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HPV与宫颈癌关系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V)感染是妇女发生宫颈癌重要的原因之一.HPV是无包膜的小型双链环状DNA病毒,不同基因型病毒对细胞的转化能力不同,其中HPV-16、18与子宫颈癌关系最密切.HPV诱发官颈癌的主要机制,是其E6和E7蛋白基因在宫颈细胞中的表达增加,产生的E6和E7蛋白两个癌蛋白分别与抑癌蛋白p53和pRb结合而诱导后两者降解.HPV疫苗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大类.本文对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范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而早期基因E6、E7是HPV致癌机制研究中的重点。体内体外实验均表明E6、E7是细胞转化所必需的,尤其是在高危型HPV感染机体时,E6结合并灭活肿瘤抑制因子p53、E7结合并降解抑制蛋白pRb,最终导致细胞无限分裂而不发生凋亡。E6、E7分别与抑癌蛋白p53、pRb相互作用的模式为人乳头瘤病毒致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6b L1/16E7嵌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PV6bL1/16E7嵌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其在昆虫细胞的表达,为防治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作准备。方法 用PCR扩增出HPV6bL1/16E7嵌合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并感染昆虫细胞表达HPV6bL1/16E7嵌合蛋白。结果 HPV6bL1/16E7嵌合蛋白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可自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结果 昆虫细胞表达的HPV6bL1/16E7嵌合病毒样颗粒可进一步用于HPV感染的免疫机理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是以表皮细胞为感染对象的小型DNA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宫颈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上市的疫苗主要用于预防HPV的感染,对已感染HPV人群的治疗效果欠佳,治疗性疫苗可以通过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阻止甚至清除HPV感染引起的病变及肿瘤.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性HPV疫苗在治疗HPV感染相关疾病有重要作用.因此,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共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L2、E6、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人用疫苗株。方法以痘苗病毒为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筛选共表达HPV16L1、L2、E6、E7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该病毒在CEF细胞上连续传至第15代,经斑点杂交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中有L1、L2、E6、E7基因插入;经WesternBlot检测,重组病毒能稳定表达HPV16L1、L2、E6、E7蛋白。结论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E6E7CKL1L2可作为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6.
HPV相关宫颈癌基因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妇女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1]。高危型HPV的E6和E7原癌蛋白诱导未分化细胞中DNA合成[2]从而介导宫颈癌的发生,进一步研究表明HPV16和18的E6和E7基因与宫颈癌关系密切[3]。病毒和细胞基因之间的复杂关系对细胞周期控制的难以调节和宫颈癌易感性的发生和发展是有必然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子宫颈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HPV早期基因E6、E7的持续表达是维持癌细胞转化状态所必须的.因此,E6、E7可作为宫颈癌治疗的靶点.目前,针对HPV E66、E7的治疗性疫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子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尖锐湿疣、宫颈上皮瘤样增生和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由于该病毒尚不能在体外有效培养,所以限制了疫苗的研究进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体外表达的HPV病毒样颗粒(VLP)成为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对VLP作为预防HPV感染疫苗的研究进展、VLP来源的镶嵌样病毒颗粒的相关研究和树突细胞在VLP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 (HPV) ,尤其是HPV1 6型 ,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因此 ,通过引起病人适当的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预防或治疗HPV相关的子宫颈恶性肿瘤。在已经进行预防接种的个体中 ,包括L1和L2在内的HPV衣壳蛋白已经显示出能够产生对抗HPV颗粒抗体的抑制。此外 ,HPV致瘤性蛋白 ,例如E6蛋白和E7蛋白 ,在细胞转换的导入和维持方面是很重要的 ,在大多数包含HPV的癌症中它们也是共同表达的。它们为产生抗HPV感染和HPV相关肿瘤形成的治疗量的疫苗提供了理想的靶。针对这些蛋白的疫苗可能提供一个控制HPV相关恶性肿瘤的机会。拥有…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尖锐湿疣、宫颈上皮瘤样增生和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由于该病毒尚不能在体外有效培养 ,所以限制了疫苗的研究进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体外表达的HPV病毒样颗粒 (VLP)成为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对VLP作为预防HPV感染疫苗的研究进展、VLP来源的镶嵌样病毒颗粒的相关研究和树突细胞在VLP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并对E7E6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去除了转化活性的HPV18E6、E7基因融合,插入痘苗病毒重组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构建表达HPV18E7E6的重组痘苗病毒,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构建了表达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PCR鉴定及测序表明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相符,正确插入到痘苗病毒TK区域;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能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免疫后的小鼠可产生E6、E7特异性抗体,但ELISPOT没检测到E7肽库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分泌IFN-丫的阳性反应.结论 构建了一株表达HPV18E7E6融合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可以有效诱发小鼠产生针对E6、E7的体液免疫,但不能诱发产生相应的细胞免疫,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动物模型中HPV18E6E7的细胞免疫特点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预防性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的新方法,其效果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肯定.