹仪在抗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的检测质量和性能。方法使用相同的免疫印迹法试剂盒,在同一条件下,分别用自动蛋白印迹仪和手工法检测血清抗ENA抗体。用自动蛋白印迹仪对已知阴性和阳性的血清标本各重复测定10次,以评价仪器检测的批内差异。同时用已知阴性和阳性标本各1份交替排列,各测5次,观察仪器是否存在标本间交叉污染情况。结果使用自动蛋白印迹仪进行重复检测10次的结果均一致,阴性和阳性标本之间检测结果无交叉污染,仪器与手工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自动蛋白印迹仪检测抗ENA多肽抗体重复性好,无交叉污染,可供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弥漫性硬皮病(P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等14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检测。一次性同时检测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抗rRNP、抗DM-53、抗RA-54、抗D′E等10种自身抗体。结果6种疾病抗ENA谱阳性率依次为75.6%、90%、70%、50%、42.1%、25%,除出现单项自身抗体阳性外,均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结果,说明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ENA系列抗体有相应的疾病抗体谱。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ENA自身抗体操作简便、省时、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用血量少、不需特殊设备,可同时完成对10种自身抗体的识别和过筛,对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免疫印迹法(IB)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的性能。方法以检测抗ENA抗体中的抗U1RNP抗体为研究对象,用免疫印迹法(IB)和免疫双扩散法(ID)分别进行检测,以高特异的ID法检测结果为对照,统计IB法的符合率。结果用IB法检测抗U1RNP抗体有7种不同的蛋白质排列组合,其中以73,32,17.5kDa三条蛋白带同时出现与ID法的符合率最高(84.1%),而32kDa的符合率最低(30.7%),这两组的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单独采用IB法检测抗ENA抗体尚欠可靠,须结合其它方法,取长补短,提高ENA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献血者抗-TP反应性标本进行TPPA试验的适用性。方法 1)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仪TPPA试验(简称仪器法)建立及性能验证:与手工法比较,计算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评估本方法的重复性。2)评估仪器法适用性:连续6 d对555份抗-TP反应性标本使用仪器法进行TPPA试验,分析可判读率、凝集强度分布及其他控制方式等。结果 1)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TPPA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kappa值=1),手工法判读为“++”的标本对应仪器法SPC值均≤3、手工法判读为“-”的标本对应仪器法SPC值均≥20。2种方法符合性佳。仪器法对同1份标本重复12次,正确率均为100%(12/12),仪器法的重复性佳。2) 555份抗-TP反应性标本进行TPPA试验总体可判读率为99.82%(554/555);TPPA阴性和阳性结果对应的致敏颗粒及未致敏颗粒的凝集相与非凝集相SPC值分布于判定值两侧、无交叉;仪器法采用自动化方式对试验前、中、后均有控制及监测。结论 Beckman PK7300全自动...  相似文献   

5.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谱的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报告结果和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及技术进展。方法 利用万浮生物技术公司的IBT试剂盒检测抗ENA抗体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近年来该项检测结果出现的问题。结果 因为对抗ENA自身抗体谱的谱带特征认识不足,对免疫印迹法缺乏深入了解,在临床中出现抗Sm、抗U1RNAP、抗SSA、抗rRNP等抗体的错误判断;另一方面,临床医师过分地看重实验报告,以至为数不少的病人被误诊、误治,造成不可弥补的医源性疾患。结论 为了使免疫印迹法测定抗ENA抗体谱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不论检验人员还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均应正确看待多肽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NA实验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免疫印迹技术 (immunblotting technique,IBT)是从分子水平识别各种自身抗体与特异性蛋白多肽结合的分子量 [1 ]。ENA是盐水可提取抗原的英文缩写 ,又称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该部分核抗原可溶于盐水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 )患者可产生针对可提取核抗原的抗体 ,例如 :抗 Sm、抗 U1RNP、抗 SSA、抗SSB、抗 Sc L- 70等十几种抗体 ,因此该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重大的帮助。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即 ENA多肽抗体谱的实验原理是 :将已知的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原通过…  相似文献   

7.
