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远文 《安徽医药》2003,7(2):96-97
目的 制备卡维地洛片。方法 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并通过加速试验考察片剂稳定性结果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3批样品质量稳定。结论 该处方工艺合理,所得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丹参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利用指纹图谱来考察工艺的稳定性。方法:选择明胶醇沉法对丹参注射液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批样品进行考察,建立指纹图谱,来确认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明胶醇沉法的制备工艺稳定可控。结论:丹参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利用指纹图谱的方法可规范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复方格列本脲片。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并通过加速试验考察片剂稳定性。结果: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3批样品质量稳定。结论:该处方工艺合理,所得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左卡尼汀注射液,并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拟定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进行性状、鉴别、pH、含量测定等质量研究,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按照优化的处方工艺,制备三批中试样品样品,并对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均合格;三批样品经6个月加速试验考察,该方法制备的左卡尼汀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本品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银杏注射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溶血性考察.方法:药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确定了处方和制备工艺,五批样品的溶血度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筛选的制备工艺稳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度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复方替米沙坦片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复方替米沙坦片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制备替米沙坦分散体以提高替米沙坦的水溶性,选用利于氢氯噻嗪稳定的辅料,采用双层压片工艺制备了复方替米沙坦片,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通过加速试验考察片剂稳定性.结果: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样品质量稳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片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含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5%(RSD=0.79%)和99.37%(RSD=0.40%).结论:该处方工艺合理,所得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马齿苋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注射液的常规制法,对提取时间、次数、加水倍数、醇沉浓度等因素进行试验,按上述因素条件制成的样品,进行灭菌后及加速(40℃)1个月的外观性状、pH、有效成分含量考察,确定了制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 按此条件制备的3批中试产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符合规定。结论 制备的马齿苋注射液工艺成熟,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邵家用 《海峡药学》2013,(12):43-44
目的 研究氯雷他定糖浆的制备工艺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 参照上市样品氯雷他定糖浆(商品名:开瑞坦)的处方进行工艺研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按照以上确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得的氯雷他定糖浆样品稳定,旋转过程中澄清,不含出现混浊,符合规定.结论 氯雷他定糖浆工艺可行,样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曲马多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以曲马多、奈福泮含量、pH值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考察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最适pH值为5.0~6.0,制备的3批样品经加速试验6个月、室温留样24个月考察,质量稳定.结论:处方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徐成  金春  秦勇  周自桂  苏晋 《医药导报》2010,29(8):1062-1064
目的对罗红霉素微粉化分散片的制剂工艺和质量进行研究。方法使用球磨机制备罗红霉素-乳糖微粉化混合物,并添加适合的辅料制备分散片。结果所制样品质量稳定,分散均匀性及溶出度合格。结论本制剂设计合理,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注射用复方维生素(4)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含量、酸度为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考察了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制剂最后处方为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加适宜的辅料制成,以该处方制备的3批样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经加速、室温留样试验考察,质量稳定。结论: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稳定的盐酸苯海拉明软胶囊处方。方法 首先检索国外同品种的有关资料,通过组合胶囊壳配方与内容物配方制备样品,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评价,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 按照A4处方制备的样品质量稳定。结论 组合处方A4最佳。  相似文献   

13.
李兵  阳国平  李佐军 《中国药房》2004,15(3):156-158
目的 :研究酮洛酸氨丁三醇滴眼液合理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 :以含量、有关物质、pH值为考察指标 ,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 ;考察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 :处方合理 ,工艺可行 ,制备的3批样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经加速试验6个月、室温留样9个月考察 ,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制备工艺在复方苦参止痒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ZTC1+1澄清剂沉淀法的新工艺制备复方苦参止痒液,并与原水醇法制备工艺进行比较。结果 2种工艺制备的样品均稳定、澄明、不混浊、色泽相近,无明显变化,苦参碱的含量相对稳定。结论吸附澄清剂工艺不仅能够使君药的含量增加,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回收乙醇程序,降低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牛胰蛋白酶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制备高纯度牛胰蛋白酶,并对其酶切基因工程人胰岛素前体的作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粗制后先色谱分离再活化的方法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对传统工艺制备样品和改进工艺制备样品中的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比活力进行测定和比较;进一步采用这2种样品对基因工程人胰岛素前体进行酶切,对酶切作用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工艺制备样品中胰蛋白酶比活力为212.5 U·mg-1,胰凝乳蛋白酶比活力为20.4 U·mg-1;而改进工艺样品中胰蛋白酶比活力为240.4 U·mg-1,胰凝乳蛋白酶比活力为0.14 U·mg-1。传统工艺制备样品酶切基因工程人胰岛素前体目标产物纯度质量分数为16.3%,改进工艺制备样品酶切基因工程人胰岛素前体目标产物纯度质量分数为32.2%。结论粗制后先进行SP色谱可实现胰蛋白酶原和胰凝乳蛋白酶原较好的分离,该方法适合于高纯度胰蛋白酶的制备,制备的胰蛋白酶适合作为工具酶进行基因工程人胰岛素前体的酶切。  相似文献   

16.
盛家峰  任平安 《中国药业》2010,19(13):47-48
目的研究复方银杏通脉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两种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提取银杏叶活性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银杏叶、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芎嗪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制备工艺可行;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样品中川芎嗪含量不低于0.009mg/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6.98%,RSD=3.41%(n=5),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样品质量可控、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工艺参数组合制备的芪玉降糖膏中槲皮素的含量,找到该膏方的最优制备工艺。方法 考察工艺参数定为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含糖量,使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设计20组参数并实际制备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槲皮素为指标成分对所得样品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C18(规格:250×4.6 mm, 5μm粒径),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20∶80,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20组样品中,槲皮素含量在0.2014~0.7957 mg·g-1,通过对比工艺参数可知,当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含糖量分别75 min, 2次和37.5%时为最佳工艺,所得芪玉降糖膏中槲皮素含量为0.7781 mg·g-1。结论 本研究对芪玉降糖膏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综合考察,为该膏方制备工艺的优化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夏伟  尹子丽  孙静  何功浩 《中国药业》2012,21(21):30-32
目的探讨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双层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工艺,选出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及质量考察。结果样品的片重差异、溶出度、含量、有关物质等均符合要求。工艺合理、质量可控。结论所制备的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双层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亚叶酸钙冻干粉针合理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选用适宜赋形剂,对处方进行筛选,并通过影响因素考察亚叶酸钙的稳定性.结果本品在光照及高温条件下,5d和10d的样品与0d的样品比较,酸度、有关物质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亚叶酸钙冻干粉针处方和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0.
胸腺多肽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促进吸收和肠溶的方法制备胸腺多肽胶囊,并对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处方设计合理、质量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