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c-fos 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fos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f08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c—fos表达明显增加(P〈0.01),于缺血再灌注12小时后达高峰,且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c—fos表达水平增加,并参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因子-кBDNA(NF-кB)结合活性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变化。及NF-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MSA法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F-кBDNA结合活性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原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NF-кBDNA结合活性于再灌注6h开始升高,再灌注12h达高峰,再灌注72h其结合活性仍保持一定水平,再灌注7d其结合活性达到对照组水平。再灌注24h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再灌注72hCA1区凋亡细胞达高峰。结论 NF-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NF-кB在脑缺血再灌后的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h、12h、1d、2d、3d、7d、14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6,P〈0.01)。结论 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c inducible fac-tor,HIF-1)表达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低氧预适应(HP+I/R)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前12h将HP+I/R组大鼠放在8%低氧舱中完成低氧预适应。分别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HIF-1α的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低氧预适应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HIF-1α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阳性数显著升高(P〈0.01,P〈0.01);低氧预适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阳性细胞降低(P〈0.01)。结论低氧预适应可能通过显著增加神经元中HIF-1α表达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NF-κB、TNF-α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BDNF组(n=42)及对照组(n=42),前者通过改良Zea-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立即予以腹腔注射0.5μg/μl BDNF,对照组则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BDNF,以后各组分别每24小时腹腔注射一次等量BDNF/生理盐水,直至大鼠被处死,根据伤后处死时间分为l、3、6、12、24 h、3d和7d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取缺血灶周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并比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DNF组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中二者均呈正相关(P <0.001);同时BDNF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降低NF-κB活性,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NF—α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抑制NF-κB与TNF—α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 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PTX治疗后,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PTX可抑制NF-κB与TNF-α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征  方芳  吴建华  方云祥  邹节明 《四川医学》2009,30(10):1525-1528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中、小剂量组(MCAO+脑脉泰2.24、1.12、0.56g/kg)和尼莫地平组(MCAO+尼莫地平10mg/kg)。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增加MPO活性和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表达,应用不同剂量的脑脉泰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同时,凋亡细胞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脉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抑制MPO活性和降低NF-κB、TNF-α、ICAM-1、IL-1β的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闫珊珊 《当代医学》2011,17(17):16-17
目的探讨水蛭肽注射液对脑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MCAO模型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脑缺血再灌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计算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果水蛭肽注射液能降低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能抑制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与川芎嗪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蛭肽注射液能减低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化消瘀方对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核转录因子(NF-κBp65)、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清化消瘀方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ICAM-1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组织NF-κBp65表达微弱,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清化消瘀方组的NF-κBp65的阳性表达增加(P〈0.01);清化消瘀方组NF-κBp65表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ICAM-1阳性表达。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表达增加,清化消瘀方组ICAM-1免疫阳性血管数较脑缺血再灌注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著减少(P〈0.05)。结论:清化消瘀方能够降低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κBp65、ICAM-1的表达,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绝经后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基因表达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法检测NF-κB基因的表达,利用放免法检测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表达明显减弱(P<0.01),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表达,降低TNF-α含量,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后适应(IP)组,每组10只。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和Caspase一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数量,P38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缺血后适应组凋亡细胞数量,P38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此作用可能与抑制P38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段脑组织不同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Pulsineui-Brierley法建立大鼠I/R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1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0、2、4、6、8、10、12h组,于在脑组织臂旁核、室旁核、杏仁核、蓝斑所在部位作冠状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脑I/R2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I/R8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核碎裂、消失,间隙增宽,结构疏松,神经细胞局部溶解、液化性坏死范围较广。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脑组织不同部位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R2、4、6、8、10、12h组NOS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NOS表达于8h时达高峰,8~12h呈下降趋势。NF-κB表达于0~8h呈上升趋势,8~12h较稳定。结论:NOS、NF-κB在脑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一氧化氮(NO)在调控中起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4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脑缺血再灌注组(A组)、卵巢切除组(B组)、雌激素给药组(C组)、假手术组(D组),A、B、C组每组14只,假手术组7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HE染色:B组与A组和C组比较,脑组织损害较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组NF-κB和TNF-α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在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A组及C组(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NF-κB和TNF-α表达的阳性细胞率不同,随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P〈0.05)。结论雌激素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减轻切除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损伤,具有缺血性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海马CA1区NF-κB含量。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该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κB表达均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NF-κB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异常神经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乌司他丁干预后,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异常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①NF-κB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②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慧颖  张英杰 《中外医疗》2010,29(23):12-1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组织中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vs(40±1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vs(49.3±9.7)%,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13±1.7)%vs(18.5±2.5)%,(P〈0.01)。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具有明显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参与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кB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κBP65亚单位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P65亚单位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纳洛酮处理后,P65的表达减弱(P<0.01)。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NF-κB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转录因子NF-кB的表达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低分子肝素组,采用改良Longa 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海马CAI区NF-кB的表达情况.结果 再灌注后各时间点NF-кB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低分子肝素组核NF-кB的表达量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能押制模型大鼠的核转录因子NF-кB的释放,减少梗死范围,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先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DNF采用侧脑室注射法给药。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DNF预先给药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高剂量组(H);除C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行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后处死取脑皮层标本待检。采用TUNEL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BDNF预先给药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减少(P〈0.01);在BDNF预先给药各组中,以预先给药高剂量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小(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BDNF预先给药均能明显减轻脑I/R后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且随BDNF预先给药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数量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7 d、14 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B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 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 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 6,P<0.01)。结论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