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Nd:YAG激光后囊膜切用术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后囊膜混浊治疗方法,但有时也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主要包括:眼压升高、虹膜出血、人工晶体损伤、玻璃体前界膜破裂、囊样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本文就这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等进行综述,为降低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Nd:YAG激光后囊膜切用术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后囊膜混浊治疗方法,但有时也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主要包括:眼压升高,虹膜出血,人工晶体损伤,玻璃体前界膜破裂,囊样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本就这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等了进行综述,为降低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对视网膜前出血的治疗广泛采用YAG激光做玻璃体切开术。由于治疗视网膜下出血的玻璃体手术对眼的损伤大 ,近年来多采用玻璃体注气术。作者结合以上方法 ,对由视网膜微血管瘤引起的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作了视网膜内界膜切开加玻璃体注气术。黄斑部的视网膜微血管瘤引起的视网膜前出血自然吸收常常需数月之久 ,而视网膜下出血常常隐蔽有视网膜微血管瘤 ,长时间可引起黄斑部功能损害 ,甚至引起反复性玻璃体出血 ,造成黄斑部的不可逆性损害 ,所以需要积极治疗。激光光凝术对黄斑部水肿 ,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可以…  相似文献   

4.
黄斑前增生性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S  Gao R  Zhang G  Huang X  Li C  Le M  Zhao T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164-166
目的:探讨黄斑区内表面增生性病变玻璃体手术治疗效果帮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黄斑区牵引和皱褶共41例(41只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包括特发性黄斑前膜12例,黄斑裂孔合并黄斑前膜形成10例,外伤或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皱褶19例(不包括 病性眼底病变或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哪找前膜与视网膜之间的潜在性间隙(桥底)或粘连薄弱部位,应用笛形针、视网膜钩、铲、镊等眼内器械,将增生膜和玻璃体后界膜剥离干净。结果:41例术中均顺利剥除黄斑区的视网膜前膜、恢复黄斑区的解部形态,除4例术中,术后发生少量视网膜浅层出血外,未见视网膜撕裂、脱离等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者共38例,3例视力保持原有水平,所有患者视物变形均有明显改善甚视力提高,症状缓解,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术后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有助于了解黄斑区及增生膜的情况,并进行疗效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德标记、亮蓝染色辅助下23G玻璃体切割,23G内界膜镊分层剥离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硅油填充。3个月后取出硅油填充C3F8气体。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10(6.0±0.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80min;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率为94.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0.04者3眼,0.05~0.10者12眼,0.12~0.25者4眼;术中剥离内界膜时部分视网膜点状出血,用笛针吸除大部分出血,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2眼高眼压,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7~13d眼压平稳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视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斑病变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其中牵拉性黄斑病变常需要玻璃体手术治疗。牵拉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前膜、黄斑劈裂、黄斑裂孔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等。建议对Ⅱ型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 对黄斑劈裂行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离术, 对黄斑裂孔行内界膜瓣填充术, 对难治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兜带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是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 术者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 选择合适的术式使患者得到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黄斑前膜的效果。方法 25例2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术后并发黄斑前膜有明显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病例接受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观察术后视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物变形改善率为80%、76%病例视力提高至0.1以上(术前只有28%病例视力在0.1以上)。并发症有:视网膜表面出血、黄斑前膜残留、视网膜脱离复发、核性白内障发展。结论 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黄斑前膜的有效方法,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药物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Bevacizumab(Avastin)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药物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治疗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15眼,15眼均于术前3~14d行Bevacizumab(Avastin)1.25mg/0.05mL玻璃体腔注射,常规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曲安奈德辅助切除残留的玻璃体皮质、视网膜增殖膜,其中9例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者硅油填充并留置4mg/0.1mL曲安奈德,4眼未使用硅油填充眼因合并黄斑水肿大量硬性渗出予曲安奈德留置。2眼单纯玻璃体积血者未注射曲安奈德。结果:除1例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 3d后术中出血较多特别是在剥离纤维新生血管膜过程中,其余病例术中出血很少,并能迅速自凝。联合曲安奈德辅助可清晰地辨别残留皮质、视网膜前膜甚至内界膜,黄斑水肿术后明显减轻,所有病例术后炎症反应轻,眼压控制良好,硅油眼中留置曲安奈德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严重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前7~14d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Avastin),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中使用曲安奈德辅助可视性良好。术毕留置4mg曲安奈德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及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9.
