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炎症细胞浸润( P <0.05),随病程进展,上述病变呈进行性加重(P <0.05),水飞蓟素治疗组动物在各时间点组织学的改善同梗阻组相比有明显减轻( P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水飞蓟素在各观察时间点能显著下调TGF- β1和α-SMA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P <0.01).结论 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有效干预上皮-间质转分化达到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中药方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果蝇MAD类似基因2/3(Smad2/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调节,探讨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西药组。术后14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3和α-SMA的表达。[结果]益气活血法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能下调TGF-β1、Smad2/3和α-SMA的表达。[结论]益气活血法可通过下调TGF-β1、Smad2/3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探讨ARB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中与TEMT有关的新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只)和糖尿病模型组(n=4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内一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氯沙坦组.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20 mg/kg*d-1一次灌胃.于干预后第16周测定尿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光镜观察肾小管间质损害及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Vimentin和α-SMA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增加(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0.3690±0.0587,0.1546±0.0141和0.3716±0.0657; 氯沙坦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其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及TGF-β1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氯沙坦能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表达,阻抑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病理、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术诱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30 mg.kg-1水飞蓟素,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UUO术后第7、14、21天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mRNA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在治疗组和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均<0.01),治疗组较模型组则明显减轻(P均<0.05)。各时间点治疗组和模型组肾脏TGF-β1mRNA和T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治疗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5、0.838、P均<0.01)。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33、0.786、P均<0.01)。结论在UUO大鼠模型中,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mRNA、TIMP-1 mRNA的表达,减少Ⅲ型胶原的产生,从而发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以及对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正常组12只(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20mg·kg-1·d-1)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植物油.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肾重/体质量、血肌酐、血糖(BS).肾组织PAS、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的表达.结果 atRA可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基质、细胞的增生,明显缓解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4周尿清蛋白的排泄率实验组低于模型组[(3.08±0.48)μg/min与(3.35±0.56)μg/min,P<0.05],8周时尿清蛋白的排泄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2.49±0.40)μg/min与(4.53±0.87)μg/min,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atRA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减少尿蛋白.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间质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UUO大鼠肾小管间质P38MAPK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P38MAPK、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变化,从而阐明P38MAPK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模型组行UUO术.术后第5、10、15天分别处死两组中的5只大鼠,取左肾行HE和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TGF-β1、P38MAPK、P-P38MAPK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第5天组肾小管间质增宽,小管间质细胞增多,梗阻后第10天病变明显,第15天可见弥漫的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皱缩,纤维化明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中仅有少量TGF-β1、P38MAPK和P-p38MAPK表达.模型组大鼠梗阻侧肾小管间质中TGF-β1、P38MAPK和P-P38MAPK表达明显增加(P<0.01),随时间进展,表达更加明显.结论 实验大鼠梗阻侧肾小管间质中TGF-β1、P38MAPK和P-P38MAPK表达上调,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组。术后第10d肾组织做HE、Masson染色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丹参组显著改善梗阻侧肾组织病理变化,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SMA表达。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伊贝沙坦治疗组,术后第7d、14d分别处死各组中8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间质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肾间质中α-SMA、PDGF-BB、PDGFR-β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伊贝沙坦可通过下调肾间质PDGF-BB、PDGFR-β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只,以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相点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7周时模型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随着病程进展,肾小管间质损害逐渐加重;肾脏HGF表达7周、12周时增加,17周时降低;与TGF-β1、α-SMA表达呈负相关(r=-0.999,P<0.01;r=-0.980,P<0.01)。结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脏HGF的表达早期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HGF抑制TGF-β1、α-SMA的表达,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归芪口服液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中药归芪口服液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即对照组、手术组和归芪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术后第8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手术组肾组织TGF-β1、α-SMA的表达增加,血浆和肾组织AngⅡ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归芪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1、α-SMA的表达下调,AngⅡ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归芪口服液可能通过抑制AngⅡ的生成,下调TGF-β1、α-SMA的表达而阻抑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谢敏  周建华  朱国琴 《四川医学》2013,(8):1084-1086
