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辨证施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食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法则,对痰热内结、肺胃阴虚、气血亏损、脾胃失调、肾精亏虚5种不同证型分别予以辨证施食.结果 72例中显效2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3%.结论 辨证施食可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及完善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在中山市抽样检查21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正侧位,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并按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为主,尚有较大部分患者为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 男、女性都以肾虚型为主,其中男性以肾阴虚证为主,女性以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找出其相关性与规律性,并进行总结。 结果 对3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脾胃气虚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3.0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占22.00%,以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骨痿证、肝气郁结证、痰湿证、湿热证;在9种体质分类中阴虚质发病率排在第一位,其次为气虚质,以后依次为阳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结论 提示9种中医体质中阴虚质与气虚质发病率较高, 辨证分型中发病率较高的2个证型是脾胃气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说明了体质类型与OP发病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上动脉内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100例患者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对三型进行动脉AGEs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动脉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弱,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强.各证型之间AGEs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AGEs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食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法则,对痰热内结、肺胃阴虚、气血亏损、脾胃失调、肾精亏虚5种不同证型分别予以辨证施食。结果 72例中显效2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3%。结论 辨证施食可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隔姜灸联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症状的效果。方法将67例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干预,观察干预前、干预4周后患者疲劳症状和脾肾阳虚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疲劳症状评分和中医脾肾阳虚证候表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和中医脾肾阳虚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选择91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对其肾活检光镜病理进行统一的半定量积分,并比较中医辨证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脾肾阳虚证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脏总病理损害积分>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肺肾气虚.结论: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积分显著相关.随着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的不同证型,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32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及化验指标相关性,探讨中医证型在推断IgA肾病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6月~2016年09月间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32例住院病例,中医证型分布、化验指标及病理特点,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232例IgA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为0. 52∶1;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阴阳两虚型最少;各证型中最多见的西医诊断是慢性肾炎,以脾肾阳虚型占比最高;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检异常为多见,气阴两虚型多见肉眼血尿。各证型间Lee氏分级中均以Ⅲ级为主,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阳虚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0. 01)。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肺)肾气虚型患者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 <0. 01),各证型间肌酐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证型分布与化验指标及肾脏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肾阳虚型患者较其余组进展愈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足细胞裂隙隔膜相关蛋白基因NPHS1、NPHS2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00例,其中实验组(IMN)38例,对照组(非IMN)162例,两组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基因组DNA进行序列分析、测定,分析NPHS1基因G349A位点、NPHS2基因G686A,C695T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医证型关联。结果:(1)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NPHS1基因G349A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纯合突变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杂合突变G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两组NPHS2基因G686A,C695T位点未发现多态性改变;(4)两组中医证型本虚证中气(阳)虚证、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实证中湿热证和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未发现候选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明显相关性。结论:在PNS患者中IMN患者年龄偏大。NPHS1基因G349A位点基因型AA与IMN发病有相关性。IMN中医证型气(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多于非IMN患者,阴虚证、湿热证明显少于非IMN患者。未发现候选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经络辨识及中医证候角度探讨中重度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患者的中医病机.方法 采用经络热度感测法对CRF患者进行经络诊察,并使用《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调查表》、TCM-I量表进行综合评估以分析CRF的中医病机.结果 共调查14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合并中重度CRF患者.①经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3、T4、FT3、FT4、TSH,分析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中医本证证型从阴虚燥热型向脾肾气虚(阳)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的逐渐发展,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组与组间存在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其主证以阴虚燥热型为主,标证以无兼证为主;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主证以阴阳两虚型为主,标证以痰瘀证为主。结论: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脾肾阳虚型37例,占46.25%;肝肾阴虚型13例,占16.25%;气滞血瘀型14例,占17.50%;其他证型16例,占20.00%。绝经时间较久的妇女中,脾肾阳虚型患者易发生至少2次及其以上骨折,以髋部、脊柱骨折为主。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多因肌肉协调性下降而摔倒造成,脾主肌肉、肾主骨,若脾肾亏虚则无以濡养肌肉、骨骼,筋缓骨痿,因此,"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慢性肾炎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EGF。结果 :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尿EGF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病人尿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及脾肾阳虚组 (P <0 0 1) ;肝肾阴虚组病人尿EGF含量高于脾肾阳虚组和正常人组 (P <0 0 5 )。结论 :同是肾小管间质病变而中医分型不同 ,其尿EGF含量也不同 ,说明了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某些不同的物质基础 ,从而提示了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中医证型与握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济南各社区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纳入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142例(骨质疏松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39例(非骨质疏松组)。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将骨质疏松组患者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肾虚血瘀三型,采集所有受试者一般指标,研究握力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绝经年限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握力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证型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组体重大于脾肾阳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证型的握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肝肾阴虚组、肾虚血瘀组、脾肾阳虚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握力较低,脾肾对肌力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八纲辨证方法连续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46例严重腹腔感染所致MODS患者,在采取病因及对症治疗同时按不同证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观察记录中医证型变化。结果:第1d以里实热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第3d和第7d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其次为里实热证和里虚热证,里虚寒证及亡阴/亡阳证少见,未见里实寒证。结论:随病情加重里实热证逐渐减少,里虚热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耳穴贴压及中药敷贴联合辨证施护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善肾病血液透析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将223例肾病行血液透析存在睡眠障碍患者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及心虚胆怯型,根据证型行耳穴贴压、中药敷贴及辨证施护。连续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完成8周干预206例,其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睡眠障碍治疗有效率85.92%。结论耳穴贴压及中药敷贴联合辨证施护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