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鉴于妇科癥瘕的特殊病因病机,追溯补法在妇科癥瘕中应用的历史文献,结合现代临床医家的临证报道,提出在妇科癥瘕治疗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补法.  相似文献   

2.
刘美良  马文侠 《光明中医》2012,27(10):1972-1973
鉴于妇科癥瘕的特殊病因病机,追溯消法在妇科癥瘕中应用的历史文献,结合现代临床医家的临证报道,提出在妇科癥瘕治疗过程中,应合理运用消法。  相似文献   

3.
鉴于妇科癥瘕的特殊病因病机,追溯补法在妇科癥瘕中应用的历史文献,结合现代临床医家的临证报道,提出在妇科癥瘕治疗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补法。  相似文献   

4.
孙郁芝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虚血瘀、肾络癥瘕为主要病机,瘀血、癥瘕贯穿疾病始终,临证时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结合本病西医发病机制及肾脏病理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辨证法,治以益气、活血、消癥,疗效显著。该文通过总结孙郁芝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其治疗思路与用药特色,分享其治疗该病经验。  相似文献   

5.
癥瘕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多认为痰饮、瘀血、寒湿等有形之邪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上可选取温经散寒除湿、行气活血化瘀的中药。风邪在妇科癥瘕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重要作用,但因其乃无形之邪,与妇科癥瘕多为有形包块相悖,故易被忽视,近年来鲜少谈及。“风久成瘕”理论阐述了顽风入里与妇科癥瘕形成与发展的紧密关系。基于此理论,探讨风药在妇科癥瘕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妇科癥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机经历了从阳虚寒凝、痰瘀痹阻到瘀毒互结等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出发,认为慢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冠心病、非阻塞性冠心病可统一对应中医“心脉癥瘕”,基于癥瘕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慢性冠脉综合征现代证候学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虚为心脉癥瘕之本,痰为心脉癥瘕之始,瘀为心脉癥瘕之基础,毒致心脉癥瘕之变。因虚可致痰、瘀内生,痰瘀互结日久酿毒,虚、痰、瘀、毒的互结互化构成了本病的发生及演变基础。在治疗方面,则应参考治疗癥瘕的温通之法,首辨气血之虚实,后辨痰、瘀、毒之偏重深浅,从补虚扶正、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解毒稳脉四方面,结合病机特点,随证侧重用药治之。  相似文献   

7.
卓鹏伟  吴鸿洲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71-1171,1204
本文从《临证指南医案》所载癥瘕病案入手,总结出叶天士对癥瘕病的认识及辨论治规律:癥瘕属气聚,为血结,是从无形至有形的发展过程,病属肝胃奇经;首次提出癥瘕属"络病",并创络病治法;治宗仲景、丹溪诸家,主张以缓攻为主,随证施治,并提出癥瘕"急攻成胀"的戒律。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医药》2020,(2):152-154
古代及当代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与热邪密切相关。王耀献教授结合当代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肾病以“内热致癥”为病机,同时以清热消癥为治疗大法,并根据内热致癥过程中癥瘕不同形态特点,强调糖尿病肾病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早期透热消癥,中期清热消癥,晚期化浊(热)消癥。  相似文献   

9.
妇人癥瘕是指女性下腹部的有形包块或无形痞满的疾病,是临床上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会影响到妇人的经、带、胎、产等生理活动,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从中医文献、临床研究的角度来叙述历代医家对妇人癥瘕的概念、症状、病因病机认识,以及现代临床治疗的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奇经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对癥瘕治疗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叶氏认为癥瘕病位在冲任奇经,兼及肝肾、脾胃;癥瘕病机为奇经络脉损伤,气血凝滞;叶氏用奇经理论辨治癥瘕可概括为通补奇经法和奇经络病治法,还特别重视运用丸药缓图,并提醒时时顾护胃气,为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发的子宫肌瘤疾病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血瘀”是癥瘕的主要病机,目前,活血化瘀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治法。本文从中医学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活血化瘀方的研究,阐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依据及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阴疽是发于肌肉筋骨内的疮疡性疾病,属中医外科范畴;癥瘕是腹部结块的统称,病种较多,包含范围较广,属妇科常见疑难杂症范畴。阴疽和癥瘕虽为不同病种,但两者病因病机核心在"瘀",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中医辨证治疗上可通过"异病同治"思路对待,不必拘泥于方与病对应,注重方证对应,亦可为诊疗现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医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总体病机达成基本共识:糖尿病病程日久,久病及肾,肾不耐邪,体用两伤,开阖失司,体内浊毒积聚,侵犯五脏六腑,致五脏六腑俱伤,气血阴阳俱损。在此基本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各医家根据临床心得,创新性地提出了不同的病因病机理论:邪伤肾络,肾之玄府闭塞,微型癥瘕形成,伏邪藏匿等,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病机层次学说。当代医家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认识丰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沈仲理老师治疗子宫肌瘤积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子宫肌瘤的临床特征,是既有癥瘕又有崩漏之症,因而,首先是从癥瘕与崩漏的病因病机中寻求它的理论根据。他博采众方,并以自己五十年的临床经验,拟定“活血化瘀、清热软坚”为主要治则,从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褚玉霞教授是河南名老中医,擅长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病,特别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的认识,临证疗效显著,现将褚师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认识独到本病属中医学"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褚师认为,其病因病机多责之于肾虚血瘀,肾主生殖,且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肾主冲任二脉,肾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治疗妇科癥瘕具有丰富独特的经验,用药别具一格且疗效卓著。在病因上认为妇科癥瘕一是因瘀血阻于冲任致冲任失调,二是因冷积结于下焦致气血逆乱、癥瘕形成,正虚血瘀是癥瘕的主要病机。在治则治法上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同用。癥瘕初期治疗专以祛邪,日久治疗扶正祛邪并用,善用活血化瘀的特色药物。治疗既能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又能深入病所,专药消癥,促使癥瘕早日消退,其治疗妇科癥瘕的经验对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是妇科病中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的范畴。肝肾与胞宫、冲任的关系密切,且肾虚肝郁、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易生痰瘀,阻于胞宫而成癥瘕,故肝肾为子宫肌瘤的基本病机。从肝肾论述子宫肌瘤病因病机,希望为中医防治该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微癥瘕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吕仁和教授,他在治疗慢肾病时根据肾的病理变化,结合络病学相关知识,提出肾络微癥瘕的理论和治疗原则,开创了中医对微观病机探索之先河,同时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和条件的限制,祖国医学最重视对病机的是整体研究和宏观研究,而对疾病病机的微观认识和研究则存在颇多的不足,正像俞嘉言《医门法律》所说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未及,亦缺典也!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瘤是妇科领域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中医学中属"癥瘕"的范畴。笔者从癥瘕源流入手,结合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从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与免疫调节3个角度分析肝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并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行浅析,以期能为现代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中癥瘕积聚的辨治特色包括本虚标实、辨证施治,痰瘀并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中病即止,重视丸剂、缓图消积4个方面。《伤寒杂病论》对癥瘕积聚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伤寒杂病论》针对癥瘕积聚治疗中的辨证论治、复法大方、以人为本治疗理念对当今中医肿瘤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