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明通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6,37(5):512-516
目的 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2月至2015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好发于青年(75.7%),春夏冬季(85.7%),发病前有可疑诱因的51.4%,临床表现常为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伴有腹痛,腹痛性质常为阵发性绞痛、胀痛或隐痛,腹部体征以压痛为主97.1%(68/70),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皮疹出现先于消化道症状易于诊断,皮疹出现迟于消化道症状容易误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患者误诊率47.1%(33/70)。误诊原因常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者、胆道疾病、消化道溃疡等;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下表现常累及上消化道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的球、降部,下消化道常累及回肠末端和直肠,内镜下表现形式常为黏膜的红斑、充血、糜烂、溃疡,常成广泛性病变,其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坏死;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的上肢、躯干紫癜和CRP值升高高于过敏性紫癜无消化道出血组(P<0.05)。结论 十二指肠球降部和胃体、胃窦、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常累及;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上肢、躯干的皮疹和CRP的升高有助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的消化内镜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消化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和便血症状。消化内镜下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大小不一的出血点、红斑、糜烂和溃疡,以十二指肠黏膜和回肠末端病变最严重。胃肠道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所有患者的消化内镜表现与临床病理表现和消化道症状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消化内镜检查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及时给予正确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4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44例患儿中有支原体、幽门螺杆菌和链球菌等感染依据21例(47.73%)。36例紫癜样皮疹先于(或)与消化道出血症状同时出现,8例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出血,其中7例予胃镜检查见紫癜样皮疹而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明确率95.45%。包括糖皮质激素、止酸、禁食、抗过敏、控制感染、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措施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有效率达100%。结论: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消化道内镜检查、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提高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早期确诊率。糖皮质激素、止酸、禁食、抗过敏、控制感染、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措施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5例(86.67%)以腹痛症状为首发症状,其中中上腹部50.67%、脐周18.67%、右下腹8.00%、右上腹4.00%、左上腹2.67%、全腹1.33%;腹痛之后出现皮肤紫癜症状者40.00%、恶心呕吐者占53.33%、粪潜血阳性34.67%;19例胃镜检查显示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害为主(17/19);1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回肠末段的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12/12)和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的充血、红斑(6/12)。病变部位活检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内镜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内镜特征及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以腹部绞痛起病,50%的患者伴呕吐,31.2%的患者伴便血,25%的患者伴呕血,粪潜血全部阳性。腹痛发生2-1O天后出现下肢紫癜。临床误诊率为78.1%。内镜提示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多见,食管黏膜正常。病变黏膜充血肿胀,多发出血点、红斑、糜烂、溃疡。结论了解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有助于提高首诊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寻找发病规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①发病年龄在~3岁占12.6(25例),~7岁占30.3(60例),~14岁占57.1%(113例),最小年龄1岁8个月;9月~次年3月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的78.6%;感染仍是主要诱因(46.5%),并且以呼吸道感染者最多,另有9例与预防接种有密切关系.所有病例均出现皮疹,皮疹伴消化道症状的136例(68.7%),皮疹伴关节症状的96例(48.5%),有12例在早期出现尿常规异常.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56例(28.3%),腹痛先于皮肤损害为1~26d,平均为5.6d.②136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中75.6%的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69.7%C反应蛋白(C R P)明显升高;59.2%血沉(ESR)明显增快;87.6%大便潜血(+);各实验室指标在腹痛与皮疹先后无差异;13例行胃镜检查100%出现异常胃镜下黏膜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特异性改变为散在的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大小不一出血斑点,部分融合成片,多呈圆形,以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改变为著.消化道出血量越多,腹痛越明显,则黏膜糜烂、出血、溃疡程度越重,范围越广.胃镜下食管、贲门、胃底未见病变.结论 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腹痛患儿,体查无固定压痛,大便潜血(+)者,实验室检查发现有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沉增快和(或)有血清白蛋白降低,不论有无出现皮疹,均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我科2002年6月-2009年6月50例确诊的过敏性紫癜病例,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及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组,对2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特点进行比较,总结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造成误诊的原因.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诱因、合并各种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组,腹型组白蛋白降低及白细胞升高更加显著.对于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其早期的临床表现有,腹痛(80.0%)、皮疹(67.7%)、腹泻(32.3%),便血(29.0%)和呕吐(12.9%),均高于非腹型组(P<0.05,P<0.01),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率高达54.8%.结论 早期腹型紫癜患者消化道功能异常情况显著,但临床特异性低,白蛋白降低及白细胞升高更加显著,因而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病认识。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6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行胃镜检查,14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泻为主,分别为89.8%、46.5%和12.8%。内镜下胃肠道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广泛多发的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多发溃疡等,上消化道以十二指肠降段最严重,下消化道以末段回肠最严重。12例被误诊,分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结论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结合该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肠表现及胃镜资料。结果:48例患儿均有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14例伴有便血。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点片状出血、多发浅溃疡,越接近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改变越重,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胃溃疡。解痉剂和抑酸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下粘膜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胃镜检查可有助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确诊,及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1995年10月-2003年6月对我院24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有腹部绞痛,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62.5%的患者伴恶心、呕吐,50%的患者有呕血、便血,大便隐血全部阳性,25%的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腹痛发生后2d~10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端、回盲部和升结肠黏膜病理改变最严重,食管黏膜正常。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性溃疡。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Zhu HM  Li YX  Wang LS  Li YP  Wang N  Shi RY  Luo WX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895-1898
