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未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目前对中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和复方中药、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结论中药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研究、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方面综述了针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经影响到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如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收集大量关于葛根素的试验及临床报道,从骨质疏松症临床、成骨细胞的增殖、破骨细胞的抑制及骨强度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其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取得的重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化型代谢性骨病。目前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西药为主,但存在消化道、精神及记忆力损伤等副作用,并且尚未形成确切、统一的治疗方案。经方左归丸以其滋阴补肾、填精生髓的功效,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该方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文就左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实验及临床效果作一概述,旨在为相关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运动的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起到积极的逆转作用,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从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方面就运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实性证素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测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证素,每组30例,并选取正常人群对照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分析其血清的差异代谢物。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代谢物。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可区分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甲酸,为临床治疗以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辨证是中医药有效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前提。鉴此,我们通过临床调查、统计学分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进行了研究探讨。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1.诊断标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中  相似文献   

8.
从"肝肾同源"理论入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体质分析、治疗等进行综述,介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以"针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关键词,收集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报道,并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实验机理进行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优势。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雌激素有关,与脾肾关系密切,针刺可通过改变骨代谢生化、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等指标发挥治疗作用。结论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患者5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干预组应用延续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骨质疏松症知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骨质疏松症各项知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证素辨证是一个可以规范化、客观化且能量化的辨证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证型常有兼夹或不典型,而应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来对该病进行辨证,可以很好地反映证型兼夹的问题,通过积分识别不典型的证,也是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时期证的演变特点的有效手段。探讨证素辨证的临床及科研意义,可以规范该病的临床辨证、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中药干预后的中医疗效评价,并为以后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典型证型病例,指导中药应用,改善女性绝经后的骨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多注重从肾虚角度论治。文章探讨了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血瘀症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认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内在联系,但需要进一步通过动物与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症组的71.43%,且在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防治思路,针对目前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应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开展预防研究;完善疗效评价体系,研制具有中医辨证特色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量表;设计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痛及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根据临床症状该病属于中医学"骨痹""骨痿"等范畴,古籍中记载其发病机制大多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对于其治疗大多以补肾健脾益肝为主。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中医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名、病因病机、分型及中医治疗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辨证治疗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为了探索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从病症结合的角度运用中医和蒙医的理论,在中、蒙医相互印证中,进一步辨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证、病机,同时根据临床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药佐证中、蒙医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7.
周大标  吴冰心  阳越  吴钒  李志钢 《陕西中医》2022,43(6):752-754,76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发生改变为特征。中医学认为其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郁血虚、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多从肝、脾、肾论治,兼顾行气活血化瘀,以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为目的。现从肝、脾、肾的脏腑功能出发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从分子层面总结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分析中药及复方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刘晋 《光明中医》2016,(24):3685-368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进行性、退行性病变,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不断增长和病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临床医疗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预防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展迅速,大量的基础实验从雌激素样作用、骨代谢生化、骨微量元素含量等诸多方面探讨了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理。现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性疾病〔1〕。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增加老化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型。因某些疾病 (如内分泌紊乱 ,肝、肾及胃肠钙吸收障碍等慢性疾病 ) ,营养不良及药物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目前 ,临床治疗该病使用最多的是雌激素 ,钙剂 ,活性维生素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