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躁狂抑郁症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中心静脉置管(简称CV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应用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许多研究,但对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比较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收集2005—2006年我院锁骨下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200例,分别研究2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提示临床对于需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及要求,应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肝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总结45例肝癌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44例锁骨下静脉留置管通畅,1例致轻度气胸,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肝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的给药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利弊。方法对260例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组5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68例,股静脉置管组85例,PICC置管组51例。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组置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股静脉置管所致最多,且其血栓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方式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要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无禁忌症及血管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4.
高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27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置管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279例80岁以上行中心静脉置管者临床资料.结果 因慢性疾病长期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高龄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原因,279例分别采取股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上静脉置管,共发生置管并发症22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3种主要置管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置管成功276例,置管保留时间平均(85±57.6) d.股静脉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种置管方式(P<0.05),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不成功3例,完成治疗计划拔管226例,因并发症拔管17例,非置管相关因素拔管33例.结论 高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可行,对于长期置管的患者宜选择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5.
曾丽  杨莉  吴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6):3518-3519
目的 对比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利弊.方法 对260例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组5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68例,股静脉置管组85例,PICC置管组51例.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组置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股静脉置管所致最多,且其血栓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方式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要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无禁忌症及血管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种静脉置管方法的利弊。方法将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53例患者随机分成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的舒适度、导管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6.3%和75%;2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9.04%和61.67%;2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分别为(28±0.3)d和(34±0.5)d,股静脉置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容易接受,临床使用方便,易于护理,不影响患者活动,在掌握操作技术、熟悉解剖部位的情况下,对于需要长期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方法 ,并发症防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992~ 2 0 0 2年 3 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情况、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7例患者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成功 ,无 1例发生穿刺并发症 ,置管平均 2 3天 (17~ 61天 ) ,1例 (2 7% )于置管 3 8天发生导管感染 ,1例于置管 5 8天发生部分阻塞。结论 :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和正确操作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阻塞、脱落的保证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心静脉置管(简称CV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应用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许多研究,但对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比较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收集2005-2006年我院锁骨下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200例,分别研究2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提示临床对于需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及要求,应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5年2月8日-2006年2月8日,我院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深静脉置管途径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急诊需行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别进行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比较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深静脉穿刺术安全可靠,在急诊抢救患者中有重要价值,尤以经锁骨下穿刺者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外科68例深静脉置管途径与病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途径在外科病例中的选择应用.方法:对6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的置管途径进行分析,观察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股静脉途径置管成功率为100%,颈外静脉途径置管成功率为60%,锁骨下静脉途径置管成功率为100%,但1例锁骨下静脉穿剌置管术出现皮下血肿.结论:股静脉途径置管应作为外科危重患者抢救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时外周静脉受限时,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3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5例一次穿刺成功,1例堵管后改左侧行深静脉置管,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是一种安全、无痛苦的给药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寻找对老年患者施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部位和护理方法。方法96例老年患者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右颈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总置管成功率为94.5%。初次置管位置选择右颈静脉,失败后改穿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共16例;初次置管选择右锁骨下静脉,失败后改穿右颈静脉置管成功5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共2例,均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结论经右颈内静脉置管较经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更为省时、安全、可行。加强置管前后护理是施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钟弢  田继先  张全  姚雄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37-2338
【目的】探讨两指定位法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技术特点及应用于急危重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急危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6例)采用两指定位法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64例)采用锁骨下锁骨中点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置管困难率及并发症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成时间、置管困难率及并发症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指定位法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标志清楚,定位简单,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在急危重患者抢救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静脉置管自护知识指导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量注射泵的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由于肿瘤患者需要化疗4~6个周期,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计划能否顺利完成.为此,我们为置管患者设置了自护知识指导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中心静脉置管到位率,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医学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对837例中心静脉置管进行监测,分析到位情况。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的总到位率为91.6%;1~20岁患者在各年龄段中到位率最低(P=0.002);在各种穿刺方式中,右颈内静脉置管到位率最高,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到位率最低(P=0.000);异位导管管尖主要分布于右颈内静脉,且其主要来源于右锁骨下静脉置管。结论:导管异位是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右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右颈内静脉是其主要形式,年龄≤20岁是危险因素之一,右颈内静脉置管最能保证导管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320例重度烧伤以锁骨为标志定位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置管效果。结果 196例一次穿刺成功,124例通过逐步增加冠状面角度后穿刺成功,5例穿刺3或4次后成功。均无因穿刺而出现血肿、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应用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不同穿刺点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我们胃肠外科应用更多,如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化疗患者等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因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操作方便,易固定,护理便利,不易感染,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作为临床首选。但由于对穿刺并发症的顾虑应用不多。我们于2002-05~2005—08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采取不同穿刺点置管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韩利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52-7252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0例肿瘤化疗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结果 182例顺利完成化疗周期,8例出现败血症,17例出现局部感染,3例出现导管堵塞,重新置管。结论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化疗,减少了化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颅内感染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置入PICC管。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道出血;未出现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穿刺部位及导管源性感染;未出现堵管、断折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治疗颅内感染患者可迅速补充静脉营养液,防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并可及时检测中心静脉压。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肠外营养的实施及部分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深静脉置管可经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但应用最多还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总结北京电力总医院普外科2001 年11 月至2004 年11 月经皮锁骨下三种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149 例,拟比较最佳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