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采用低kV技术对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的患者行主动脉MSCTA,分析扫描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该技术应用于BMI≤25患者主动脉MSCTA的可行性。方法:选择BMI≤25临床拟行CTA检查的患者80例,前瞻性扫描按管电压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120 kV、120 m As,实验组90 kV、120 m As,其他扫描参数一致。2组均应用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均以剂量1.5 m L/kg体质量,流率4 m L/s注入对比剂碘海醇。读取并计算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价(主动脉及主要分支血管强化程度、显示清晰度、有无伪影)和客观评价[主动脉CT值、图像噪声(SD)、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1实验组CTDIvol、DLP、ED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2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0.6),图像质量评分均≥2分,所有患者血管及周围结构显示清晰,满足诊断要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动脉各部血管CT值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实验组SD高于常规组(P0.05);2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I≤25的患者应用90 kV行主动脉CTA,可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能量CT最佳单能量成像联合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对鼻腔鼻窦肿物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鼻腔鼻窦肿物患者,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能量CT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图像均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及联合原始数据SAFIRE重建,并将SAFIRE重建图像调入Monoenergetic软件后处理获得最佳单能量联合SAFIRE图像。总共获得最佳单能量/SAFIRE(A组)、线性融合图像/FBP(B组)及线性融合图像/SAFIRE(C组)3组图像,比较3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图像质量评分、病灶显著性评分)及客观评价[SNR、对比噪声比(CNR)、背景噪声(SD)],比较动脉期与静脉期的最佳单能量值。结果:动、静脉期A、C组SNR和C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显著性评分均高于B组,背景SD值均低于B组(均P<0.05);A、C组SNR和CNR、背景SD值、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病灶显著性评分高于C组(P<0.05),A组静脉期病灶显著性评分高于动脉期(P<0.05)。动、静脉期最佳单能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CNR时的单能量值为(65.38±0.87)keV。结论:最佳单能量联合SAFIRE技术可明显减小图像SD,提高病灶对比度,更利于鼻腔鼻窦肿物的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结合高注射流率在肠系膜上动脉(SMA)CTA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行SMA或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组,B、C组为低剂量组,每组各20例。A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剂量90 mL,注射流率4 mL/s;B组:对比剂浓度270 mgI/mL,剂量70 mL,注射流率4 mL/s;C组:对比剂浓度270 mgI/mL,剂量70 mL,注射流率5 mL/s,其余参数均一致。原始数据经迭代重建(SAFIRE),测量各组SMA起始处CT值,采用4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A、B、C 3组间性别比、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对比剂中碘用量分别为31.5、18.9 g,低剂量组对比剂用量较常规组降低40%;A、B、C 3组SMA血管强化CT值分别为(338.6±31.9)、(300.3±30.9)、(329.3±31.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0.6)、(2.2±0.6)、(3.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C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剂量对比剂结合高注射流率不仅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需要,还能显著降低对比剂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双源CT个性化螺距扫描方案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Fontaine分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22例PAOD患者行双源CT扫描,扫描前根据Fontaine分期把患者分为第1组(Fontaine Ⅰ期,48例)、第2组(Fontaine Ⅱ期,60例)、第3组(Fontaine Ⅲ期,60例)、第4组(Fontaine Ⅳ期,54例)。每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 3个亚组,分别采用0.6、0.8及1.0 3种螺距进行扫描,比较不同亚组间下肢动脉的成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在图像质量方面:第1组中,A组成像质量较差,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膝以下动脉显示率(70.00%)明显低于B、C组(88.75%及85.62%);第2组中,3个亚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 3组在膝以下的血管显示率分别为81.50%、77.00%及66.50%;第3、4组中,C组图像质量均较差,其膝以下血管显示率仅50.05%、54.44%,A组与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辐射剂量方面:0.6、0.8及1.0的螺距进行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93±0.30)、(4.02±0.21)、(3.41±0.39)mSv,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PAOD Fontaine分期对螺距进行个性化合理选择,有利于提高下肢动脉双源CTA的图像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常规上腹部CT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图像为对比,探讨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术后支架伪影及图像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方法:21例TIPS术后随访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并获得100及140 kV 2个不同能量的原始数据,重建40~190 keV间隔为10 keV的共16组虚拟单能谱图像及加权120 kV混合能谱图像,以加权120 kV混合能谱图像作为常规单源混合能谱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图像。在门静脉期虚拟单能谱图像及加权混合能谱图像上,获得各个支架管腔内的伪影指数、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80 keV单能谱图像具有最低噪声及最高CNR,支架腔内伪影指数最低,其噪声及伪影指数低于加权120 kV混合能谱图像(均P<0.05),CNR高于120 kV混合能谱图像(P<0.05)。结论:与常规120 kV混合能谱图像相比,双能量CT虚拟单能谱图像对TIPS支架的显示,可在降低支架伪影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其最佳能谱为80 keV。