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云南省丽江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和宁蒗两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在啮齿动物及健康人群中的感染现状进行调查,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年10~12月在该地区捕获鼠类8种369只,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HV)抗原;采集健康人血清307份,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HFRS IGg抗体。结果 永胜县鼠类自然感染率为2.07%(6/289),带病毒鼠种均为褐家鼠;宁蒗县未查出阳性(0/80)。人群隐性感染率永胜县为5.00%(5/100),宁蒗县未查出阳性(0/207)。结论 证实永胜县存在HFRS疫源地,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宁蒗县尚未发现人及鼠间HV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05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IFA和ELISA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状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HV—Ag,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鼠血HV—Ab,并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调查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结果 2005年共报告病例546例,发病率0.84/10万。共捕获478只啮齿动物,总密度为3.4%,室外密度3.31%,室内密度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46.91%),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8,16%。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3,17%、2.80%。5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HV,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HV。对17只阳性鼠肺病毒分型,Ⅰ型占41.18%,Ⅱ型占58.82%。结论 湖南省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HFRS疫区,人群隐性感染较高,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实验室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鼠类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情况和病毒型别,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鼠类肺组织和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血清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肺Hv抗原。HV抗原阳性鼠肺接种Vero—E6细胞分离病毒,用HV单克隆荧光抗体鉴定分离株的型别。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129只,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3.0%,鼠血标本IgG抗体阳性57份,阳性率8.0%。分离到6株汉滩(HTN)型病毒,其中来自黑线姬鼠5株,褐家鼠1株。结论浙江省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疫源地,HV主要流行型别为HTN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啮齿动物问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HV基因型及其与宿主动物的关系。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针对HV基因M片段部分序列设计2种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带毒情况,并用ClustalX(5.0)和DNA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采用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295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1.53%。其次为小家鼠。占14.58%。RT—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其中褐家鼠阳性率为18.01%,小家鼠为2.33%。对5份扩增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汉城型(SEO)病毒。不同性别的褐家鼠HV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2,P〉0.05);不同体重的褐家鼠HV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00,P〈0.001),体表有、无疤痕的褐家鼠之间H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41,P〈0.001)。结论北京地区存在较为广泛的汉城型HV感染,目前尚未发现汉滩型HV疫源地。褐家鼠为北京地区HV优势宿主和主要带毒鼠,宿主动物种群特征与HV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中心地带鼠间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及其病毒型别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城区某方圆约1km两街区之内的食物资源丰富、场所隐蔽的中、小餐饮行业、蔬菜集贸市场及周边垃圾堆、卫生死角等生态环境,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每月连续采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鼠血清IgG抗体;针对汉坦病毒M基因部分片段设计汉城型汉坦病毒(SEOV)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携带HV情况,阳性标本直接测序。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动态特征。最后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229只,平均鼠密度6.41%(229/3570),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为餐饮业、农贸市场生境的优势鼠种。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3.51%(6/171),带病毒率为0.58%(1/171);小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90%(4/58),带病毒率为172%(1/58)。病毒检出率以11、12月最高,抗体水平冬春季(1、4月)最高,与春季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季节基本一致。2份扩增阳性标本(分别来源于小家鼠和褐家鼠)均为SEOV,差异为5.4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他们位于2个不同的较小分支,但均位于Z37支系。结论北京城区2种主要的HV宿主在一些鼠害重点行业密度仍较高,虽然HV基础感染率不高,但持续存在,为春季人群HFRS发病高峰的重要影响因素。来自2个不同宿主的HV基因有一定的差异。小家鼠的传播作用有所加强,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啮齿动物间汉坦病毒(HV)感染特点及HV基因型,为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针对HV基因M片段部分序列设计2种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带病毒情况。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14只,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43%。RT-PCR扩增检测出阳性标本1份,为褐家鼠。分型为汉城型阳性标本。密切接触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64%。结论该地区存在汉城型HV感染,提示应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的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1998~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带病毒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鼠带汉坦病毒(Hantavirus,HV)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的关系。[方法]在HFRS疫区捕鼠,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检测鼠肺标本的HV抗原与抗体。[结果]1998~2002年,在山东省HFRS疫区捕获的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HV带毒率分别为5.62%、0.40%和0.49%。春季鼠带毒率为4.61%,秋季鼠带毒率为3.46%。[结论]褐家鼠带毒率高于其他鼠。要加强HV宿主动物监测,合理指导HFRS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锦州市2008-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特征及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情况,为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前期思路。