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土贝母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使用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推广成分输血后,成分输血比率逐年上升,但因各种血液制品成分、性能不同,有其各自的使用要求,现将临床中常用血液成分制品的使用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2008成分输血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并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4年中成分输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而成分输血的用量由2005年的94.08%上升到2008年99.65%。结论成分输血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用好宝贵的血液资源,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更好,将输血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定性定量研究比较动物口服大黄、黄芩及其配伍水提物后大鼠血液和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探索大黄黄芩配伍后药效物质的体内变化过程。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时间段大鼠血、尿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来确定其药时曲线和尿排曲线,利用HPLC-MSn等技术分析鉴定入血成分和入尿成分。结果:大鼠口服单味大黄、单味黄芩与口服大黄黄芩配伍相比,配伍后大黄素、大黄酸的第2次吸收峰值明显早于单味大黄,且大黄酸的血药浓度亦高于单味大黄;而配伍后黄芩苷的血药浓度减少,且药时曲线的第2次峰值变得不明显。配伍后大黄素的尿累计排泄量由单味大黄的0.88%增加至2.15%,而对大黄酸基本无影响;配伍使黄芩苷的尿排泄量由单味黄芩的2.02%减少至1.13%。灌胃给予大黄水提物后,从大鼠的血液和尿液中初步鉴定了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异大黄素、异大黄酚、6-甲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等20多个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从大鼠灌胃黄芩水提物后的血中和尿中鉴定了圣草酚7-O-葡萄糖醛酸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木犀草素、千层纸素A等30多个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论:动物口服大黄黄芩配伍水提物后,部分有效成分的药时曲线和尿排曲线与单味给药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中药配伍后对不同的化学成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配伍后进入血中和尿中的成分并非口服单味大黄和单味黄芩后入血入尿成分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茯苓性味组分的拆分方法。方法:将有机溶剂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梯度洗脱等多种分离方法联合应用,对茯苓水煎液按其性味组分进行拆分。结果:茯苓水煎液被拆分成石油醚萃取组分、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大孔吸附树脂水洗组分、大孔吸附树脂醇洗组分和大分子组分,建立各组分的指纹图谱,并对各组分进行表征。结论:石油醚萃取组分主要为脂溶性成分,乙酸乙酯组分主要为三萜类成分,大孔吸附树脂水洗组分主要为小分子糖类等成分,大孔吸附树脂醇洗组分主要为氨基酸类成分,大分子物质主要为多糖类成分。  相似文献   

6.
植物降血糖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植物降血成分的研究进展较快,从植物中寻找降血糖新药是一条重要途径。植物降血糖成分的化学类型较多,其中活性强,毒性低、资源丰富者有开发成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在印度民间用作利尿剂、催吐剂和壮阳药等。本次从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烯内酯成分(1)和1个已知的萘醌成分(2)。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研究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以及临床药物作用。方法:对金银花著作以及中医医学典籍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对草本品质以及各种药物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与统计,进一步探究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以及临床药理作用。结果: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解热抗炎作用;挥发油具有止血作用;三萜苷类物质具有抗病毒作用:无机物质具有利胆保肝作用,有机酸类物质具有抗菌作用。结论:随着医学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金银花研究的深入,其将发挥出更显著的药理作用,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9.
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的种子具有抗炎和化痰的作用,广泛分布于日本和中国的华东地区。本次对其脂肪油的不皂化脂质进行了三萜和甾醇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0.
锁阳的有效成分及指标性成分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锁阳是一种常用中药材,性甘、温,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养筋之功用。主治阳痿、遗精、不孕、腰膝酸软、肠燥便秘、血枯、尿血、神经衰弱等症。锁阳还是常用蒙药,性甘温,平息“协日”(胃酸过多、慢性胃炎等)、消食、益精。主治“协日”性头疼、食积、滑精、阳痿、体虚等。朝鲜族、维吾尔族也入药用,性味、功能及用途与中蒙药相近。  相似文献   

11.
已知芦荟属植物具有医疗价值,作者研究了芦荟属植物不同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分离出活性成分,并通过色谱法鉴定了不同提取物及部位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长年限对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对山东白花丹参及紫花丹参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白花及紫花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量。结果:1年生白花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总含量为6.18mg·g-1,2年生总含量为3.63mg·g-1,而1年生紫花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总含量为7.08mg·g-1,2年生总含量为7.06mg·g-1;1—2年生白花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总量分别为44.44mg·g-1和43.19mg·g-1,紫花丹参分别为38.89mg·g-1和49.12mg·g-1。结论:比较丹参活性成分总含量,白花丹参以1年生质量为佳,紫花以2年生综合品质为佳;相同砂质土壤栽培条件下的紫花丹参质量高于相同年限的白花丹参。  相似文献   

13.
使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我国1996—2019年注册的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各年度注册情况、地区分布、主要原料、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剂型分类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6—2019年我国共批准562个改善睡眠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地区多集中于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66.84%的产品使用了中药原料,原料的选择较为集中;相关产品多以总皂苷、总多糖或总黄酮等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组分作为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改善睡眠保健食品的主要剂型为硬胶囊、软胶囊、片剂、口服液和颗粒剂。目前,我国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功能因子不明确、缺乏中医药理论特色、成分与声称功能的关联性差等问题。因此,在后续保健食品的开发中,应注意结合中医药理论特色、开发功能因子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的助眠产品,从而更好地促进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5.
鹿鞭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鞭系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oTemmin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的干燥阴茎和睪丸。始载《名医别录》,原名鹿肾,为补肾壮阳药。鹿鞭的成分分析报道较少,仅见梅花鹿鞭含9种脂肪酸,驯鹿鞭含19种氨基酸和1种无机元素,梅花鹿鞭含雌二醇等报道。东北梅花鹿鞭和东北马鹿鞭成分对比分析未见报道。本文用50%乙醇浸出物、氯仿浸出物、总氮、总灰分、16种氨基酸、20种无机元素和2种激素作指标,对东北梅花鹿鞭和东北马鹿鞭作了成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先恩  陈瑛  张军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20-721
<正> 一、材料和方法所用的种子来自全国各地。种子先在80℃条件下烘干,然后磨碎,在80℃下干燥后称重用于分析,两次重复。  相似文献   

17.
18.
西双版纳引种阳春砂仁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新  杜元冲 《中药材》1992,15(9):32-34
西双版纳引种的阳春砂仁为姜科植物Am-omum villosum Lour.,原产于广东省阳春县,现引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获得成功,并取得大面积的丰产。经分析后发现西双版纳引种阳春砂仁的营养器官—根及根茎、茎、叶中均含有挥发油,且各部分挥发油组分不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实验材料西双版纳引种阳春砂仁的营养器官—根及根茎、茎、叶于1990年3月采于西双版纳允景洪民族风情国。经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周庆年鉴定为Amomum vil-losum Lour.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丹参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胶囊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及丹参酮IIA和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及丹酚酸A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脂溶性成分: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水溶性成分: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分别在0.472-9.44 μg(r=0.999 8)、0.352-7.04 μg(r=0.999 9)、0.244-4.88 μg(r=1.000 0)、2.268-45.36 μg(r=0.999 9)、0.168-3.36 μg(r=0.999 9)、0.088-1.76 μg(r=0.999 9)、0.18-3.6 μg(r=0.999 9)、0.208-4.16 μg(r=0.999 9)和0.17-3.4 μg(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48%-98.59%之间。结论: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胶囊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