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Siemens Definition、Definition Flash及Definition Flash Stellar 3台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条件下,采用不同管电压+恒定管电流和不同管电压+智能调控管电流2种方式对标准Catphan 500模体进行扫描。所得各组数据分别采用不同层厚、不同卷积核参数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及迭代重建算法(SAFIRE)进行重建。记录各组模体图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值、图像噪声(SD),并对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模体模块进行评价。同时,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3台CT机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DLP及S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模体扫描结果显示,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呈正相关;噪声值与管电压、管电流呈负相关;DLP、CT值及空间分辨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噪声值及密度分辨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电压越低,密度分辨力差异性越明显。相同管电压条件下,不同层厚、不同卷积核参数的FBP及SAFIRE图像的噪声值大小为0.75If26SAFIRE < 0.75Bf26FBP < 0.6If26SAFIRE < 0.6Bf26FBP < 0.5If26SAFIRE < 0.75If46SAFIRE < 0.75Bf46FBP < 0.6If46SAFIRE < 0.5If46SAFIRE < 0.6Bf46FBP。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图像结果显示:DLP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值及图像评分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iemens双源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重建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总体辐射剂量在3台Siemens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中改善不明显,但在相同扫描条件下,辐射剂量越低,图像质量改善越明显;图像质量最易受卷积核参数影响,建议合理选择重建参数,同时开启管电压和管电流调控技术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重建及“三低”(低辐射剂量、低浓度对比剂及低对比剂用量)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5.0kg/m2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三低”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70mg 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三低”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管电流150mAs,对比剂浓度270mg I/mL,对比剂剂量0.5mL/kg。两组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其余扫描参数一致。由2位高级职称的放射科医师以统一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区域肺动脉CT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组和“三低”组的CTDIvol分别为16.9和6.12mGy; DLP分别为(456.84±72.96)和(160.43±27.06)mG〖JP9〗y·〖JP〗cm;ED分别为(6.44±1.01)和(2.25±0.38)mSv,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56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重建及“三低”肺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提下,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量对比剂能谱单能量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肾动脉CTA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1例和研究组(B组)20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120 kV,对比剂用量600 mgI/kg体质量。B组采用能谱扫描,140和80 kV瞬时切换,对比剂用量300 mgI/kg体质量。A组重建1.25 mm、滤波反投影(FBP)图像,B组分别重建40、45、50、55、60、65、70 keV单能量、层厚为1.25 mm、40% ASIR单能量图像。将所有图像行MPR、VR、CPR,比较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应用Kappa检验比较2名医师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计算肾动脉的SNR、CNR,对2组图像的CT值、SD值、SNR、C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一般资料和辐射剂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比A组对比剂用量降低了51.6%(P=0.000);B组55 keV时的CT值与A组等效,55、60 keV的SD值与A组最接近,55 keV的SNR与A组最接近,50~65 keV的CNR与A组最接近。结论:在能谱CT单能量肾动脉成像中,半量对比剂55~60 keV的能量点接近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窄R-R间期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和迭代重建技术在CTCA三低(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低对比剂用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临床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行CTCA检查,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100例,对比剂浓度和管电压分别为〖JP2〗350mg I/mL和120kV(350mg I/mL-120kV),BMI≤30kg/m2;实验组200例,其中100例BMI<23kg/m2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320mg I/mL-80kV组(A组)和350mg I/mL-120kV组(B组),另100例BMI为23~30kg/m2的患者按同样方法分成320mg I/mL-100kV组(C组)和350mg I/mL-120kV组(D组),A、B、C、D每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及350mg I/mL的碘海醇,实验组中A、C两组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及320mg I/mL的碘克沙醇,B、D两组采用非迭代重建技术及350mg I/mL的碘海醇;对每位患者的CTCA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的CTC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碘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内A组与B组、C组与D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CTDIvol、DLP、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噪声及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平均SNR及平均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常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方案相比,基于体质数、窄R-R间期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与迭代重建技术的CTCA,不仅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可以降低碘对比剂浓度和用量,所获得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4迭代重建结合"三低"(低辐射剂量、低剂量及低浓度对比剂)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70例BMI为18.5~25.0kg/m~2、且需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三低"组,各35例。