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而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工作者重视,近年来关于脑缺血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防治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不同脑区的神经元对缺血有不同的敏感性。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ATP的耗竭、钙离子移位、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的释放、自由基形成等。最近,一种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相关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又受到注目,其家族成员成为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脑缺血后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常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人认为,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因,也有人提出Ca2+、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及其它一些毒...  相似文献   

3.
温通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AA及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温通针法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健康Wistar大鼠 ,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HE染色法 ,观察不同手法对前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含量变化与脑组织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更能显著降低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中Glu的含量 (P <0 .0 1 ) ;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结论 :表明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有更好的减轻再灌注对脑组织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咏梅  ;葛金文 《医学综述》2014,(14):2507-250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性反应、细胞内Ca2+超载及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其中Ca2+超载及其触发的一系列有害代谢反应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损伤和死亡的关键因素。该文通过总结生理情况下神经元胞内外的钙离子通道和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变化,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钙超载的机制,为临床脑缺血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额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60年代末Olney[1]首先提出兴奋毒性(excitotoxicity)作用概念以来,国内外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证实兴奋性氨基酸(EAA)兴奋毒性损伤学说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如脑卒中等)及损伤时脑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论述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拮抗剂的基础研究。方法:阅读关于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视网膜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结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是当今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脑缺血时缺血神经元大量释放谷氨酸引起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以及蛋白激酶C(PK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普遍关注。谷氨酸大量释放和蛋白激酶C的移位激活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本文对其参与神经元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和一些相关的中药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脑缺血与谷氨酸及抗谷氨酸兴奋和氧化神经毒性研究1984年,Kirino通过沙土鼠所做的实验,首次提出了“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elayedneuronaldeath ,DND)。以往人们在研究脑缺血时,多把重点集中在脑血流和能量代谢上,但近年来,人们将注意力逐渐转变到脑实质,即神经细胞本身。现已公认,一些因素确实和DND的发生有关。例如,兴奋性氨基酸(EAA)过度释放所致的神经毒作用;细胞内的钙超载;毒性自由基的产生;酸中毒;花生四烯酸的产生;单胺类神经介质代谢失衡等。谷氨酸可通过激活氨基-3 -羟基-5 -甲基-4 -异口恶唑丙酸受体(AMPA)、海人藻酸受体(KA)和N -甲基-D -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产生兴奋性毒性。特别是对NMDA...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前 ,脑缺血时神经元死亡一致被认为是一种被动性的坏死过程。但近十年来 ,从形态、生化特点和药理学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 ,脑缺血时存在着另一种死亡方式即细胞凋亡 (apoptosis) [1 ] 。随着人们对神经元死亡模式研究的逐渐深入 ,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理也逐步深化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兴奋毒性与Ca2 + 超载 ;膜脂质代谢障碍 ,氧化应激与自由基 ,一氧化氮 (NO) ,基因表达的改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缺血性脑损伤机理的认识作一综述 ,旨在为有关的研究提供参考。1 兴奋性毒性与Ca2 + 超载的作用机理兴奋性氨基酸 (…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再灌流7天,造成海马DND模型,以计数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谷氨酸钠和氯胺酮对海马DND的影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测定脑缺血10分钟时背侧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示谷氨酸钠加重海马DND损伤;氯胺酮对海马DND有明显保护作用;短暂性脑缺血10分钟时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此结果均直接或间接说明兴奋性氨基酸在海马DND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缺血性脑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其致伤机制及减轻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1982年 Kirino等首次提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现象 (DND)的概念 [1 ] ,DND的发现为脑缺血后使用脑保护剂、减轻缺血造成的脑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旨在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DND的研究进程及 γ-羟基丁酸的发现1.1 脑缺血后 DND的研究进程 许多学者对 DND可能机制认为有三种假说 :1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由于兴奋性氨基酸(EAAs)过量释放 ,作用于 EAAs受体 ,使蛋白激酶和磷酸化酶激活或失活 ,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最终使蛋白…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机制互相影响、错综复杂。星形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起支持、分隔、调控等作用,对神经系统具有重要功能,如吸收突触外的谷氨酸,调节K+ 体内平衡,缓冲活性氧过多产生等。该文通过综述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关星形胶质细胞的机制研究,为以星形胶质细胞为调控靶点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不同部位的脑细胞对缺血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海马CA1区对缺血损伤最敏感。在缺血导致神经元损伤的过程中单胺类递质、兴奋性氨基酸均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氨基酸及单胺类递质在大脑反复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Pulsinelli和Brierley的四血管关闭法,建立全脑反...  相似文献   

