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肺肾相关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与疾病和证的认识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相关证型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中医肺肾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及其科学内涵不断得到阐释和丰富。本文分别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总结和分析了诸多研究所揭示的中医肺肾相关理论的生命科学内涵及其运用状况。这些年的工作表明:中医肺肾相关理论有其丰富的现代生命科学内涵,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相关疾病的疗效,同时也促进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肺血是中医肺藏象相关的重要名词之一.但何谓肺血,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其与肺阴、肺津等的概念是同一的,还是有区别的?其关系如何?肺血概念内涵不清,与其他名词间逻辑混乱.这不仅影响肺藏象概念体系的完善,也影响肺血理论及病证、治疗等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明确肺血概念的内涵.厘定肺血的概念.不仅是完善理论的需要.也是临床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王新月  杨舒  王健云  张雯  孙慧怡 《中医杂志》2012,53(17):1441-1445
肺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脾肺之间除了具有五行相生关系外,还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气的生成与运行、津液输布与水液代谢两方面.从肺脾相关理论出发,探讨其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41-2444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内环境的作用机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作者通过研究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旨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多对应"肺胀""喘证"等中医病名.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初期在肺,久则传肾,慢阻肺稳定期与肺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在肺肾相关理论指导下对慢阻肺稳定期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正气,延缓慢阻肺的进程,对改善稳定期症状及阻断相应发病机制的过程有积极影响.基于肺肾相关理论,本文梳理了中西医肺肾相关的认识与肺肾相关理论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研究进展,认为该理论对调节免疫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因子反应、稳定气道结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肺系疾病从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对肺系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对肺系疾病的治法很多,而以从脾论治尤为重要。现就肺脾相关理论及肺病从脾论治的认识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气论治的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韩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0):2151-21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其具有气流受限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人口年龄结构改变以及吸烟等社会问题的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高。为进一步提高及完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首先阐释了肺肾相关的有关理论,从气论治中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病因病机,包括肺气虚、肾气虚等,并进一步阐释从气论治的相关理论,进而在治疗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从而达到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一直是中医脏腑相关研究的焦点之一。综述该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基于文献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基于多种现代实验技术的动物模型、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研究;基于现代临床的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肺外合皮毛"是中医药理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命题,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该理论也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相关内容散在于历代文献和临床经验的记载中。就"肺外合皮毛"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探讨,为深入研探"肺外合皮毛"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肺和大肠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重要联系,基于此理论,临床治疗常有肺肠同治,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糖尿病中上消与肺相关,其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结肠癌,两者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夏仁慧 《中医杂志》2000,41(9):526-527
耳窍与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整体观的一部分。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但肺与耳亦有一定的关系。肺与耳相关的理论最早见于《内经》,后世又得到补充发展。李书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该理论的研究,并在临床中治疗耳病,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谓之暴聋。我们在临证中常可遇到一类暴聋患者,他们既无肝胆风火湿热之症,又无脾胃痰浊内阻之象,而常有感冒病史,以耳聋鼻塞、咳嗽  相似文献   

12.
从五脏相关理论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病(COD)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认为COPD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不与脾、肾、心和肝等脏腑系统密切关联,相互影响.从五脏相关学说,更好地认识和掌握COPD的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诊治内科疑难病的重要作用,为COP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黄帝内经》的藏象理论、辨证论治思维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先秦至秦汉时期肺藏象理论及辨证论治模式初步形成,魏晋隋唐时期丰富的临证实践发展了肺藏象辨证论治体系,宋金元时期肺藏象辨证论治又呈多元发展之态,明清时期肺藏象辨证论治理论日臻成熟。肺藏象辨证论治是构成中医藏象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历经千年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以梳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发展源流,探讨其理论内涵为目的,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古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以《黄帝内经》的"脏腑相合"为源头,经秦汉、晋隋唐、宋金元和明清等各个时期医家的不断阐发和应用,其理论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所表达的基本内涵——肺与大肠之间通过互相观察彼此,可相互表征彼此,以体现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肺与大肠关系的实现以经络为沟通联络基础,以气机升降为功能基础,以气血津液为重要物质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庞军  唐宏亮  廖文彦 《河南中医》2011,31(8):837-839
目前对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主要集中在对中医文献的挖掘整理和临床经验的总结方面.<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以及后世一些著作都对脏腑相关理论有专门的精辟论述,足见古代医家对于该理论的重视,也可见该理论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临床方面,运用该理论为治疗打开了新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61-363
对肺络的进化史进行考证,认为肺出现在高等脊椎动物时期,主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分化而来,经络由中胚层分化而来;通过对肺络的文献学考证,认为肺络具有贯通营卫、溢奇邪、渗灌气血等功能。根据肺络的功能特点和肺心相关理论,提出肺纤维化病机为心火灼肺、阴虚络瘀,为提高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论述表明了肺、大肠以及皮毛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两大黏膜器官之间确实有着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肺、大肠以及皮毛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文章一方面从《黄帝内经》的角度分析该理论的内涵,另一方面从全息生物学和公共黏膜免疫的角度对该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张召杨  孙增涛  刘南飞  王霖  郭思佳 《陕西中医》2020,(11):1623-1626,1631
肺与脾生理病理关系紧密。生理上,脾与肺在五行中母子相生,它们共同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津液,它们经脉相联; 病理上,脾与肺相互影响。病机上,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内外合邪、脾胃不和均影响到肺或脾,进而肺脾均病。临床上常见肺脾症状相兼出现的疾病,并且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根据肺脾相关理论,治疗上采用肺脾同调的治疗原则,理肺时不忘补脾,补脾时还须理肺。经典名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麦门冬汤、参苓白术散、升降散均采用了肺脾同调的组方原则,疗效甚佳。本文将从中医肺脾相关理论出发为治疗肺脾相兼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几千年来,广大中医人对这一理论不断深入探讨和挖掘,使其从基础理论到临床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对指导中医临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10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从文献到临床,从现代分子生物到免疫学,从胚胎学到内分泌学,从肠病及肺到肺病及肠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断地从各个层次探讨肠与肺相关的机制,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而且还发现了各种机制间的内在联系。这些不仅为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开辟了研究新途径。总之,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经过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进展,为指导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徐艳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38-1340
《素问.咳论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肺胃相关理论对于肺系疾病辨证施治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及《温病学》等经典著作从肺胃相关论治肺系疾病进行浅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肺系疾病的证治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