(上接2016年第4期第144页) 3.玻璃体切除术指征 a.严重的玻璃体出血,1-3月无明显吸收 b.PRP术后仍进展活跃的增殖期DR c.新近发生的牵拉性黄斑脱离 d.牵拉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e.牵拉性黄斑水中或累及黄斑的视网膜前膜. 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程序中建议指标 a.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盲及视力损伤有关 b.DR导致的盲和视力损伤的比例 c.已确诊的DR患者(男性/女性)最后一次眼部检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为防止这些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减轻疾病恶化的风险,可以提前诱导完全性PVD或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目前药物性玻璃体融解术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非酶试剂等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也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行雷珠单抗注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归性分析。12例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接受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同时给予硅油、惰性气体或者平衡液的玻璃体腔填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给予雷珠单抗的玻璃体腔注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5 mo。这12眼中分别包括玻璃体积血(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眼中,8眼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2眼行惰性气体填充,2眼行平衡液填充。所有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10(100%)。1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眼无明显变化,1眼较术前下降。 OCT检查显示8眼术后未见黄斑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雷珠单抗注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概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尽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显著增进视力,并能使可引起玻璃体出血的新生血管消退,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预料中的视野减小、色觉异常、暗适应改变和无法预测的并发症如黄斑中心凹灼伤、黄斑水肿及视网膜脱离。这种视网膜脱离包括短暂的、有时合并脉络膜渗出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所致的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并在许多病例中具有视网膜裂孔。关于光凝与牵拉性或发生裂孔的黄斑脱离之间关系,以前未有研究报告。为此,作者就他们的经验及资料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常伴有明显纤维血管增生膜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增生膜导致的黄斑牵拉、严重的进展型纤维血管增生膜这类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我们采用Synergetics Photon吊灯下双手操作、剥膜;Healon辅助剥膜及传统常规视网膜手术等方法对110例严重PDR患者进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有不同并发症的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进行玻璃体手术的结果。方法将患有Ⅰ、Ⅱ型糖尿病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14只眼分为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 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9.4%和66.7%,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1.6%和51.6%,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31.6%,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62.5%。首要的术中 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裂孔是主要致盲性眼病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封闭裂孔是其治疗原则.尽管手术疗法已能使现今大多数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但视网膜裂孔发生的原因、能否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以及怎样才能获得视网膜复位后满意的视力恢复等基本问题,仍然困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防治.近年研究提示,视网膜裂孔的形成与玻璃体液化、后玻璃体脱离过程中异常的玻璃体视网膜附着牵拉有关.完全性后玻璃体脱离可在玻璃体基底部后缘形成裂孔,而部分性后玻璃体脱离则可引起后部裂孔,尤其是表现为视网膜外层缝隙样增厚(中心凹劈裂)和玻璃体黄斑牵拉等特征性的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已知黄斑的微结构改变、视网膜萎缩、前膜形成等是视网膜复位后视力不良的原因.因此,应加深对玻璃体病变和牵拉机制的认识,探索其临床评估与防治途径,促进视网膜复位后的视力恢复,将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防治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对18例(22眼)PDR患者行常规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分别联合晶状体摘出或超声乳化、剥膜、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填充、巩膜环扎等附加术式。结果 随访4—2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16眼(72.7%),脱盲率59.1%,脱残率9.1%,解剖复位率86.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但已引起黄斑变形的患眼其术后视力改善好于已累及黄斑的。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仍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威胁到黄斑或导致黄斑变形时早期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7例107眼随机分为曲安奈德玻璃体切除组(治疗组53眼)和传统玻璃体切除组(对照组54眼),其中TA组经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术中抽取0.3~0.5mLTA注入玻璃体腔,完成余下玻璃体皮质切除及视网膜前膜的剥离。观察术中并发症如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水肿情况。结果:总共有104例(97.2%)患者完成6~12mo随访,其中TA组51例(96.2%),传统玻璃体切除组53例(98.1%)。TA组术中视网膜裂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及术后BCVA、眼压、黄斑水肿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时注射TA能够加玻璃体皮质的可视性,使视网膜前膜的剥离更安全有效,减少术中视网膜破裂,术后没有与之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除术(PPV)是治疗严重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PDR患者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异常增高,使得玻璃体腔内和视网膜表面存在大量的新生血管,极易渗漏、出血,术中常常出现活动性出血而降低手术野的清晰度,降低操作精准度进而影响手术进程.在较严重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气/液交换可导致血小板的残留,术后再次出现机化膜的概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另外,新生血管可引起术后前房出血、再次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表面出血等,炎症、积血造成的术后高眼压,机化膜再次牵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也将随之而来,严重影响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和远期预后.随着近几年抗VEGF药物的广泛临床应用,研究发现PPV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的活动性,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抗VEGF辅助PPV治疗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临床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眼科所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术后发生黄斑裂孔的患者,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分析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409例(423眼),其中行玻璃体切割术者341眼,行巩膜扣带术者78眼,行巩膜环扎术者4眼。回顾性分析发现,423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共有3眼患者发生黄斑裂孔,发生率为0.71%;其中2眼为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裂孔出现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1天和第30天,发生率为0.59%;1眼为巩膜扣带术后发生,发生时间为术后第5天,发生率为1.28%。所有黄斑裂孔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术后患者黄斑裂孔均愈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黄斑裂孔极其少见,除与视网膜前膜相关外,还与黄斑区视网膜脱离、黄斑区残留玻璃体皮质牵拉和气泡对黄斑区的牵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纯玻璃体手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92例(92只眼)不伴有增生的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观察其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术前视力、屈光状态、病程、年龄、性别、黄斑脱离与否、气体选择等7项因素的关系。结果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3个月为8.7%,12个月为13%,黄斑前膜的发生在3个月和12个月时与术前病程、年龄、黄斑脱离与否有关。结论不伴有增生的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首次采用玻璃体手术,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并不低于传统巩膜扣带手术,黄斑前膜的形成与术前年龄、病程和黄斑脱离与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