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进  龚婕宁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79-1380
络病学是研究中医络病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的临床学科,包括种络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是对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一个很好的补充。络病学教材在全国多家高等院校开课,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络病学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与从事科研、临床的人员加强合作,吸取宝贵经验和意见,不断改进络病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络病学教学在培养中医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药从络病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通心络胶囊,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氟桂嗪胶囊,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从络病论治偏头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其疗效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嗪。  相似文献   

3.
络病学理论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探讨络病理论与HIV/AIDS的相关性,目的在于运用络病学理论指导HIV/AIDS的应用,以期寻找中医药抗HIV/AIDS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络病角度探讨颈椎病的络病病机与临证治则。从中医角度认识,颈椎病属痹证范畴。结合经典、数据整理以及临床治验,以络病理论及特点、颈椎病络病理论为基础、从正虚与邪实方面探讨颈椎病的络病病机及发展变化规律,认为督脉邪气痹阻,气血留滞,络脉不畅是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日久则可随络入经,引发诸多病变。在治疗方面,应详审病证之虚实,细辨邪气之所及,结合颈椎病患者络脉阻滞、督脉空虚的基本病理机制,宜随证伍以益气补血、养阴润燥、荣养脉络之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泛血管疾病”理念的提出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以及破解因学科细分而过度关注局部病变的困局提供了全新思路。中医药在泛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优势。病络理论认为病络是疾病或病证的一种基本病机,为中医学认识与防治泛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病络理论,本文提出辨识血管健康状态与病络风险因素促进泛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构建病证结合干预模式阻断泛血管疾病持续性进展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6.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学者已对其理论及学科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在妇科学中未受到重视。胞络络病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胞络、胞络络病的理论内容进行论述,为深入研究妇科学中的络病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大多表现为对称性色素沉着.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不但影响容貌,而且给患者带来诸多精神、生活方面的烦恼和痛苦.目前西医仍没有治疗黄褐斑的特效药物,外用药物及光疗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色素反弹现象非常严重.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中医学络病的角度进行阐述未见报道.由于络病理论及应用涉及诸病领域,本文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的相关性,期望寻找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血管生成与络病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的理论依据,本文从"络病"的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处血管生成的重要病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分析了AS病变发生、发展与中医"络病"的关系;并基于"络道亢变"等理论,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阐释了AS病变处血管生成的中医病机特点,提出络脉虚滞是AS络道亢变产生的基础,瘀毒阻络是AS络道亢变产生的重要条件;在治疗上,提出扶正养络、活血通络、解毒通络的治法,在AS的治疗中值得进一步重视和发掘.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络病学说认识血管新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从血管新生的诱导和阻抑角度,探讨络病与血管新生的内在联系,倡导化毒祛瘀生络的治疗原则,为临床应用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方法拓宽缺血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医络病学在近3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和临床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络脉—血管系统病"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对中医络脉络病与现代医学心血管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大致形成共识,中医络脉类似于西医血管,西医心血管病可以利用中医络病病机加以分析、辨证及治疗。现就络病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