目的 评价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在腹膜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2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腹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胃肠镜、影像学、腹水细胞学和经胃腹腔内镜检查结果.结果 32例患者经消化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肿瘤9例(28.1%),经影像学检查疑诊卵巢占位性病变8例(25.O%)、胰腺癌2例(6.3%)、原发性肝癌2例(6.3%)、胆管细胞癌1例(3.1%),但均未确诊有腹膜转移癌.腹水细胞学检阳性6例(18.8%).经胃腹腔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后均确诊腹膜转移癌.32例腹膜转移癌患者的经胃腹腔内镜下腹膜病变表现为5型:(1)肿块型3例(9.4%):局部腹膜壁层单个或多个直径≥2 cm的肿物;(2)结节型5例(15.6%):腹膜壁层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变;(3)溃疡型1例(3.1%):腹膜壁层溃疡性病变;(4)网膜包裹型1例(3.1%):网膜挛缩,与肠管粘连,包裹肠管使之成为饼状;(5)混合型22例(68.8%):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类型.结论 经胃腹腔内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对确诊腹膜转移癌及其内镜表现类型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eritoneoscopy via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Methods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were diagnosed b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iopsies at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7 to October 2010.Their data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gastroscopy,colonoscopy,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scitic cytology and transgastric peritoneoscopy via NOT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mong them,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were diagnosed by digestive endoscopy in 9 cases(28.1%).And ovarian lesions in 8 cases(25.0%),pancreatic cancer in 2 cases(6.3%),primary liver cancer in 2 cases(6.3%)and bile duct carcinoma in 1 case(3.1%)were suspected according to imaging examinations.No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was found by digestive endoscopy or imaging examinations.Ascitic cytology was positive in 6 cases(18.8%).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was diagnosed by transgastric peritoneoscopy via NOTES with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iopsies in all patients.Their findings of transgastric peritoneoscopy via NOTES were divided into 5 types,i.e.,mass type(n=3,9.4%),nodular type(n=5,15.6%),ulcerative type (n=1,3.1%),omentum-embracing type(n=1,3.1%)and mixture type(n=22,68.8%).Conclusion Transgastric peritoneoscopy via NOTES with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iopsies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the endoscopic typing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0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无症状体检组)6例、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53例、C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无不适和并发症;86例患者完成检查,其中A组5例,B组51例,C组30例;90例患者中共发现小肠病变58例,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4.4%,B组和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83.3%(25/3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斌  赵燕 《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68-269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在2~6周治愈。其中,初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者仅3例,误诊率为89.3%。误诊为胃溃疡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阑尾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溃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表现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为常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和水平部多见,分别经内镜、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钡餐及上腹部CT或MRI、B超检查诊断本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CD117阳性14例,CD34阳性10例。所有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手术或者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尽早合理地选择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对其进行确诊,早期手术及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2006年胃肠道间质瘤1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出血17例、腹痛16例、腹部肿块7例、肠梗阻5例;肿瘤原发于胃5例、十二指肠4例、空回肠6例、结直肠2例;镜下梭形细胞型9例、上皮细胞型5例、混合细胞型3例,良性肿瘤6例、交界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8例;免疫组化:CD117( )17例、CD34( )16例、VIM( )17例、NSE( )2例、DES( )3例、S-100( /-)2例;择期手术10例,急症手术7例,根治手术13例;随访复发10例、转移8例、死亡7例、存活10例。结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及肠梗阻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只能提供定位诊断,确诊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根治手术切除或(和)格列卫治疗,良性、交界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病灶在白光内镜下的主要特征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行白光胃镜初步筛查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4 月至2017 年6 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家族史、查体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普通白光内镜下病灶的内镜下长径、部位分布、病灶质地、自发性出血、伴随黏膜色泽和形态等内镜特征,总结早期胃癌病灶的病理下长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结果: 共纳入271 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79处病灶。在271 例患者中,男性190 例,女性81 例,平均年龄为(63.7±12.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88 例(32.5%)和腹部不适61 例(22.5%)。胃癌家族史阳性患者20 例(7.4%)。腹部查体正常的患者居多,占86.0%(233/27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率为34.2%(79/231),2011年检出率最高为45.5%(10/22),2014年检出率最低为28.1%(9/32)。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内镜下长径的均值为(2.01±1.20) cm,以单发病灶为主,占97.0%(263/271),主要受累部位为胃窦114 处(40.9%)、角切迹62 处(22.2%)和贲门54 处(19.4%)。病灶质地以质脆居多,占45.5%(56/123),多有自发性出血,占52.3%(146/279),伴随黏膜色泽以正常居多,占72.8%(203/279)。病灶形态以Ⅱa+Ⅱc型居多,为100 处(35.8%),有糜烂和浅溃疡等黏膜破损者152 处(54.5%)。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病理下长径的均值为(2.05±1.48) cm,黏膜内癌占61.6%(172/279),中分化型胃癌占52.8%(131/248)。结论: 在普通白光内镜下应注意平坦型病灶的浅表隆起和凹陷,注意有无黏膜破损,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