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下规则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二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例1 男性,36岁,反复右上腹隐痛伴畏寒、发热、黄疸10年入院。4年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斜切口瘢痕,长约15cm。,余无特殊发现。B超、CT均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萎缩,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直径1.1cmo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3枚,约0.5~0.8cm。3d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规则左半肝切除、腹腔引流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RCP与PTC辅助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进行的肝移植45例中.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6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辅助介入治疗。结果 经ERCP及PTC行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植入术及内、外引流术分别治疗肝移植后单纯胆瘘1例、单纯胆道狭窄11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动脉狭窄2例及胆管狭窄并胆泥形成2例。所有病例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 ERCP及PTC辅助介入方法对于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具有创伤少,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优点,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石病手术后复发肝胆管结石的再手术治疗困难大、预后不佳 ,仍是当今胆道外科努力解决的难题之一。本院自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10月共对 2 3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外科再手术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年龄为 2 1~ 74岁 ,平均 47岁。病程 2~ 2 2年 ,平均 13年。左肝管结石 14例 ,伴Ⅰ~Ⅱ级胆管狭窄 10例 ,其中Ⅱ级以上 2例 ,右肝管结石 5例 ,伴Ⅰ~Ⅱ级胆管狭窄 3例 ,左右肝管汇合处结石 4例 ,伴胆管狭窄 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 ,其中夏科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7年肝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4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陶土色大便、呕吐、纳差、呃逆;血清糖链抗原CA19-9的阳性率较高;B超、CT、PTC、ERCP、MRCP和肝动脉造影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治疗:5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根治性切除,4例行胆管内引流术,6例行外引流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脓毒症1例,切口感染1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肝门胆管癌诊断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进行,根治切除肝门胆管癌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或外科旁路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7年肝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4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陶土色大便、呕吐、纳差、呃逆;血清糖链抗原CA19-9的阳性率较高;B超、CT、PTC、ERCP、MRCP和肝动脉造影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治疗:5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根治性切除,4例行胆管内引流术,6例行外引流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脓毒症1例,切口感染1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肝门胆管癌诊断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进行,根治切除肝门胆管癌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或外科旁路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道恶性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治疗ERCP失败或不能耐受ERCP的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此类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48例中支架置放成功46例,成功率98%;2周后退黄显效37例,有效7例,有效率95.5%;支架通畅时间6~33周,平均(21.3±8.6)周;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胆漏2例,气胸1例,术后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经PTC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可有效地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减轻黄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胆道造影(TGF-PTC)与逆行胰明管造影(ERCP)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行胆道造影,显示所有的胆系情况,从操作技术、造影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同期32例经内镜的ERCP患者相比较,总结出项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GB-PTC22例中穿刺成功21例,19例胆道造影成功,无1例发生出血,胆漏,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果:TGF-PTC22例中穿刺成功30例,造影成功28例,2例并发轻度急性胰腺炎,1例并发轻度胆道感染。结论:与ERCP相似,TGB-PTC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效果好的胆道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8.
ԭλ����ֲ���󵨵���խ�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道狭窄(BS)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3年1月至2003年5月,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或经T管窦道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或引流术治疗7例OLT术后BS。结果 7例中2例经PTC胆道介入治疗3次,2次成功;5人经ERC胆道介入治疗13次,均成功;1例经T管窦道胆道引流3次,均成功。6例治愈,治愈率达85.7%。1例长期携带肝内胆管引流管,术后1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经PTC、ERC或T管窦道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或引流术是OLT术后BS的有效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 ;术前正确诊断率76.2 %,B超 ,CT ,MRI ,ERCP和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 14 .3 %,9.5 %,14 . 3 %,71.4%和10 0 %。行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 10例 ,肝癌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术 5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加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 3例 ,胆管癌栓清除加肝动脉灌注 (HIA ) 3例。术后 3年生存率 44 .4%,5年生存率 2 8.6%。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断应选择多种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CP和PTC和ERCP在胆系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检查及病因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年中114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胆系恶性黄者PTC、ERCP和MRCP影像学资料。PTC42例,ERCP38例,MRCP34例。结果:PTC、ERCP、MRCP对胆系恶性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93.8%,85.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10.5%、0,PTC和ERCP和MRCP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系恶性黄疸的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PTC和ERCP扰于MRCP,三者分别更适合用于肝门部,壶腹部及胆管中段恶性黄疸的检查及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肝外胆管癌的发生率,从1964年尸解的0.6%增至1973年的1.72%。1974年以来肝外胆管癌在胃肠道肿瘤中占第四位。作者复习了长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最近13.5年中手术治疗的86例肝外胆管癌病例。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61.8岁(5~83岁)。男:女为2.3∶1。住院时的主要症状是黄疸和腹痛,有黄疸者占93%,无黄疸有腹痛者占7%。73例(84.9%)在术前经PTC、ERCP和动脉造影确诊。其余病例在术中或术后经组织学检查或尸解确诊。PTC取得的胆汁做细胞学检查,37/58例阳性。合并胆管结石者有6例。根据日本胆道外科协会提出的原则,按癌瘤的部位分为五组:(1)肝管组:肿瘤在左或右肝管,11例(12.8%)。(2)上(?)/3组:肿瘤在左右肝管的汇合部和肝总管的上半部,33例(38.4%)。(3)中1/3组:肿瘤在下半肝总管和胰腺以上的胆总管,17例(19.8%)。(4)下1/3组:肿瘤在胰腺段胆总管,17例(19.8%)。(5)扩散组:肿瘤在三个或更多的部  相似文献   