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同样备受关注,目前治疗性疫苗的类型很多,但因其机制较复杂,大多仍处在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用于子宫颈癌治疗的HPV16型E6和E7重组痘苗病毒实验性疫苗株,并对其抗肿瘤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痘苗病毒为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共表达HPV16 E6和E7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该病毒免疫C57BL/6小鼠后,检测其免疫原性和抗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PCR结果显示,重组病毒VmE6E7的TK基因内插入了分别由痘苗病毒早晚期启动子H6和7.5K表达的ME6和ME7-1基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rVmE6E7在C57BL/6小鼠体内可诱发E6和E7特异性抗体产生,被免疫小鼠能够抵抗HPV16 E6E7转化的同系肿瘤细胞的攻击。结论:获得1株用于宫颈癌治疗的HPV16型实验疫苗株,为进一步研制人用HPV16型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 (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 DNA病毒 ,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粘膜上皮细胞 ,引起感染部位发生良性和恶性病变。根据DNA序列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等 ,HPV可分为许多型别。目前发现的人乳头瘤病毒已超过1 0 0型 [1] ,其中感染人生殖道的人乳头瘤病毒有 3 5个型别 [1] ,根据其致瘤性不同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高危 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约 80 %的宫颈癌与四个型别的 HPV感染有关 ,分别是 HPV1 6、1 8、3 1和 45型 ,其中 50 %的宫颈癌与 HPV1 6感染有关 [1]…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包括宫颈癌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如何预防和治疗已为人们所关注.已上市的疫苗主要用于预防HPV的感染,对已感染HPV人群的治疗效果未做进一步研究,而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利用治疗性疫苗通过免疫学方法治疗HPV引起的疾病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以HPV E6和E7为靶抗原的治疗性疫苗研究开始较早,研究最为深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PV其他的蛋白如E2、E5、L1和L2等也可作为治疗性疫苗的候选靶抗原,并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某些型别的乳头瘤病毒(HPV)是肛生殖道癌及恶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特别是子宫颈癌。虽然HPV免疫原性差,但已证实免疫系统能控制HPV的扩散及所致疾病的进展,癌细胞不断表达的病毒致癌蛋白E6、E7是淋巴细胞攻击靶子。几种治疗性疫苗在实验动物中已成功触发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人的Ⅰ期临床试验也取得相似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适合于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研制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突变基因。方法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对E6和E7基因进行改造,得到几种E6和E7基因的突变体;构建成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E6与E7的重组痘苗病毒,对这些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E6和E7蛋白的稳定性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E6蛋白第50位氨基酸的突变、E7蛋白第24和26位氨基酸的突变都不影响蛋白的稳定性和抗原性,但E7蛋白第91位氨基酸的突变使E7蛋白的稳定性和抗原性大大减弱。结论 证实了E7蛋白C-末端的锌指结构对E7蛋白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1 6型 (Humanpapillo mavirustype 1 6 ,HPV1 6 )的感染与宫颈癌及人类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V1 6晚期基因L1 (Latergene ,L)编码病毒主要衣壳蛋白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1 ] ,保护机体不受同型别HPV的感染 ,体外实验也证明L1蛋白上存在有T细胞和B细胞免疫识别表位 ,是研制HPV预防性疫苗的重要靶抗原之一。自然感染的HPV1 6免疫原性低下 ,不能有效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通过DNA疫苗介导的免疫可望达到增强免疫、防治HPV相关肿瘤的目的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 ] 。本实验拟构建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在预防和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在C57BL/6动物模型中,观察了表达HPV16基因的融合蛋白L2E7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mE67疫苗的不同联合免疫方式在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评价它们在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 我们发现以HPV16 L2E7融合蛋白+佐剂(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免疫的联合免疫方式在C57BL/6小鼠实验中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的攻击。ELISPOT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E749-57肽特异性,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CTL检测同样反应出这种联合免疫方式所诱发的CTL细胞可以有效识别并杀伤含HPV16E6/E7的靶细胞。结论 以HPV16L2E7融合蛋白+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的联合免疫策略可以有效防治HPV16相关肿瘤,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抗病毒角度探讨西多福韦对宫颈癌细胞 CaSki内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 MTT法检测西多福韦对细胞的毒性;用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其对病毒 E6、E7 mRNA水平的影响;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对病毒蛋白 E6、E7和细胞抑癌蛋白 p53、pRb表达水平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西多福韦对宫颈癌细胞毒性较正常细胞大。可使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 CaSki内 E6、E7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3.38±8.00)%、(28.32±2.73)%和98.92%、97.46%;可以使 p53、pRb蛋白水平升高,最大浓度时可以上调12.06和3.53倍;对 HPV16阴性宫颈癌细胞 C-33A p53蛋白表达无影响,但可提高 pRb蛋白水平;可导致 CaSki和 C-33A细胞发生 S期阻滞,最高浓度组细胞相对对照组 S期分别增加22.83%和67.64%。结论西多福韦可以在对细胞无毒的浓度下,抑制宫颈癌细胞内的 HPV16,诱导宫颈癌细胞发生 S期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