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凝血-纤维活性与血小板指标变化的关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2例先兆子痫患者(先兆子痫组又分轻、重度先兆子痫组)、54例妊娠妇女(妊娠组)以及37例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纤维活性和血小板的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先兆子痫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凝血酶时间(TT)与轻度先兆子痫组和妊娠组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先兆子痫血小板计数(PLT)较妊娠组及非妊娠组明显减少(P〈0.01),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MPV)增高(P〈0.01)。重度先兆子痫PLT、PDW与轻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先兆子痫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先兆子痫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指标远远超过妊娠妇女及非妊娠妇女,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纤维活性平衡失调,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东华  陈素先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89-2190
目的评价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经临床证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期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降压药物输注后4h静脉缓慢点滴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观察2组患者有无子痫发作及发作强度。结果观察组子痫发作2例(10%),发作次数3次,发作时间1min-3min;对照组子痫发作9例(45%),发作次数20次,发作时间1min-3min。2组子痫形成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期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减少子痫发作及减低发作强度。  相似文献   

3.
Goodwin  A.  A.  Mercer  B.  M.  陈霞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12-13
目的:重度先兆子痫的表现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差异是否与孕妇的不同人种或民族有关。研究设计:对1993-2003年在一所三级医疗中心确诊的重度先兆子痫孕妇进行回顾性图表分析,分别记录自诊断至产后6周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高加索、非裔美国和西班牙妇女之间的差异。如无显著差异,则提供总体数据。结果:共473例孕妇纳入研究,其中高加索人201例,非裔美国人216例,西班牙人56例。各组孕妇在以下方面具有相似的基线特征:慢性高血压(HTN)、糖尿病及初期产前检查时的血压(BP)(平均BP118/68mmHg)。高加索妇女相对年龄较大(27岁vs24岁),初产妇较多(63%vs49%),且多胎妊娠比例较高(9%vs1.5%),均P〈0.002。非裔美国孕妇较少出现上腹痛(7.4%vs10%)和恶心(2.3%vs5%),均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血浆蛋白z(PZ)水平及其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的发生率与先兆子痫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先兆子痫组160例和正常妊娠对照组162例检测PZ水平并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并结合基因测序检测P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两组D-D、FDP、AT:A的水平,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先兆子痫组PZ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1.57±0.32mg/Lvs2.12±0.35mg/L,P〈0.05);两组人群均存在P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先兆子痫组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9.38%、53.75%和26.87%,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和53.75%;正常妊娠对照组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7.90%、54.94%和27.16%,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37%和54.63%,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0.05);先兆子痫组D-D、FD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5±1.03μg/ml vs0.58±1.32μg/ml,P〈0.05;19.46±3.28μg/ml vs 2.93±1.92μg/ml,P〈0.05),而AT:A水平无显著差异(99.12±13.5%vs100.8±10.6%,P〉0.05)。结论先兆子痫患者存在P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但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发生关联不大,然而该疾病与Pz水平、D-D、FDP水平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Cart  D.  B.  Epplein  M.  Johnston  C.  O.  王佳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11-12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先兆子痫患者的姊妹是否易患先兆子痫。研究设计:本研究为人群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来源于华盛顿州(WA)与出院记录相应的出生证明资料。病例组为妊娠期高血压(n=1611)或先兆子痫(n=1071)患者,对照组为血压正常的孕妇(n=8041)。纳入者均为在1987—2002年间分娩的初产妇,并且其有一姊妹曾有WA的分娩记录。结果:合并先兆子痫的孕妇,其姊妹先兆子痫的概率是正常孕妇姊妹的2.3倍(95%CI1.8~2.9)。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姊妹患同样疾病的概率是正常孕妇姊妹的1.6倍(95%CI1.3~2.0)。对年龄、种族、吸烟状况或体重指数(BMI)进行分层分析后所得结果相似。结论:有先兆子痫史孕妇的姊妹,其先兆子痫发生概率升高,这与家族中聚集的遗传因素和(或)行为因素在发病的病生理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孕20~26周时发生的早期早产(过早产)极大地增加了婴儿病死风险,预防过早产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早产的原因并确定是否可以根据以前孕产史对过早产进行预测。研究设计:评估1974--2004年104921例孕产妇过早产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对本中心在孕〉20周初次及第2次分娩的孕妇进行分析,评价以首次妊娠情况对第2次妊娠情况进行预测的价值。结果:198l例(1.9%)过早产中79%的孕产妇无早产史,44%无分娩史,仅35%有足月分娩史。过早产的原因包括劳累(36%)、羊膜早破(34%)、出血(10%)和先兆子痫(4%)。4%为多胎妊娠。在7970例孕〉20周分娩的妇女中,首次妊娠发生过早产与第2次妊娠发生的早产及过早产相关(35.6%。6.9%;RR3.3,8.6;P〈0.0001)。首次妊娠发生的过早产、早产不能灵敏的预测第2次妊娠发生过早产(分别为8.8%,36.8%)。结论:虽然过早产与继发早产、过早产相关,但早产与过早产不能作为预测下次妊娠复发早产与过早产的敏感性指标。目前仍需要确定预测过早产的孕前及孕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7.