常规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70mgI/ml,对比剂剂量1.5ml/kg;"三低"组扫描参数:管电压8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00mg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两组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其余扫描参数一致。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主动脉图像各水平段的CT值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主动脉图像各水平段的SNR、CNR均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ED、DLP及对比剂剂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56层螺旋CT idose4迭代重建结合"三低"主动脉成像方法确切可行,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离子钙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初始血肿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88例HICH,收集血清总钙、离子钙、凝血功能等检查资料,并行脑血肿三维重建获取脑血肿体积。根据离子钙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离子钙≤1.12 mmol/L为低离子钙组;>1.12 mmol/L为正常组。统计分析离子钙水平、凝血功能等与初始血肿量的关系。结果: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血清总钙、初始血肿量在低离子钙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入院时血压、凝血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ICH初始血肿量与入院时血压、血清总钙、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无相关性(均P>0.05),与离子钙水平、GCS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离子钙水平与HICH的初始血肿量具有相关性,可反映病情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联合应用在腰椎容积螺旋CT扫描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设计和连续收集我院进行腰椎螺旋CT检查50例,根据BMI指数分A大组(BMI≤24kg/m~2)和B大组(BMI>24kg/m~2),各25人,两组内随机分为5个亚组,分别接受以下5组不同扫描参数组合进行容积CT扫描:亚组1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405mAs,120kV;亚组2~5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噪声值分别为21Hu、25Hu、25Hu、25Hu,管电流范围分别为100~710mAs、100~710mAs、40~300 mAs、40~300 mAs,管电压分别为120kV、120kV、120kV、100kV。记录随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01)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对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并测量各组腰4~5椎间盘中心水平两侧腰大肌标准差(SD)及信噪比(S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和B两大组的组内5小组间BMI值均相似(P<0.001)。A大组1~5亚组CTDIvol值、DLP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第5组CTDIvol值、DLP值分别为第1组的37.46%、38.59%;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在5个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腰大肌SD值在各亚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信噪比在各亚组无统计学差异。B大组内1~5小组CTDI vol值、DLP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第4组、第5组CTDIvol值分别为第1组的67.11%、42.60%,DLP值分别为第1组的65.07%、40.93%;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腰大肌SD值、信噪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BMI指数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引起的图像质量的降低。BMI≤24kg/m~2受试者可采用亚组5参数进行扫描,BMI>24kg/m~2受检者应采用亚组4参数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CT低剂量扫描在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应用64层CT对100例胸厚为22~23cm疑似胸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分成5组进行胸主动脉CTA扫描,扫描范围为250~300mm,扫描条件为机器默认的120kV、350mAs,然后固定120kV,用300mAs、250mAs、200mAs及150mAs对其它四组患者进行扫描,记录不同mAs的CTDIvol及DLP,并转换为有效剂量ED。2位影像学家对上述图像进行SNR、CNR及主观评价。结果 将120kV、350mAs及300mAs、250mAs、200mAs及150mAs扫描产生的图像传至机器工作站进行SNR及CNR计算,其值分别为:4.81、4.02、2.59、1.73、1.57和3.81、3.27、1.86、0.92、0.94。2位影像学家对120kV下350~150mAs主观评价分值分别为:4.61±0.72,4.48±0.30,4.52±0.28,4.28±0.36,3.65±0.38;其CTDIvol、DLP分别为:10.08mGy、8.73mGy、7.14mGy、5.68mGy、4.21mGy和352.8mGy、309.32mGy、255.46mGy、203.8mGy、171.08mGy,将DLP转换为ED为5.29mSv、4.64mSv、3.83mSv、3.06mSv、2.57mSv。对上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00mAs和350mAs、300mAs、250mAs产生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但200mAs的CTDIvol、DLP及ED较350mAs分别低43.7%、42.2%及43.7%。结论 胸厚为22~23cm的患者进行胸主动脉CTA扫描推荐mAs为200mAs。对于体型较小(肌肉较少)或有肺气肿等疾病可以选用150mAs及以下条件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4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薄层重组,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120 kV,200 mAs;B组:120 kV,150 mAs;C组:120 kV,100 mAs)后分别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组.