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枝汤原为治疗太阳中风之证而设,在《金匮要略》中延伸为治疗内科杂病。柯韵伯赞誉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饮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笔者临床中用桂枝汤及其变方治疗多种病症,常收到满意临床疗效,介绍如下。1术后出汗案高某,女,46岁。因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根据《伤寒论》原文及后世医家的注解,剖析桂枝证与太阳中风证的关系。提出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主方,造成营卫不和的原因除了外感风寒外,尚有其他内外致病因素以及误治变证等;而太阳中风证则仅仅局限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是桂枝证的证型之一。因此认为桂枝汤在临床上不仅适用于外感病,也可辨证应用于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代表方,也多用于治疗营卫不和证,郑启仲教授依据仲景之法,临床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小儿哮喘、小儿腹痛、荨麻疹、小儿误汗等疾病,疗效显著,兹举验案四则以供临证借鉴。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原为治疗太阳中风证而设。我们临床上应用桂枝汤及其变方治疗各型感冒,疗效颇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此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传统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笔者临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义简析桂枝汤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篇》之主方,用于太阳病中风证。临床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  相似文献   

6.
正桂枝汤原是仲景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因其能调和营卫,解肌表之邪,其辨证加减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且疗效明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本方及其加减方反复出现,其变方之多是其他方无法比拟的,故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清代医家黄元御对其应用更颇具特色,笔者临证多以黄氏桂枝汤组方思路治疗内伤杂病,屡试屡验。兹就临床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冀以扩展桂枝汤临证运用思路。1关于黄氏桂枝汤系列方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杂病论》开篇第一方,为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一首千古名方,其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本文论述桂枝汤古方新用,取其温中健脾,养血调经之效,结合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经行外感、胎动不安、闭经等妇科疾患,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中风证,<方剂学>又将其纳入辛温解表之方,所以大多数中医对桂枝汤的印象主要限于发汗解表之剂.笔者认为解肌发表是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化出十多首方剂,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1桂枝汤治妊娠恶阻及产后中风桂枝汤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璐 《西部中医药》2007,20(7):23-24
桂枝汤为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之总方,原为《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所设,但桂枝汤不仅可用于外感表虚证,还可以用于内伤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许多疾病,经辨证随方加减可以治疗诸如汗证、痹证、痿证、鼻鼽等多种内伤杂病,其辨证要点关键是营卫失和,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原文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方含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其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临床杂症取得良好成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卫强营弱,太阳中风表虚证。方中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治疗卫强,芍药、甘草、大枣酸甘化阴治疗营阴不足证。桂枝汤既能外治伤寒,又能内治杂病,不单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所以清代柯韵白赞誉桂枝汤为“外证得之解肌调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笔者临床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病证效果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分时加减调寤寐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桂枝汤乃治太阳中风表虚证之主方,而又不仅于此,内伤杂病的发热及自汗出、气上冲、妊娠恶阻、产后中风等证,均可治之。又经后世变通,凡内伤杂病及妇、儿、皮肤科等,乃至养生防病,无不用之效验,真正为群方之魁。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个性化治疗,何以一剂桂枝汤竟能“通治百病”?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勇 《河南中医》2012,32(6):703-703
桂枝汤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篇第一方,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其组方原则及疗效,堪为后世称绝,故有群方之魁之称.古今医家对此论述发挥以及方剂的加减演化甚多.如柯韵伯云:“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由此说明,该方不仅能治太阳中风,凡有营卫不和者,皆可应用.可见桂枝汤仅数味,寓意深刻,运用之关键是辨营卫不和.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桂枝汤治愈了多种疾病.现列举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苏秀海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桂枝汤起源于《伤寒杂病论》,本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临床工作中发现消渴病日久可出现气阴两虚、营卫失和、阴阳两虚等变证,苏秀海教授根据病机、辨证,灵活运用桂枝汤治疗消渴病兼夹症:消渴病汗证、消渴病痹证、消渴病癃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113方中,应用桂枝汤以及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综观仲景立方之意,是为治疗太阳中风及其变证而设.然而,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桂枝汤及其加减应用,又有所发展,常用以治疗里证、痛证,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亦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是《伤寒论》治疗太阳中风之方,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炙)。用于治疗太阳中风之表虚证。笔者取其本方的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作用,治疗其它疾病,收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虹 《光明中医》2008,23(1):12-13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系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原治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表邪势减未解,营卫不和之证,具有调和营卫,开表发汗之功。笔者认为本方能够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临床治疗产后感冒、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外感及内伤杂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113方中。应用桂枝汤以及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综观仲景立方之意,是为治疗太阳中风及其变证而设。然而,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桂枝汤及其加减应用,又有所发展,常用以治疗里证、痛证,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亦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