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致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Levenson的恶性综合征诊断标准,对44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早期识别和及时停药后进行支持性护理。结果:44例患者在使用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现以发热、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明显的临床表现,在治疗1~4周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结论: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尤其在医师换药、调药的过程中应重点监护,加强患者服药后的观察。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药并给予支持性护理,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423名临床护士采用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知识得分为(21.12±3.97)分,得分率为70.40%;态度得分(33.83±4.35)分,得分率84.58%;行为得分(28.19±4.67)分,得分率70.4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是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知识的影响因素,学历与工龄是叙事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工龄与职称是叙事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临床护士对叙事护理的态度较好,知识和行为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需加强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叙事护理的认知,促进叙事护理在临床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认识,评价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探讨内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内镜下治疗且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的136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136例胃间质瘤患者中共发现胃间质瘤138个,34例(34个瘤体)行EFTR治疗,一次完整切除率100%(34/34),其中2例发生术中活动性出血,1例发生术后穿孔及迟发性出血; 102例(104个瘤体)行ESD治疗,一次完整切除率99. 0%(103/104),其中10例发生术中穿孔,1例发生术中出血,3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 ESD组术后感染率小于EFTR组(P=0.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SD治疗发生迟发性出血在不同病灶部位(P 0. 001)及瘤体大小(P=0. 00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间质瘤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ESD与EFTR治疗疗效相当,对位于胃底胃体交界处、直径在2~5 cm之间的瘤体易出现ESD术后迟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接受ESD治疗的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大小、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中245例完成了ESD治疗,5例在术中发现病灶浸润较深,其中3例行套扎处理,2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病变直径为(1. 63±1. 02) cm,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8. 78%(242/245),完全切除率97. 55%(239/245);手术时间(53. 83±19. 89) min;术后住院日为(6. 86±1. 63) d; 2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8例为术中出血(均应用电凝止血、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5例为术后出血(2例保守治疗,3例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穿孔8例(7例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或尼龙绳联合金属夹缝合,1例内镜下修补不成功转外科治疗),8例穿孔中1例穿孔合并气腹。病变大小(出血:P=0. 008,穿孔:P=0. 016)、病理类型(出血:P=0. 047,穿孔:P=0. 043)对出血和穿孔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病变大小是发生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符合微创理念,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和穿孔为其主要并发症,且与病变大小、病理特征、病变部位等有关。加强对内镜医师的专业化培训,并进行个体化ESD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SD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5.
试从政策支持系统的完善、健康教育体系的健全、食品行业安全行为教育干预、预警处理机制的完善、个人安全防范技能的提高等方面,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角度,论述食品安全工作策略,为当前备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民众关注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TR)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ESD、EFTR治疗且病理确诊为GIST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16例行腹腔镜手术,18例行开腹手术,57例行ESD治疗,23例行EFTR治疗,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瘤体直径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及EFTR组瘤体直径较腹腔镜组、开腹组小(P0.01)。ESD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组、腹腔镜组短(P0.05)。四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对于瘤体直径较小(1~6 cm)的GIST,内镜下治疗是有效、安全、可行的微创方式,较外科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在产科护理带教中实施目标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到我院产科实习的40名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患者依据实习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常规的带教模式,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进行带教工作,对比两组护理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学生的考核成绩、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护理学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结论:在产科的护理带教中,实施目标管理不仅调动了护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脑外伤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干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90例脑外伤患者家属的SCL-90测评显示,10个因子中有5个因子分值及总分高于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p0.01)。干预后5个因子分值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外伤患者家属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转变其消极态度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漯河市各县、区妇幼保健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五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12.6‰,围产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45.32%.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提高产检覆盖率,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产瘫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水平,为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儿母亲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产瘫患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产瘫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常规模式(48.15±8.24 vs 29.78±0.46,t=15.77,P<0.01;54.43±9.51 vs 41.88±10.57,t=9.33,P<0.01).结论 产瘫患儿母亲存在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为产瘫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患儿母亲的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