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热证禁灸说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伤寒论》的误解,张仲景只是针对"火法"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火逆"、"火劫"的危害,以提醒后人需谨慎用灸,并不代表着这些病证就在禁灸之列;热证施灸是指针对临床中医辨证病性属热的各科病证用艾灸治疗的方法,这些病证包括实热证、虚热证等外感、内伤及外科疮疡痈疽等病证。认为施用灸法只要辨证准确、取穴精确、灸时恰当、灸量适当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不必拘泥于"热证禁灸"或"热证可灸"之说。  相似文献   

2.
浅析《肘后备急方》隔物灸法。葛洪所创立的隔物灸法,包括隔蒜灸、隔盐灸、隔面灸、隔巴豆灸、隔豆豉灸、隔瓦甑灸与隔雄黄灸,不但对隔物灸法的制作方法、施灸步骤、艾灸壮数和适应病证等做了具体论述,更指出了隔物灸的施灸原则与注意事项,对后世隔物灸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名医陈复正善用灸法治疗儿科病证,其“全身灯火”灸法强调多穴施灸,具有升散实邪、醒神止痉之功,但对于里热证、虚热证则禁用,同时采用隔物灸作为“全身灯火”的必要补充用于治疗儿科病证.  相似文献   

4.
李俊  魏军平 《中医学报》2020,35(1):11-14
"热证用灸"的思想基础上溯《黄帝内经》。秦汉时期有灸法补泻理论;魏晋时期灸疗用于痈疽肿痛;隋唐时期"热证用灸"应用已从外科阳热痈肿疮疡拓展到内科急证、热证的治疗;宋金元时期"热证用灸"理论的愈加丰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清医家对前人"热证用灸"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全面继承和总结,同时出现了灸、熨法和药末相结合的神灯照法、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提高了灸法用于疮疡肿毒的临床疗效;近现代出现了"热证贵灸"、灸感三相、腧穴热敏化灸、动力灸法、灯火灸、脐灸等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热证用灸"的规范化研究。一方面,历史上还有不少医家持热证禁灸的观点。"热证用灸"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研究总结,限制其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故在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该求同存异,探索和总结其临床适应证。另一方面,随着灸法的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科学手段探究灸法疗效的客观化、规范化也越来越多,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热证用灸"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热证施灸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证可灸与热证禁灸的争论由来已久,存在此争论的根据原因在于对灸法的作用机理认识不同。热证禁灸始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书中反复提出“火逆”、“火劫”等危害的告诫,把灸法作用等同于火法效果,即单纯温热刺激,认为热病用灸是以火济火。热证用灸,当以东晋葛洪为代表,认为灸法虚实寒热,无所不宜。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灸法之温通、温泻和温补三种作用,指出灸法的适应病证主要是寒证、表证、热证、痛证、虚证和治未病。并对灸法进行了分类,即分为静态性灸法、动态性灸法、按摩灸。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灸法重视不够,重药轻灸、重针轻灸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在对灸法的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需要明确几点:①灸法是独立的治疗方法;②灸法不是艾灸;③灸法温通不等于温补。应重视灸法这个治疗手段,在改进灸具和灸法的同时,更系统的研究古医籍中灸法的应用,,临床上针、灸、药结合,三者或单用,或合用,总以取得最佳疗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伤寒论》的灸法。一是灸法的应用;二是灸法的特点,概括为单行施灸和灸药并用;三是灸法的规律:三阴病宜灸和虚寒证宜灸;四是灸法的禁忌,对热症禁灸的论述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主要有:病在三阴宜灸;阳热实证禁灸;病性寒者宜灸;先灸后药、灸药并用;单独施灸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主要有:病在三阴宜灸;阳热实证禁灸;病性寒者宜灸;先灸后药、灸药并用;单独施灸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整理《针灸甲乙经》中主治妇科疾病的条文,分析其治疗妇科疾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针灸甲乙经》为底本,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妇科疾病条文中的病种、经络、选穴等,结合中医理论分析《针灸甲乙经》中妇科疾病的取穴规律.结果 《针灸甲乙经·卷第十二·妇人杂病第十》论治妇科疾病原文共计49条,论述妇科疾病35种,选穴48个,经脉以足厥阴肝经、任脉、足阳明胃经为主,选穴部位集中在腹部和下肢,并以五输穴、募穴等特定穴多见.结论 《针灸甲乙经》治疗妇科疾病取穴规律是以单穴为主,重视足经;重视任脉,善用腹部近治法;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窦汉卿,金元时期医家,长于针灸.1218年,窦汉卿23岁,入赘清流河王姓医者之家为婿.自此,窦汉卿随王姓医者学医.其后,窦汉卿又随宋子华、山东名医李浩父子、谢宪子、丘长生等人学习针灸,医术大成.窦汉卿不仅针法精湛,而且乐于授徒,传有王仁整父子、郑玙、朱彦晖、许衍、刘执中、罗天益等人.此外,其故里亦有从学者.  相似文献   