13.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对急性脑缺血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明利  陈曼娥 《医学综述》1997,3(9):429-430
<正>神经元谷氨酸(Glutamate,Glu)的过量释放导致其兴奋毒性损伤假说在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发病中起着轴心作用。人们发现,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ty Amino Acid,EAA)拮抗剂能稳定降低实验性脑缺血的梗塞容积,许多药物已为临床试用。本文将近十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是近代植物药中被研究开发,用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热点药物之一.研究发现,GB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涉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抗炎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文中就银杏叶提取物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 CA_1区产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但是对海马 CA_1区DND 发生机制仍有争议。本实验目的是为了阐明兴奋性氨基酸、Ca~(2+)和乳酸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 DND 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首先,通  相似文献   

16.
钱加强 《医学综述》1998,4(12):636-369
<正>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卒中,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十分重视。现已证明脑缺血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异常增高,神经元内钙稳态的破坏,一氧化碳和花生四烯酸的大量合成及自由基的产生等均与缺血再灌注后所致的神经元死亡关系密切。与其它组织损伤一样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病理上称为“假炎症反应”。近年来在动物缺血模型的研究中这一炎症反应过程也能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由于以前只限于细胞水平的研究,对免疫机制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有限,近几年来由于分子免疫学的进展,从而推动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酸作为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正常生理状态下有重要作用,但在脑缺血等多种病理状态下,谷氨酸在脑内大量释放和堆积,导致对神经元的过度刺激,引起兴奋性毒性,并成为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诱发因素。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主要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Na+和Ca2+增加。胞内Ca2+浓度增加会引起线粒体功能异常、蛋白酶激活、活性氧增加及NO的释放,从而引起神经元的死亡;胞内Na+增加将引起过量水分进入细胞,造成神经细胞毒性水肿和细胞死亡。因此,深入了解脑缺血后上述谷氨酸通路的调控机制,并针对该通路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将为阻止或减轻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提供有效途径。多种针对谷氨酸通路的脑缺血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如抑制谷氨酸合成或释放、增加谷氨酸清除、阻断谷氨酸受体或抑制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等。本文将对缺血性脑中风后,谷氨酸引起兴奋性毒性的机制以及该系统的调控机制、相应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对大鼠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及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缺血期间胶质细胞的功能状态、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胶质细胞的死亡形式研究较少。谷氨酸(Glu)作为脑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发生以及神经元的损伤有密切联系[1],我们观察了离体培养的大鼠皮层胶质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谷氨酸刺激后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和细胞凋亡及坏死的比例,以期明确脑缺血病理损害介质Glu对胶质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为探讨缺血性神经细胞的生存与死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胶质细胞培养:(1)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参照Manthrope等[2]的方法,取孕18dSD大鼠鼠脑皮质,用完全培养基37℃,…  相似文献   

19.
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发生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既可挽救濒临梗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加重细胞损伤,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内钙超载、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韩艺  刘广益 《医学综述》2005,11(1):55-56
癫痫是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障碍 ,一些研究表明癫痫发作可引起脑损伤[1 6 ] ,目前对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癫痫脑损伤 (epilepticbraindamage ,EBD)产生的因素复杂 ,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和神经元钙离子超载引起的神经元过度兴奋在其中起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