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宿主,我们对齐齐哈尔地区部分动物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来自本市郊区及泰来、依安、克东等县。抗体检测采用竞争抑制法ELISA。EHF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盒,为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绥芬河公路口岸附近流行性出血热(EHF)在鼠类中的流行动态。[方法]对鼠类进行EHF IgG抗体监测。[结果]检测5种142只鼠类的血样,检出EHF IgG抗体阳性29只,阳性率为20.42%。其中黑线姬鼠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0.95%。[结论]EHF的宿主为多源性动物宿主,而黑线姬鼠是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应在该区域加强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3.
安吉县于1974年首次确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嗣后常有发生,疫区逐渐扩大。为了解我县的EHF 流行规律,明确疫源地类型,我们于1989年对我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来源搜集全县1974~1989年发病和流行资料。人群血清抗体测定从发病乡村采集既往病人、健康人群血清和无发病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T)检测EHF 特异性抗体(IgG)。  相似文献   

4.
<正> 我市流行性出血热(下称 EHF)的发病已经由农村侵入城市,由散发已蔓延成高发流行区。为了探讨城市疫区的成因和流行病学特征,几年来将多次的动物宿主调查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茂名口岸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调查茂名口岸地区鼠形动物及健康人群中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感染情况,评估该地区EHF的流行风险及影响因素,为口岸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体和人体血清中EHF IgG及IgM抗体。[结果] 水东港区和进港公路地区家鼠EHF总感染率为3.13%和15.8%;野鼠EHF总感染率为0和1.60%;鼠形动物总体感染率为3.18%。健康人群总感染率为5.09%。[结论] 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风险,加强灭鼠工作将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国内外多以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检测家野鼠类肺脏中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从而确定宿主动物种类和计算带毒率。但相当部分鼠类带毒之后不易查出抗原,其血清中存在特异性IgG抗体,此抗体较易查出。我们用可与多种鼠类IgG交叉的广谱兔抗BALb/C鼠荧光血清为抗抗体,以IFAT检测福建各地家野鼠类共3353只(鼠科3属6种)的EHF IgG抗体和肺脏抗原,获得满  相似文献   

7.
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调查,明确疫区内宿主动物鼠类携带病毒型别。人体受到EHF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体液中出现相应抗体,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EHF抗体,进行血清学分型来确定疫区类型,制订灭鼠工作措施,消灭或减少传染源,达到预防EHF流行的目的。为查明南充EHF疫区类型,在发病率高的乡村对住院病人,在不同流行强度的三个县的健康人群,采血清检测HI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2 调查对象 在高发病区经临床诊断为EHF病人采集血清18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病原学和血清学的突破性进展,不但充作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的小啮齿类动物种类骤增,而且家畜家禽中也检出EHF病毒抗原或抗体。1989年10月,我们在EHF疫区进行宿主动物调查时,发现羊自然携带EHF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茂名口岸地区鼠类及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感染情况,评估该地区EHF的流行风险及影响因素,为口岸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体和人体血清中EHF IgG及IgM抗体.结果水东港区和进港公路地区家鼠EHF总感染率为3.13%和15.8%,野鼠EHF总体感染率为0和1.60%,鼠类总体感染率为3.18%.健康人群总感染率为5.09%.结论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风险,加强灭鼠工作将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以来,我国不少单位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在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动物流行病学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初步明确了EHF疫区范围和主要传染源。为在全国普遍建立监测组织,有计划的开展EHF流行病学监测提供基本条件。鉴于目前国内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包括EHF)监测尚未形成系统经验的情况下,现将我们在本病流行病学监测和控制方法方面的初步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后血清IgG抗体消长及隐性感染人群调查,国内研究报导较多。资料表明,病后血清IgG抗体长时间存留,有的病后34年仍能查到。有些EHF患病后IgG抗体滴度下降,有的甚至在血清中消失,但EHF重复感染发病者极为罕见,提示,这部分血清IgG抗体消失的人群可能仍有一定的免疫力。 EHF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人群血清中和抗体存在情况及其滴度的高低,国内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野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EHF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鼠血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G抗体(EHF-IgG),对龙岗区EHF宿主动物种类和感染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在捕获的88只野鼠中,9只阳性鼠均为褐家鼠,鼠血清EHF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10.23%(9/88).结论 龙岗区鼠类存在着EHFV的感染,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且褐家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有发生人间EHF的潜在危险,提示应进一步加强鼠类种群和密度监测,积极开展爱国卫生除四害工作,在每年E-HF流行期来临前开展统一灭鼠运动.  相似文献   

13.
集安地区在60年代初期就有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病例报导,至今每年都有散在病人发生,1986年至1987年我所于本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T)检出人群现患和鼠类的EHF抗体抗原,从病原学首次证实该地区人群和鼠类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存在。按29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流行性出血热协作组报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江西省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人员发病的原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 回顾性收集4例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苗接种资料,应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4例疑似病例均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史。病例1和病例4有发热、“三红”、“三痛”、水肿和尿蛋白阳性等出血热相关的症状,病例1汉坦病毒IgG抗体检测阳性,病例4的IgM和IgG阳性,病例2和病例3无出血热相关的典型症状,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阴性。依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综合研判,病例1和病例4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病例2和病例3排除流行性出血热。结论 该起事件共发现2例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病例,2例误诊病例。建议加强医疗机构对出血热诊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出血热的实验室诊断率,提升医疗机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院在1988~1989年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采取配对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恢复期免疫血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选择流行季节确诊为EHF的住院患者,入院前未作任何治疗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EHF诊断标准,按1986年全国EHF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双份血清免疫学检查,恢复期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者。  相似文献   

16.
我市自1983年1月报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经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广州市存在EHF疫源地。其主要贮存宿主为褐家鼠,发病类型为家鼠型。为了解我市EHF的临床特点,现将42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确诊的病例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病学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查,证实了20多种动物为本病的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例被误诊为“药疹”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敏感性,提升应对能力。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综合病人发病及诊疗过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双份血清IgM和IgG抗体均阳性)及鼠密度监测(21.9%),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结论 病例为发生在沿海城区,症状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应加强对临床医生,尤其基层乡村医生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加强医防沟通,使临床医生及时了解疫情变化趋势,提高诊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人群的EHF血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已有许多报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虽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较高的优点,但其观察结果可能带有主观性。因此,我们采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间接ELISA法,对建德县一EHF高发地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该地区罹患EHF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郑州市流行性出血热不同流行强度疫区的2163名健康人群进行EHF 隐性感染调查。结果表明,总隐性感染率为8.51%。以20——29岁年龄组隐性感染率最高,以0——9岁年令组最低。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流行强度疫区的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差异非常显著。EHF 隐性感染者血清抗体滴度明显低于 EHF 患者的血清抗体滴度,并用百分位数法(P95)计算出正常人群隐性感染抗体滴度的上限值为1∶319,初步提出临床病例单份血清 IgG 抗体滴度达1∶320以上,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