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为儿童MP感染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结果分析的6878例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为34.04%,其中女患儿的阳性率39.46%明显高于男患儿30.63%,不同年龄段中,小于1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低,为5.51%,而8-14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高,为55.59%。不同季节,结果也有差异,以冬季阳性率较其他三个季节最高。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异,好发于秋、冬季的学龄儿童。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做好MPIgM抗体的检测,提升临床诊疗的及时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跟患儿年龄、性别与季节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5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被动凝集法对患儿的肺炎支原体的Ig M抗体进行检测,回顾分析检查结果与患儿年龄、性别与季节间的关系。结果 1526例患儿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32.57%,其中1至5岁的患儿占51.93%为最高,春、夏季节的阳性率高,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MP是一种主要的诱发因素,好发于1至5岁的儿童,且春夏季节为多发,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曹凤娥  黄远真 《右江医学》2012,40(6):803-805
目的研究门诊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及发热查因患儿2106例,分析其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就诊年份、季节的关系。结果 2106例患儿中共有791例检测出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56%。男女童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段(~3岁、~7岁、大于7岁)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大于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最高。2010~2011年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08~2009年(P<0.01)。四个季度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均高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童均有感染,学龄期儿童最易感染,冬春季多见。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MP)在昆明的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的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呼吸道感染儿童11 473例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近5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共有11 47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支原体抗体检测,MP阳性数为2 952例,阳性率为25.73%,男性患儿阳性率21.89%,女性患儿阳性率30.87%,男性患儿低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冬季阳性率为28.41%,春季其次为28.24%,秋季最低为23.07%;0~1岁年龄阳性率最低为9.86%,其次为1~3岁年龄段和4~6岁年龄阳性率,>6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为30.43%,趋势χ2检验χ2 = 178.208,P<0.001,可见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年间比较,2011年MP阳性率最高为33.75%,与其他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昆明地区曾有MP感染流行,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感染的高峰期春季和冬季,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绍兴市妇幼保健院0~5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不同年龄段感染、季节性分布、重症感染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标本3788份,其中男性标本2299份,女性标本1489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重症感染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788血清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15.47%,男性标本阳性率13.35%,女性标本阳性率18.74%,女性患儿IgM抗体阳性率较高,P<0.01; <1岁婴幼儿标本阳性率9.01%;1~2岁婴幼儿标本阳性率27.36%;3~5岁婴幼儿标本阳性率29.51%,1~2岁婴幼儿组和3~5岁婴幼儿组感染率较高,P=0.000;春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8.59%、夏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1.00%、秋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0.99%、冬季送检标本阳性率11.65%,春季阳性率最高,P=0.000;3~5岁婴幼儿组中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占1.47%.结论 0~5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春季发病率较高,以女性患儿为多见,1~5岁年龄段婴幼儿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常见.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年长儿.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德 《中外医疗》2012,31(1):168+170-168,17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按年龄分布,0~3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5.54%,4~7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9.54%,8~12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0.00%。按季节分布,春节阳性率为20.99%,夏季阳性率为34.46%,秋季阳性率为39.82%,冬季阳性率为14.65%。按性别分布,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26.18%与26.6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的病原体,发病高峰期以夏秋季为主。4~7岁儿童应该加强锻炼,注意预防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5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进行分析。结果 652例患儿抗MP-Ab阳性率为28.5%,3-6岁阳性率最高为33.8%,〈1岁阳性率最低,为13.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冬、秋季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0%和27.8%,但各季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阳性率最高,为29.8%,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被动凝集法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与儿童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病房46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效价,比较不同月份、不同年龄及不同临床表现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结果464例患儿中211例MP-IgM为阳性,占住院总人数的45%,一年中12月、1月是MP感染的高峰季节,其阳性率分别为60%和58.3%(χ2=20.03,P<0.05);随着年龄增长,MP感染阳性率增高,10~14岁儿童MP阳性率高达75%,而1岁以下婴儿MP阳性率仅为13.3%(χ2=72.6,P<0.001);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最高,为64.5%(χ2=24.5,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该病原体是目前儿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2009~2014年793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雯  毕良学 《安徽医学》2015,36(8):948-950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7934例,检测血清 MP-IgM 抗体,对不同年度、季节、性别、年龄的 MP 感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病例1380例,总阳性率17.4%,不同年份、性别及年龄组感染率存在差异,不同季节 MP 感染率除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近5年 MP 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女性高于男性,3岁以上儿童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肺炎支原体(MP)IgM,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MP阳性率及MP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及季节性分布.结果 3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48例,MP阳性率为38.95%;其中女患儿阳性率44.86%高于男患儿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儿中,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8.54%,婴儿组患儿阳性率最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MP阳性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月份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8.53%.结论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以学龄前患儿多见、好发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间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哮喘组与非哮喘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水平,统计学处理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联.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哮喘组41%,非哮喘组24%,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因此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研究影响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4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其临床特点,并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方程分析与其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起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型高热,热程1~7 d,咳嗽多为阵发性连声咳,胸片检查以小斑点状模糊影多见,实验室检查中以CK-MB升高为主.抗生素应用时间、季节、年龄、低补体状态和流行接触史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 95%CI分别为1.327~5.012(P=0.013)、1.002~4.587(P=0.031)、1.330~5.912(P=0.023)、0.987~6.712(P=0.034)、0.300~7.117(P=0.028).结论 在秋冬季节出现的、阵发性连声咳、高热或超高热、免疫力低下且具有支原体流行期接触史的小儿应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尽早确诊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曾霞  陈实 《海南医学》2011,22(10):25-2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哮喘发作期的住院患儿202例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2例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IAS)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IA)半定量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哮喘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2例,阳性率50.5%,对照组阳性48例,阳性率23.8%。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应常规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感染状况、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1月 ̄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20例肺炎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结果320例肺炎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5例,感染率10.9%,5岁以下感染24例,5岁以上11例。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本地区的感染率为10.9%,较全国感染水平低(23% ̄25%)。在性别及临床特点方面与其他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需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改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2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为47.6%;②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要高度警惕支原体感染,应做相关化验检测,明确致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对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06年2月~2008年1月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金标法(PA)做血清肺炎支原抗体(Mp-lgM)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年共检测患儿541例,阳性数为148例,阳性率为27.4%。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以小学儿童为较高,1岁以下为较低,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9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研究结束后作统计学分析(阳性率)。结果检测患儿1500例,阳性数为537例,阳性率为35.8%。其中,≤1岁、2~3岁、4~6岁及7~12岁年龄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2%、42.7%、44.7%和26.7%;阳性率与性别无关。结论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最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非活性生长微生物,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co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重要病原体之一,亦为学龄期儿童CAP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关系密切,好发于学龄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大叶性肺炎的患儿2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者11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大叶性肺炎发生率较高,表现多样。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与阴性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血沉增快、CRP增高提示存在支原体感染可能,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叶性肺炎临床表现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与阴性者中无明显差异,其治疗方面倾向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亳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2 84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检测,了解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2 846例患儿病原体检测阳性1 161例(40.8%),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病原体分别是肺炎支原体[470例(16.5%)]、流感病毒A[252例(8.9%)]及呼吸道合胞病毒[117例(4.1%)],并有79例混合感染(2.8%).随年龄增加病原体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20.724,P=0.000 1).婴幼儿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11.2%),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15.2%~25.4%).冬季病原体感染检出率最高(57.7%),夏季最低(22.5%).结论 亳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分布随年龄、季节而不同,婴幼儿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A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亳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秋冬季高发应注意加强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