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目的总结外科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结果 18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27 d。结论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EPII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总结治疗经验及预防措施。方法对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0年来1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首次住院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周左右。其中1例患者16个月后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其余患者未再进行手术治疗,无复发者。结论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不同于其他类型肠梗阻,为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因腹部手术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②合理的治疗源于正确的诊断,最棘手的问题是要与粘连性肠梗阻的区别。③EPII的非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手术治疗,风险大、效果差、有严重的并发症。④EPII的预防在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诊治方法和策略。方法对我院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5例EPII病例行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5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疗法治愈,8例患者因怀疑肠绞窄行手术治愈。结论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EPII治疗效果的关键,一般应采用保守治疗,有肠绞窄或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4.
王焕良  孟刚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00-10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年来诊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发生在术后4~22天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8.3天。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已逐渐被普外科医师认知并引起重视,其占术后肠梗阻的20%。这类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与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大减少这类病人的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痛苦,同时亦大大减少了某些严重的并发症。我院从2001年~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EPII)病人2l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6例因腹部各种手术治疗后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早期肠梗阻患者治愈35例,治疗时间4-16d,平均治愈时间10.5d;1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结论 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大都经保守治疗可痊愈,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果断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邓锋  黄涛 《当代医学》2010,16(19):156-15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4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资料分两组: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基础疗法,治疗组另给予七叶皂苷钠。结果治疗组经非手术治疗全部临床治愈(100%),无再手术病例,平均治愈时间10.2d(7~18d);对照组经非手术治疗17例(85%)临床治愈,3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治愈时间14.6d(9~23d)。结论非手术保守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应用七叶皂苷钠能够促进肠梗阻的再通,提高治愈率,减少治愈时间,减轻患者长期置管痛苦。七叶皂苷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肠壁水肿,减少肠道炎性渗出,促进肠道蠕动。  相似文献   

8.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35例于术后5~7d发生,3例于8~14d发生。38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4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均具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较少发生肠绞窄,主要原因为炎症粘连,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周朝晖   《中国医学工程》2009,(2):107-108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3例经保守治疗28d无效而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术后并发肠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并发腹腔脓肿,经腹腔引流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5d以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疗效差,宜慎重。  相似文献   

10.
孙晓伟  陈玉堂 《中外医疗》2011,30(20):95-95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治愈28例,手术治愈3例,恢复时间为12~25d,平均18d,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确诊后首选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选择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5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保守治疗47例,梗阻缓解时间3d一42d,平均12.7d;手术治疗6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d一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4年6月-2001年7月收治的21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儿均经胃肠减压、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理序及中药等治疗,20例保守治疗成功,平均治疗时间约10天,中转手术1例,无肠坏死,也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的特点有:(1)多数于术后7天左右出现肠梗阻症状,多由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肠粘连引起;(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较少发生肠绞窄;(3)治疗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3.5 d(4~24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肠梗阻症状、体征,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姚斌 《中外医疗》2016,(25):78-80
目的:探析腹腔手术后的出血原因,并研究相关防范措施。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12月腹腔手术后出现出血现象的患者2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腹腔手术后,患者出血的部位可能发生于肠胃、胆囊、胰腺、阑尾等多个病种以及多个术式。该次27例腹腔手术后出血患者经过再次手术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有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58±3.47)d,且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多种腹腔手术患者均有可能在术后出现腹腔出血现象,其病种分布较广,且出血原因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腹腔手术后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其出血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止血,避免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在肠癌手术41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8/20),手术治愈1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9例。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处理中先进行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无缓解者再手术。  相似文献   

16.
邵伟  赵二鹏  翁欣  王娜 《吉林医学》2009,30(13):1255-1257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术后并发膈下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术后并发膈下脓肿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抽脓、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辅以膈下逐瘀汤,对照组只用抗生素治疗而不加中药。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75.56%,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治愈率为51.11%,总有效率84.44%;两组治愈率、再手术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辅助治疗腹部术后膈下脓肿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调查了1992年9月至2001年9月间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2056例,共有38例发生肠瘘。对肠瘘者的一般情况、手术过程、肠瘘发生时间、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本组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发生率为1.85%。高位肠瘘14例,8例早期手术修补术仅1例成功,6例保守治疗5例治愈。低位肠瘘24例,其中12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8例痊愈,另12例保守治疗10例成功,2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便转流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坏疽穿孔阑尾炎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总结六安市立医院于2007年1月-2011年7月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16例,其中58例(26.9%)老年人坏疽穿孔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8例均为急性阑尾炎致阑尾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经手术治疗,治愈57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非手术治愈。死亡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若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一般均能治愈。针对老年人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的特殊性,急性阑尾炎易发生坏疽穿孔,且并发症较多等特点,极早确诊,积极充分术前准备下及早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