由2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辐射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23.51±0.79) mGy,DLP(1166.38±52.78)mGy·cm,ED(17.50±0.79)mSv;A组:CTDIvol(11.78±0.38) mGy,DLP(584.68±25.47) mGy· cm,ED(8.77±0.38) mSv;B组:CTDIvol(8.34±0.13)mGy,DLP(462.87±24.76) mGy· em,ED(6.94±0.37)mSv;C组:CTDIvol(5.47±0.21) mGy,DLP(268.20±19.03)mGy·cm,ED(4.02±0.29) mSv;各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 l ~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大小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4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iDose 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 l~6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输尿管结石是可行的,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kV情况下,在iDose6水平管电流150mAs为最低临界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内血供是否分区及股骨头韧带动脉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患者73例,分析双侧股骨头不同区域的强化情况,尤其是股骨头凹附近强化情况。结果:股骨头周围带与中心的血供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 65岁年龄组血供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5岁年龄组血供参数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头周围带不同区域血供参数中,股骨头后部最差,内侧、前部次之,外侧最好,各部位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周围带不同区域随年龄增大大多数区域血供参数减少,股骨头内侧和后部血供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凹中心下骨内血供参数随年龄增大发生改变较小,而旁开7 mm处血供参数变化较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支持带动脉和韧带动脉在股骨头内相互吻合构成动脉网,但不同区域股骨头动脉血供仍存在空间和时间差异,股骨头内动脉网可能不足以提供充足的循环代偿。当股骨头支持带动脉血供减少时,韧带动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偿供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成人骨盆骨折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盆骨折行CT检查的成人患者110例,随机抽取20例为常规剂量240mA扫描,剩余90例按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第一组BMI〈19kg/m2,第二组20kg/m2≤BMI〈28kg/m2,第三组BMI≥28kg/m2),管电流分别使用40、80、120mAs,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各扫描剂量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按正常图像(优)、图像有少许伪影(良)、图像有严重伪影(差)评定图像质量,并对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除120mA组的满足诊断率为93.3%,其余各组图像的满足诊断率均为100%,各低剂量组40、80、120mA的CTDIvol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17.4%、34.8%和52.2%;其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19%、38%和57%,低剂量组的CTDI与DLP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骨盆骨折的低剂量CT扫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可以较CT扫描常规剂量减少,可明确地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10、15、20、25、30、35和40 mGy。结合对每组图像的客观评价,以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对比度噪声比(CNR)为基准,得出相同CNR时的最低剂量扫描参数80 kV/240 mAs。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来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62例泪囊CT扫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管电压组(120 kV/180 mAs)和低管电压组(80 kV/240 mAs),每组各31例。测量两组图像的CT均值、噪声(SD)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结果模体研究中相同管电压下,CTDIvol增加CNR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985、0.965、0.971、0.972,P<0.05);相同CNR下,管电压越低,辐射剂量越低;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CNR为27.8,而80 kV在相同CNR时对应的是240 mAs;临床研究中常规管电压组和低管电压组的CTDIvol分别为31.2和12.8 mGy,低管电压组较常规管电压组降低了约59%。两组图像泪囊区CT值、眶内脂肪区CT值与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6、2.601、-5.704,P<0.05),两组图像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技术扫描可以获得满意的泪囊CT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而行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80 kV,对比剂用量60 mL,并追加生理盐30 mL;对照组120 kV,对比剂用量90 mL。2组均用350 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以4.5 mL/s流率注射,其余扫描条件相同。分析比较2组图像主观评分、动脉CT值、噪声、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动脉CT值、噪声、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辐射剂量降低63.24%,碘摄入量减少33.33%。结论:64层CT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行下肢CTA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肠道造影(MSCTE)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临床、肠镜、病理及影像确诊的活动性UC的MSCTE资料,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9例),比较3组的MSCTE表现。结果:轻度组与中度组黏膜下气泡、结肠袋消失、肠管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肠壁分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系膜小血管增生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增厚、黏膜强化程度及直肠周围脂肪沉积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TE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部位形态改变及肠外并发症,在活动性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及脑梗死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在随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成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行CT扫描,初诊时采用常规剂量组即A组(130kV、240mAs),复查时使用低剂量扫描条件,管电压使用110kV ,即B组(110kV、150mAs)和C组(110kV、100mAs)。并通过双盲法对三组图像的优良率及噪声值进行评价,比较图像质量。并记录三组图像的CTDIvol值和DLP值,对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B组和C组的CTDI‐vol值分别为24mGy、16mGy ,分别较 A 组(56、7mGy )下降约58%、72%,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B组和C组图像噪声值均略高于 A 组,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110kV、150mAs、110kV、100mAs)在成人脑梗死、脑出血复查中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