Park  C.  -  W.  Joong  S.P.  Shim  S.  -S.  陈霞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13-14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血浆及羊水中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浓度升高是否为先兆子痫的高危因素。研究设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先兆子痫及正常孕妇在孕中期母体血浆及羊水中sFlt-1的浓度。研究对象为32例先兆子痫孕妇(包括18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和128例相匹配且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排除标准包括:异常胎儿核型或有严重畸形、多胎、慢性高血压、糖尿病或肾病等。用特异免疫法测定sFlt-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数据。结果:①先兆子痫孕妇的血浆sFlt-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孕妇【中位数(极差):730ng/L(60~3375ng/L)vs441ng/L(58—1959ng/L),P〈0.05】,而羊水中sFh-1浓度不存在差异【中位数(极差):10504ng/L(5253—38023ng/L)vs10236ng/L(4326~87684ng/L),P=0.65】;②重度先兆子痫孕妇血浆sFlt-1中位浓度高于轻度先兆子痫者,但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极差):762ng/L(261—3309ng/L)vs 334ng/L(60—3375ng/L)P=0.07],而两者羊水中sFlt-1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45;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在低钙摄入孕妇中补充钙剂的随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低钙摄入妇女补充钙剂是否减少先兆子痫和早产。研究设计:从膳食钙摄入〈600mg/d人群中选择未产、血压正常妇女进行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参加的妇女在孕20周前服用钙补充剂(1.5g/d)或安慰剂。主要结果是先兆子痫和早产,次要结果是严重病率和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结果:8325例妇女随机分配。组间孕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入试验时的血压水平相似。依从率两组均为85%,失访率钙剂组为3.4%,安慰剂组为3.7%。钙剂补充未引起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先光子痫发生率显著下降(4.1% vs 4.5%),至孕35周,下降率开始明显(1.2% vs 2.8%,P=0.04)。在钙剂组,子痫(RR0.68,95%C10.48-0.97)和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RR0.71,95%CI0.61-0.82)显著较低。总的严重先兆子痫并发症指数降低(RR0.76,95%C10.66—0.89,生命表分析,秩和检验,P=0.04)。在钙剂组严重的孕产妇病率和死亡率也降低(RR0.80,95%CI 0.70—0.91)。早产(RRO.82,95%CI 0.67—1.01)和早期早产(RRO.64,95%CI 0.42—0.98)在年龄≤20岁的孕妇中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 FABP4)浓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 选取61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9例妊娠糖尿病并发妊高征及先兆子痫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 ∶2比例选择78例孕周相近且未并发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妊娠糖尿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探究影响妊娠糖尿病患者并发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预测妊娠糖尿病并发妊高征及先兆子痫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61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39例(6.36%)并发妊高征或先兆子痫,其中18例(2.94%)并发先兆子痫。观察组FABP4、中期BMI、HOMA-IR、三酰甘油及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ABP4>14.72 ng/mL、孕中期BMI>28.42 kg/m 2、三酰甘油>2.91 mmol/L、HDL≤1.78 mmol/L及LDL>3.08 mmol/L是妊娠糖尿病并发妊高征或先兆子痫的危险因素。妊娠糖尿病并发妊高征或先兆子痫患者血清FABP4水平与孕前BMI、孕中期BMI均呈一定的正相关;与年龄、HbAlc、HOMA-I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及LDL均无明显相关性。模型B预测妊娠糖尿病并发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模型A( Z=1.080,P=0.280)和FABP4( Z=3.801,P<0.05)。模型A预测妊娠糖尿病并发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FABP4(Z=2.574,P=0.010)。 结论: 检测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FABP4浓度有助于评估其并发妊高征及先兆子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产妇中采用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分别作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产妇的先兆子痫和子痫发生率、产后新生儿体重。结果:观察组产妇经综合护理后,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后,新生儿体重(3.4±0.4)kg明显大于对照组(2.7±0.5)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产妇,在经过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后,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对母婴均有一定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