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利用ELISA法检测人血清及鼠血膜标本隐性感染率,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带毒率。结果锦州地区共确诊1 076例HFRS患者,年平均发病率4.31/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期,以青壮年为主,农民是高发职业人群;共捕获啮齿类动物2 513只,共2科4属5种,优势种在居民区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鼠密度为3.73%,检出HV抗原阳性鼠肺样品103份,病毒携带率为4.09%,各年之间鼠肺带毒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579,P0.05),鼠血膜隐性感染率平均水平为13.78%。结论锦州地区HFRS人群发病率及鼠间疫情呈上升趋势,鼠带毒率处于较高水平。应严格监测疫区动态,避免人群HFRS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小盾纤恙螨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传播中的作用及传播疾病的关系.方法 在疫区捕获野鼠,采集小盾纤恙螨,用Vero-E6细胞组织培养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汉坦病毒(HV)感染情况,并用RT-PCR检测螨体内HV-RNA,观察螨体内HV增殖,原位RT-PCR分子杂交法进行螨体内HV定位.结果 IFA检测HV抗原阳性鼠寄生小盾纤恙螨HV自然感染率为66.7%,IFA检测阴性鼠寄生螨HV自然感染率为25.0%;该螨通过叮刺和经卵传播HV.结论 小盾纤恙螨为野鼠型HFRS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在传播HFRS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北郊地区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和病毒型别。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M片段部分序列并测序,并用Clustal X(5.0)和DNA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捕获宿主动物414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4.32%。其次为小家鼠,占22.72%。RT-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海淀区褐家鼠为13.14%,小家鼠为0,昌平区褐家鼠为17.46%,小家鼠为3.57%。对6份扩增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它们均为汉城型(SEO)汉坦病毒。毒株基于M片段部分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它们可分为两个小进化分支。所测序列在此片段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多数与标准株完全相同,少数有1.40%~2.16%的差异。结论 北京市北郊地区汉坦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不同宿主动物携带的汉坦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吉林边境口岸鼠类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情况和病毒型别,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日法捕捉啮齿类动物,采集鼠类肺组织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技术对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共捕获鼠类164只,10只携带HV,均为汉城型病毒(SEOV)。结论吉林边境口岸啮齿类动物自然感染HV普遍,HV主要流行型别为SEO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啮齿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状况和病毒型别,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宿主动物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鼠血清特异性总抗体和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将阳性鼠肺标本接种长爪沙鼠分离HV,阳性鼠肺标本提取病毒RNA,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从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带病毒率为9.96%。鼠血标本总抗体阳性76例,IgG阳性56例。成功分离到1株HV,命名为SZ2083。经逆转录一巢式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显示为汉城(SEO)型。序列比较分析发现SZ2083核苷酸序列与L99同源性为97%,而与HTN76—118株的同源性仅为76%。结论 深圳市存在着以家鼠型为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福建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RT -PCR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0年福建口岸鼠类监测共捕获的839只啮齿动物,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52%),检出汉城型汉坦病毒(Seroul virus,SEOV)核酸阳性49份,带毒率5.8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5.24%)和黄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萝北口岸鼠类的种类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夹日法在耕地、林缘草地和口岸储存仓库生境中捕鼠。结果2009—2010年在黑龙江萝北口岸共捕鼠1 07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8属9种。萝北口岸地区的优势种为褐家鼠(45.20%)。3种生境中,耕地的优势种为黑线姬鼠(29.67%)和大仓鼠(26.60%);林缘草地的优势种为褐家鼠(32.80%)和大仓鼠(20.00%);储存仓库的优势种为褐家鼠(66.97%)和小家鼠(32.68%)。4种常见鼠的活动季节分别为:黑线姬鼠12个月,小家鼠为9个月,褐家鼠和大仓鼠均为8个月;在整个活动季节期间,小家鼠在6月、褐家鼠在7月、大仓鼠在8月、黑线姬鼠在10月均仅出现1次高峰。结论在黑龙江省萝北口岸存在着感染和发生鼠传疾病的潜在威协。因此,在该口岸应加强鼠类监测,防鼠、灭鼠和个人防护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状况、病毒型别及分子特征.方法 笼日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共捕获宿主动物472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87.29%.免疫荧光抗原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应用汉坦病毒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套式PCR扩增M片段基因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对汉坦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21只来自我市不同区褐家鼠的鼠肺标本中均发现携带汉城型病毒,汉坦病毒M片段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5.4%以上,属于同一亚型.系统进化树显示它们可以分为6个小进化分支,与SZ2083进化关系相对最近.但发现来源于地理位置较近的病毒株并没有显示出较高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反而相隔较远的病毒株呈现出一致性.结论 深圳市汉坦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携带的汉城型汉坦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廉江地区某镇鼠类及其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外采用电捕鼠器、鼠笼和粘鼠板等方法捕鼠,鉴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肝脏和膈肌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236只,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衲腈、施氏屋顶鼠和社鼠6种,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8.5%,其次为褐家鼠,占22.5%。上述鼠寄生虫的总感染率约为3559%。其中,广州管圆线虫和带状链尾蚴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7.37%和16.95%;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低,为127%;旋毛虫的感染率为0。不同鼠种中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6.00%).感染的寄生虫种数亦最多.黄胸鼠次之(35.50%)。广州管圆线虫在野栖鼠中感染率很高,在家栖鼠中感染率很低;带状链尾蚴在野栖与家栖鼠中均可找到,只是在野栖鼠中感染率较高;肝毛细线虫仅在家栖的褐家鼠中检出。结论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与带状链尾蚴感染情况相当普遍和严重;肝毛细线虫亦有一定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