13.
窦汉卿,金元时期医家,长于针灸.1218年,窦汉卿23岁,入赘清流河王姓医者之家为婿.自此,窦汉卿随王姓医者学医.其后,窦汉卿又随宋子华、山东名医李浩父子、谢宪子、丘长生等人学习针灸,医术大成.窦汉卿不仅针法精湛,而且乐于授徒,传有王仁整父子、郑玙、朱彦晖、许衍、刘执中、罗天益等人.此外,其故里亦有从学者.  相似文献   

14.
灸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灸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灸法的起源不会晚于原始社会,有关的文献记载则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灸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专著,并将灸法广泛用于治疗各类疾病.自20世纪50年代起,灸法防治疾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临床观察不断趋向深入,灸治方法日益丰富,并系统开展了机制研究,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灸法传入西方后,曾在18世纪一度风行,施灸者还创制了多种灸治之法.但对灸法研究卓有成效的是日本,特别是在近现代,从灸治扩展到防病、保健,并重视灸法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窦汉卿,金元时期医家,长于针灸.1218年,窦汉卿23岁,入赘清流河王姓医者之家为婿.自此,窦汉卿随王姓医者学医.其后,窦汉卿又随宋子华、山东名医李浩父子、谢宪子、丘长生等人学习针灸,医术大成.窦汉卿不仅针法精湛,而且乐于授徒,传有王仁整父子、郑玙、朱彦晖、许衍、刘执中、罗天益等人.此外,其故里亦有从学者.  相似文献   

16.
窦汉卿曾从师于山东滕县名医李浩,《通玄指要赋》为其继承李浩经验写成的赋文,总结了颈项强痛、腰腿疼痛、呆痴等50余种病证的治疗取穴,常用腧穴有太冲、人中、神门、风府、风池、听会、合谷等49个,其中足三里、后溪各2穴次。本赋文辞优美,行文流畅,突出显示了窦汉卿深谙《内经》经典理论、重视特定穴、选穴少而精的学术特点,丰富了金元时期针灸治疗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黄所致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温和灸组、生理盐水不灸组,大黄水温和灸组、大黄水不灸组。运用大黄水煎剂灌胃制作脾虚证模型,观察SD大鼠一般状况,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模型各组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不灸组比较,生理盐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不灸组和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温和灸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大黄水组比较,大黄水不灸组血浆β-EP水平提高(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状况,温和灸法对正常大鼠和脾虚大鼠的血浆β-EP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对血浆β-EP水平的调节可能是艾灸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之一,也可能是增强正常个体体质,防治未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关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与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6篇文献,针灸处方152条,涉及腧穴102个,总频次1 128次。常用腧穴分别为风池(87次)、合谷(85次)、太冲(80次)等;常用经脉为足少阳胆经和督脉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67条腧穴关联规则,常用腧穴配伍为太冲-合谷、合谷-百会-太冲等。【结论】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取穴规律是可行的,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搜集及整理相关文献,分析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个人展望。[方法]以针灸治疗、疗效、时间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选取有关针灸疗效的34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献,从介入时机、针刺时辰、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疗程等方面分析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确有影响,但具体最佳时间参数与不同疾病密切相关,如针灸治疗中风和面瘫急性期介入效果更好,痛经患者经前期针灸治疗效果更佳。择时针灸较随到随针效果佳;多数疾病留针时间为30min,而中枢性疾病留针60min甚至更长效果更佳;在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长疗程的针灸治疗较短疗程佳;关于针灸间隔时间尚存在较大争议。[结论]时间因素对针灸疗效至关重要,但具体时间参数尚无统一标准,且相关机制研究甚少,因此探讨针灸治疗中时间因素的规律和时间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张仁主任针灸异病同治法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以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医案整理、心得总结等,分析张仁主任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思想和处方治则,并列举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张仁主任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同治基础方为主,同时讲究取穴同中有异、强调气至病所、结合应用快针留针、治病与调神配合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所举尿失禁、前列腺增生、附睾炎、遗尿等临床验案,虽属不同疾病,但总体病机病位较一致,均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功能不利或失约,采用异病同治法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张仁主任根据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机病位特点,总结出针灸异病同治法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思路与方法,临床应用疗效甚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