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不同时期、不同病因的SAH提供临床最适宜的诊断顺序和手段.方法 :被诊断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并以其为研究对象,CT检查及MRA、DSA检测方法为例,分析和比较的结果 ,使评价的结果阳性阴性结果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急性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眼底改变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在腰椎穿刺在100%发病72h阳性率、CT检查阳性率92%,MRI、MRA诊断阳性率为45.55%.DSA阳性率为70.8%.结论 :特征的临床表现及腰穿为急性期确诊SAH的首选ct阴性不能排除SAH;DSA在病因诊断上优于MRA,脊髓血管造影可以发现头部CT、MRA的阴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病,其临床上主要以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及血性脑脊液为主要特征.随CT等影像检查广泛应用,SAH伴发脑梗塞检出率逐日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腰穿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SAH的临床资料。结果:CT诊断SAH的阳性率在发病24h内为89%,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临床高度怀疑SAH而CT阴性的病例,腰穿仍是主要诊断手段。结论:CT与腰穿诊断SAH各有优势与缺陷,可以互为补充;初诊首选CT,必要时结合腰穿,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韦龙祥 《吉林医学》2004,25(6):53-53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体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2003年我院住院的38例老年人SAH(老年组)与52例中青年SAH(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SAH头痛、呕吐发生率低,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病死率高.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及早作头颅CT及腰穿检查,可避免误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rrhange简称SAH)是颅内出血的一种常见表现,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并发后遗症的主要原因,CT能及时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其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避免腰穿脑脊液检查,CT的应用可使该病的诊断更加客观、简便和准确,并对脑缺血之缺氧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和预后也很有意义.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人收集了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及CT前后对比的SAH影像变化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探讨,以期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SAH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 本组81例SAH患者经CTA 检查发现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阴性18例.结论 头颅CTA检查对SAH的患者,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张廉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76-1277
目的: 探讨MRA与CT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影像后处理方法.方法:抽取MRA与CTA各20份影像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MRA与CTA扫描后及处理均获得较好的影像信息.结论:MRA与CTA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各具有其优势并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3例SAH患者按诊断标准的项数分为A、B、C三组,经Hunt和Hess临床评分后,观察各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结果随SIRS诊断标准的项数增多,SAH患者Hunt和Hess临床分级越高(P<0.05),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越高(P<0.001、P<0.05).结论SIRS可用于对SAH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经普及到临床各科,超声介入性技术的发展,则把超声影像诊断推进到病理细胞学和组织学的高度,为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奠定了基础,并可在超声影像监视下开展多种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对老年人(SAH)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老年人SAH48例临床资料,发现老年人SAH起病形式多样,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而且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与其它年龄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单一的医学影像已经很难反映疾病的真实病理变化过程,将解剖和功能细胞分子变化的影像结合起来对即便进行临床诊断已经成为影像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讨论异机图像融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如患者具有剧烈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腰穿呈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则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老年人SAH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致诊断困难。现将我院十年来收治的54例60岁以上的SAH老年患者(老年组),与54例59岁以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不同病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检出率.方法 对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自发性SAH的180例患者行DSA检查,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经DSA检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142例,脑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动静脉瘘3例,其中2例位于颅颈交界区,总检出率为86.67%,阴性24例.结论 DSA可以作为SAH患者病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痉挛(CVS)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以DSA作为金标准,统计CT对SAH后CVS诊断准确性,总结其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A漏诊1例ACA、MCA远侧段CVS,其诊断CVS准确率为88.24%,略低于DSA,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并CVS者CBV、CBF低于SAH无CVS者(P0.05),其MTT、TTP明显长于SAH无CVS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CVS患者脑灌注降低,MTT、TTP延长,痉挛血管可见均匀性狭窄,采用CT、CTP诊断与DSA符合率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医疗机构进行研究,在充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诊断之间的联系,分析医院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结果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结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6.
李润书  李德胜 《医学综述》2008,14(23):3656-3657
ECT/CT图像融合技术使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临床提供了最佳显像方案。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融合是影像医学的发展趋势,在临床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ECT/CT图像融合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够对人眼难以识别的深层次数据进行挖掘、预测和分析,在肿瘤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介绍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肾上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决策与风险评估、预后预测以及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等,最后总结现阶段影像组学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黄鉴政 《浙江医学》1990,12(6):28-29
有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表现而无明显神经定位体征的某些脑部疾病,易被简单地诊断为SAH,而将原发脑部疾病漏诊.这样会延误甚至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因此,如何识别确诊这一类脑部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将我院1985年~1989年间以SAH收住入院,而后经CT、手术证实的33例脑部疾病作一回顾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同时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技术间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将比较影像学的概念引入核医学住院医师的培训势在必行.它有助于住院医师对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优势与不足的客观评价,提高了对核医学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以及影像诊断的能力,同时促进了有价值临床课题的发掘.  相似文献   

20.
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技术间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将比较影像学的概念引入核医学住院医师的培训势在必行.它有助于住院医师对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优势与不足的客观评价,提高了对核医学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以及影像诊断的能力,同时促进了有价值临床课题的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