二步免疫印迹法的建立及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 用制得的可溶性核提取物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类风湿疾病患者血清中的RA33抗体。再以ENA为抗原,第2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A33抗体阳性的病人血清中的RNP和Sm抗体。结果和结论 60例RA病人中22例阳性(36.6%),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中12例阳性(20%),两病的RA33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12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正常对照血清全为阴性。第2次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83%的RA33抗体阳性的SLE病人抗RNP(75%)和(或)抗Sm(33%)抗体为阳性,RA病人全阴性。这样用二步免疫印迹法检测可相对特异地诊断RA。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对沃文特FA160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检测有形成分及隐血试剂的重复性、携带污染、隐血试剂检测范围,以及仪器与手工法对有形成分及隐血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3种浓度红细胞、白细胞及虫卵标本重复检测结果与参考浓度一致。隐血试验批内、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有形成分及隐血试验携带污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比对试剂与待测试剂最低检测限均为0.2μg/mL,浓度达到3.2mg/mL时两种试剂均出现"后带现象"。616例标本中手工法检出白细胞阳性21例(3.41%)、红细胞阳性10例(1.62%);仪器检出白细胞阳性24例(3.89%)、红细胞阳性12例(1.95%)。隐血检测手工法检出阳性或弱阳性79例(12.82%),仪器法检出阳性或弱阳性标本83例(13.47%)。手工法检测阳性的标本仪器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仪器检测结果阳性而手工法阴性的标本,经过手工法复检结果均为阳性或弱阳性。结论 FA160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与传统手工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NA 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NA多肽抗体谱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729例患者中,有58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其中SLE 3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干燥综合征13例,硬皮病和皮肌炎各1例.所有自身免疫病患者的ANA均为阳性,但SLE患者的ENA抗体谱中可显示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dsDNA等抗体阳性;而干燥综合征患者仅抗SSA或抗SSB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仅显示抗Jo-1抗体阳性;硬皮病患者仪显示抗Scl-70抗体阳性.结论 ENA抗体谱对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现状,以便对其检测技术进行规范。方法分2次共发放8个调查样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并按时回报结果。结果开展ANA检测项目的32家实验室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总符合率为98.1%,其中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6.9%,阴性结果符合率为100.0%。混合核型类样本的次要核型检出率偏低。阳性样本各实验室回报的滴度结果差异较大。开展抗ENA抗体检测项目的38家实验室均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符合率为76.3%,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低于其他抗体,试剂质量参差不齐。结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有待提高,其检测技术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待测血清标本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抗-HBc-HRP)加入间隔时间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分A、B、C 3组:A组,加样后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再加入抗-HBc-HRP;B组,加样同时加入抗-HBc-HRP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C组,A组方式测定的阴性转阳性标本再用ELISA试剂2和化学发光(CLIA)试剂重复测定,确认阴、阳性结果。结果A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样和加入抗-HBc-HRP的间隔时间越长,标本的假阳性越多;B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C组ELISA试剂1和试剂2有72.8%的检测结果一致;20例ELISA阴性转阳性标本经过CLIA方法验证仍为阴性。结论A组的不公平竞争在不同时间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抗-HBc总抗体假阳性;B组加样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HBc总抗体假阳性,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体(抗-HBe—HRP),加入间隔时间对抗-HBe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分为A、B、C3组。A组加样后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再加入抗HBe-HRP;B组在加样的同时加入了抗-HBe-HRP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C组为A组方式测定的阴性转阳性标本再用ELISA试剂2和化学发光(CLIA)试剂重复测定,确认阴、阳性结果。结果A组加样方式对抗-HBe抗体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样和加入抗HBe-HRP的间隔时间越长,标本的假阳性越多;B组加样方式对抗HBe抗体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C组ELISA试剂1和试剂2有73.1%的检测结果一致;25例ELISA阴性转阳性标本经过CLIA方法验证后仍为阴性。结论A组的不公平竞争在不同时间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抗-HBe抗体假阳性;B组加样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HBe抗体假阳性,保证了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讨以改进的ELISA法检测干血棉球HIV抗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包括20份S/CO比值在1~3在内的100份HIV抗体阳性血清,198份阴性血清样品进行研究,每份血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血清置-20℃;另一部分血清制成干血棉球置37℃储存3周;然后,用于血棉球与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比试验。[结果](1)血清样品按ELISA说明书方法检测,干血棉球用改进ELISA方法检测,干血棉球与相同的血清样品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20份37℃储存3周S/CO比值在1~3的HIV抗体弱阳性干血棉球,用ELISA检测,有部分弱阳性样品出现了假阴性结果,而用改进ELISA法检测,全部阳性。[结论]可用干血棉球代替血清样品,用改进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威高Autolumis 3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在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特异度。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威高Autolumis 3000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对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36854例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对初筛结果阳性标本附加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并对TPPA试验复检结果为阴性的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确证。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测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36854份血清标本中,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共初筛检出阳性标本544份。TRUST试验复检阳性314份,阴性230份。经TPPA试验复检后,检出阳性标本526份,阴性标本18份;对18份TPPA阴性结果的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 blot试验确证,检测结果为阳性2份,不确定样本5份,阴性11份。Autolumis 3000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特异度为99.97%。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特异度高,对初筛阳性标本选用TPPA试验作为补充试验进行复检,可有效提高梅毒检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快速反应板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两种快速免疫结合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可使假阳性降到极低。[方法]使用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快速检测试剂,TP-ELISA试剂筛检临床阳性标本,TPPA法作为确证试验,从而得出快速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结果]在初筛检出的阳性标本中,TP-ELISA法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快速试剂1假阴性率2.2%,假阳性率7.27%,快速试剂2假阴性率2.2%,假阳性率4.34%,但如果两种试剂结合使用可使假阳性降为零。[结论]在检测门急诊患者时,可用两种快速试剂结合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德国欧蒙公司免疫斑点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法分析。结果 132例抗ENA抗体阳性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3.9%,荧光核型主要以颗粒型为主。另外检测的103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78.6%。结论抗ENA抗体类型与ANA荧光核型之间没有绝对的规律,临床检测自身抗体时需将两者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酐酶法试荆对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指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项目顺序的编排。方法①取lO管血清,每管血清均平分为2份,测试组为血清+肌酐酶法试剂,对照组为血清+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血清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②取1份血清,首先连续10次单独测定其总胆汁酸,然后连续10次交替测定肌酐与总胆汁酸.比较单独测定组与交替测定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结果①测试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交替测定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显著大于单独测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编排测试项目时应注意肌酐酶法试剂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可将总胆汁酸设置在肌酐之间,或者在肌酐与总胆汁酸之间插入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1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抗体检测窗口期血清的检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搜索高危人群中HIV抗体“窗口期”样品。方法 使用HIV抗体检测、HIV 1 p2 4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等多种方法对 1 580份高危人群血清和血浆进行筛查。结果 发现 1份样品抗体检测为阴性 ,p2 4抗原检测为阳性 ,病毒载量HIV 1RNA含量极高 ,拷贝数为每毫升 41万 (RT PCR法 )和 76万 (NASB法 )。结论 该份样品HIV抗体水平极低 ,用国内目前使用的进口和国产HIV抗体检测试剂均不能检出 ,确定其为 1份处于HIV感染抗体窗口期的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