目的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分别于术后7、14、21d各处死10只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不同时间段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中,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细胞均无α-SMA,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手术后7d,肾间质中α-SMA阳性细胞数增多,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UUO模型组(模型组,n=16).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模型组建模后)第2、5、9、14天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分别采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维生素D受体(VD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肾间质α-SMA和FN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建模后第14天时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VDR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已显著增加;建模后第14天,模型组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高至假手术组的12.7倍和8.8倍,而VDR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假手术组的3%.结论 UUO模型大鼠建模后第14天可出现显著的肾间质纤维化;建模早期肾间质中α-SMA表达增加提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VDR表达的进行性减少提示其与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检测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64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UUO)、假手术组、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 d、5 d、7 d、14 d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采用HE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SFTPA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蛋白(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SFTPA2、E-cadher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液中TGF-β1 、SFTPA2的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 d起明显升高(P<0.05),于14 d达高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组大鼠血液中TGF-β1 的表达于7 d开始升高,14 d开始下降(P<0.05),而SFTPA2的表达于第5天开始升高,14 d开始下降(P<0.05).Western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中SFTPA2的表达在术后7 d开始上升,于14 d达高峰;siRNA组中SFTPA2的表达在术后3 d开始上升,于7 d达高峰,14 d开始下降.但TGF-β1 和SFTPA2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大鼠血液及肾组织中SFTPA2的表达增加,提示SFTPA2与肾纤维化相关;TGF-β1 与SFTPA2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组织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UUO组、ATRA干预组,每组均为24只.UUO组和ATRA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在同样的条件下,假手术组只探及肾包膜.ATRA组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组)、模型组(UUO,U组)及山莨菪碱治疗组(A组,14mg·kg^-1·d^-1)。U组和A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制作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术后第11天处死大鼠,肾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状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间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U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DI)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FI)均明显高于S组(P〈0.01);U组TGF—β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组(P〈0.01);A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较U组降低(P〈0.05);TDI、TFI分别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山莨菪碱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肾间质细胞TGF—β1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RIF。  相似文献   

16.
张瑞城  周桔丰  郑雪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695-1696,1741
目的动态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UUO)模型肾间质炎性损害病理改变及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一β1(TGF-β1)在肾间质的表达,探讨血必净对肾间质炎性损害的干预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简称SD)清洁级健康大鼠雌雄各半共6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R组)、模型组(MOD组)、血必净治疗组(XBJ组)。每组20只;建立UUO模型,分别于手术后第7d、第14d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脏间质病理变化以及NF—κBp65和TGF一β1在肾间质的表达。结果血必净能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炎性损害(第7d、第14d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P〈0.05);血必净能下调肾组织间质NF—κBp65及TGF-β1的的表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减轻肾间质炎性损害,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间质NF-κBp65及TGF-β1的的表达,并对早期肾间质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肾炎舒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炎舒治疗组[378mg/(kg·d)],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制作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分别处死各组中6只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组织中HMGB1、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HMGB1、TGF—β1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肾炎舒治疗组HMGB1、TGF-β1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HMGB1可能协同TGF-β1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炎舒胶囊可抑制肾组织中HMGB1及TGF-β1的表达,对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在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U组)及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组(T组),U组和T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作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术后第11天处死大鼠,肾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间质纤维化状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间质的VIM的表达。结果:U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DI)、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指数(TICI)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FI)均明显高于S组(P〈0.01),U组VIM的表达明显高于S组(P〈0.01),T组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较U组降低(P〈0.05);TDI、TICI、TFI分别与VIM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VIM可能在促炎症反应和促RIF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丹参酮IIA磺酸钠可通过降低VIM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减轻了RIF。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ning growth-β1,TGF-β1)、血小板反应因子-1(thrombospondin-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n=30),以2.5%腺嘌呤悬混液灌胃;正常对照组(n=30),给相同体积淀粉溶液灌胃。两组分别于7天、14天、21天留尿标本后,各处死大鼠10只,取血、肾脏标本。测定体重(BW)、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肾重指数(肾脏重量/体重,KI)、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TGF-β1、TSP-1、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7天时模型组大鼠与同时相点对照组相比,BW增加缓慢(P<0.01),ALB无明显变化;14天和21天时模型组大鼠与同时相点对照组和前一时相点自身对照比较,BW明显下降(P<0.01),血ALB明显降低(P<0.01);7天、14天和21天时模型组大鼠24 h U-TP、KI、尿NAG、SCr、BUN呈进行性升高(P<0.01)。7天、14天和21天时模型组大鼠TGF-β1和TSP-1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P<0.01)。在对照组肾组织中,VEGF广泛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突细胞,随着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加重,模型组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逐渐减少。在模型组大鼠各时相点中,肾间质TGF-β1表达量与肾小管TGF-β1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s=0.940,P<0.01);肾小管VEGF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s=-0.945,P<0.01),同时与肾间质TSP-1呈显著负相关(rs=-0.923,P<0.01)。各时相点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TSP-1-TGF-β1轴表达增强促使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推测TSP-1在腺嘌呤灌胃法制备CRF模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VEGF表达下降也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