12.
胆道镜下试用电凝治疗胆管乳头状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0岁,江苏吴江市农民。因三次胆道术后30年,黄疸7个月伴发热1周,于2004年6月2日入院。30年前因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3年前因胆总管结石伴黄疸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7个月前再次出现黄疸伴发热,在当地医院再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中见胆总管内无明显结石.肝内外胆管可见胶冻样黏稠液体,抽取做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型细胞。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结石仍然是基层医院外科医生需要面对的棘手的问题 [1 ]。复杂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处理、手术方式的选择 ,是外科医生经常讨论又难以定论的问题。 1 986-2 0 0 0年 ,本院手术治疗肝管结石患者1 0 86例 ,其中 5 3例复杂型肝胆管结石患者 ,实施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治疗效果优良。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5 3例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2 1例。年龄2 0 -5 8岁 ,中位年龄 41岁。病程 3 -40年。1 .2 诊断方法全组病例 ,采用 B超、CT、PTC、ERCP、及 T管胆道造影。1 .3 胆管结石、狭窄分布弥漫型肝内结石 3 7例 (70 % ) ,弥漫型…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黄疸的影像导向下胆道钳夹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PTC)下胆道钳夹活检临床研究 ,旨在评价胆道活检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3年 3月 ,我们收治6 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 ,男 36例 ,女 2 9例 ,年龄 33~ 88岁。发生黄疸时间 7~ 90d ,平均 32d。血清胆红素 6 3~ 994μmol L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除PTC常用器械外 ,活检器械有 :(1)活检钳引入鞘为 8F胆道支架推送器 (COOK公司 ,美国 ) ,前段弧形弯曲 ,头端带一环形标记 ;(2 )活检钳为HBLF 1 5 2 2 0活检钳。2 方法 :(1)建立PTCD通道并置入活检钳引入鞘 :患者仰卧…  相似文献   

15.
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Mirizzi综合征(MS)是因结石嵌顿在胆囊颈或胆囊管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同时可并发胆管炎、阻塞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它是一种少见的胆囊、胆管疾患,其发生率约1%。我院外科20年来收治MS 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岁(31~78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绞痛24例,同时伴黄疸12例.发热10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其中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扩张2例,肝总管狭窄或扩张8例。行PTC检查4例,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行ERCP检查4例,发现胆总管结石3例。  相似文献   

16.
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未能根治时,对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和引流术(PTC/D)的诊治意义仍存在争论,Nakayama等认为它可明显降低术后病发率和死亡率,但Hatfield等则声称它无任何优点.为此,作者回顾性复习14例肝管分叉恶性梗阻病例,其中曾行CT检查13例、超声检查12例、ERCP7例、动脉造影3例、PTC10例(4例还作了引流).CT和超声检查是术前确定梗阻原因最有效的方法.PTC/D的并发症较常见,计脓毒性休克2例、导管阻塞或胆管炎3例、电解质或营养缺乏1例、引流管处顽固性疼痛1例.除1例胆管由于PTCD减压后不适合做内引流术外,余13例均做了肝管空肠吻合术,其中10例还楔形切除肝组织以显露远侧肝胆管.术前施行PTC/D患者平均住院31天(15~85  相似文献   

17.
重症胆管炎术后黄疸不退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常见原因是胆道损伤、胆管内残余结石、胆瘘等所致,但有一些是非外科性原因所引起,临床医师往往对此未予重视。我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住重症胆管炎186例,术后出现黄疸不退或退而复升20例,其中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因不同程度的腹痛、畏寒发热、黄疸及中毒性休克或神经精神症状入院,B超或CT均示肝外或肝内外胆管梗阻,并经手术治疗的重症胆管炎病人,术后出现黄疸消退数日后持续不退或又反跳加重20例,除外2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排除肝细胞性及肝外…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992~ 2 0 0 1年收治肝外伤后胆道出血 11例 ,其中 5例合并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 ,PsAn)形成。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2例。年龄 2 0~ 49岁。按美国创伤协会肝外伤评级标准 ,均属Ⅲ级以上。 10例受伤后接受急诊开腹手术 ,3例首次手术中行肝部分切除、肝修补术 ,行单纯肝修补 ,肝裂伤填充止血 7例 ,其中 5例系外院手术后胆道出血转我院。 1例在行肝外伤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出血时间术后 (伤后 ) 3天至 4个月。表现为反复呕血、黑便 ,出血凶险。伴腹腔内出血 3例 ,黄疸 2例 ,低热 4例 ,畏寒、高热 (>3 9…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影像学诊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前诊断和判断切除的准确性.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6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经BUS、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总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0%、86.5%、88.4%、92.9%及94.0%,肿瘤实际切除数与术前评估可切除数比率分别为63.4%、68.5%、86.8%、87.3%及93.9%.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诊断准确率CT、PTC、ERCP和MRCP检查明显高于BUS检查(P<0.05或P<0.01); 在评估肿瘤切除准确率上MRCP、ERCP和PTC优于BUS和CT(P<0.0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术前确诊率和判断切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胆道镜治疗疑难肝内术后残余结石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纤维胆道镜技术在胆道外科临床的应用 ,在我国至今已有2 0余年 ,此项技术的开展对肝内结石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 1978年 6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治了 14 96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患者 ,其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肝内残余结石 10 2 4例 ,疗效满意。本组 14 96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中 ,男 618例 ,女 878例 ,男∶女 =1∶1.42 ;其中肝内残余结石 10 2 4例 ,男 40 1例 ,女 62 3例 ,男∶女 =1∶1 5 5 ,年龄 14~ 87岁 ,平均 5 1岁。10 2 4例肝内残余结石病例中 ,胆石在胆管的分布为 :右肝管 172例 ,左肝管 2 72例 ,左右肝管 13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