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情绪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角色功能和整体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何淑波  罗超  周初菊 《海南医学》2014,(16):2487-2489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组间干预后焦虑[(64.92±6.81)分]与抑郁评分[(64.04±6.72)分]显著低于各组间干预前焦虑[(60.42±4.92)分]与抑郁评分[(59.75±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抑郁及焦虑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分别于8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测试,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使老年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从而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反应状况、相关健康行为以及生存质量维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健康例数以及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相关健康行为、生存质量各维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患者着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肢体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等。结果 2组患者在HRS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科学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梅 《黑龙江医学》2019,43(7):839-840
目的探讨给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中发现的9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强化甲亢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38-140,144
目的观察情绪疏导及心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39例,进行情绪疏导及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及情绪疏导有利于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对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近三年内收治的94名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癌因性疲乏和生存质量上的情况。结果根据Piper疲乏量表的结果,护理后,比较该两组患者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干预组会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QOL各项评分,干预组的评分会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8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干预后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骨折健康知识教育、日常生活及饮食护理、功能康复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骨科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专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血清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Ⅰ~Ⅱ期肺癌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51例,对照组35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及IL-10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血清IL-6和IL-10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麻醉前及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于术后6 h、12 h、24 h和48 h血清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IL-10水平于术后12 h、24 h和48 h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在麻醉前及术后6 h、12 h、24 h和48 h血清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恢复促/抑炎细胞因子平衡,缓解术后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作用。方法将10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鼓励早期活动、胸管护理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痰及早期活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活量、潮气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后,肺活量、潮气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叶秋云  杨素华  梁穗群 《吉林医学》2013,34(21):4198-4200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规范化肺部康复运动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肺部并发症低,6 min步行距离更高,Borg运动强度自觉量表得分更优,生活质量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肺部康复运动有助于肺癌术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7月期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化疗的肺癌患者7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总结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肺癌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认识干预、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的应用干预、术前功能训练及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癌术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比较术后切口感染、低血糖、死亡、肺部感染、并发心脏病、其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低血糖、死亡、肺部感染、并发心脏病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肺癌患者术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肺癌手术患者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90例作为干预组,接受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另9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栓风险评估;比较两组血D-二聚体(DD)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化疗的肺癌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肺癌化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估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P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癌性疲乏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疗法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42例原发性肺癌住院患者给予干预治疗,包括心理情绪干预、躯体功能干预和生活行为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定患者接受行为干预治疗1、2、3个月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并与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纳入分析的分别为35例和27例,实验组SCL-90总评分随时间显著降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评定各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行为干预疗法可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干预方案对肺癌放疗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接受放疗的60名肺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抓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科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家庭赋权干预+放射治疗科常规护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韧性量表评价患者,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和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家庭照顾。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回避、面对、屈服评分,心理韧性总分及坚韧、乐观、自强各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家庭照顾者照顾者准备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家庭赋权干预方案可改善肺癌放疗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帮助患者建立更加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也可显著提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史青  宋磊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32-2234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未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躯体治疗的同时,配合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只进行躯体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心理状况的测评,治疗全部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干预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为:干预组显效率93.3%,对照组为76.7%,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癌患者适时进行心理社会干预,能更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控制症状,提高疗效,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