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原理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 ,HIFU )用于外科手术首先由Lynn等[1] 于 1942年提出 ,并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研究。从五十年代起 ,该项技术研究有了极大的发展 ,从声场到热场研究以及超声与组织作用的物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应用研究方面也有许多探讨和报道[2 5] 。临床应用上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优越于传统外科手术它能定位于深部组织 ,而不必对患者进行开刀 ,因此HIFU技术属于无损伤外科手术范围。高强度聚焦超声最大的不利因素是 :每次照射只能破坏很小的组织体…  相似文献   

2.
影像学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新兴的无侵入性方法,影像学方法在其术前定位、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本文就它们各自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行对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技术为无创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医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成像清晰,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可以监控靶区的温度变化,已被逐渐应用于HIFU治疗中。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外有关HIFU治疗肿瘤的MRI监控和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子宫肌瘤的外科治疗除传统的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外,非侵入性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本文旨在介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证与禁忌症、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剂量学探讨、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血管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在超声诊断仪监控下应用FEB-BY0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对7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限形治疗,评价HIFU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3例声像图可见瘤体内部回声增强,37例肿块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改善(如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等)。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高,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肿瘤新方法。它是由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发射器发射数百束方向指向球心的大功率超声波,经过水介质耦合后透入 人体,并在球心(体内肿瘤位置)发生聚焦,使肿瘤细胞所在部位的温度在若干分之一秒达到75℃以上,从而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应用HIFU治疗12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HIFU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聚焦超声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焦超声技术作为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在要求无创和保留器官功能的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 已越来越多的得以应用.其在临床上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外阴营养不良性病变等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并有望应用于其他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初步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有保留子宫要求的肌瘤患者,用设定的功率和能量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每个肌瘤进行治疗,三个月后用彩超进行检测。结果14例患者的16个肌瘤接受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治疗后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肌瘤内部回声增强,周边及内部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统计结果显示,显效率62.5%,有效31.2%,无效6.3%,总有效率93.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观察和检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聚焦超声定位损伤幼猪肌肉组织的即时和延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幼猪肌肉组织后即时和延迟的超声影像学改变和病理学改变,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实验幼猪后肢皮下肌内层高强度聚焦超声照射后即刻和存养2周后,观察照射靶区超声影像学改变和病理改变,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照射后靶区灰度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晰。光镜下靶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HIFU照射2周后凝固灶回声较前减弱,靶区灰度强弱不等,凝固灶体积较前有缩小。与正常组织的界限清晰度较前下降。光镜下发现靶区肉芽组织生成。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有效地损伤幼猪肌肉组织,使之发生凝固性坏死,治疗2周后靶区肉芽组织生成。为HIFU治疗软组织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herapy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management of solid malignancies and benign tumo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always been used to define the target for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the ablation. Recently, sonographically 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as been introduced to monitor the abla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background, clinical use,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sonographically 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为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实体肿瘤特别是子宫肌瘤的治疗。超声微泡可通过改变组织声学特性、增加空化等作用,增加靶区能量沉积,增大凝固性坏死面积,可作为增效剂用于HIFU治疗。本文对超声微泡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44例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HIFU治疗的44例肝癌患者进行围治疗期的护理。结果:患者消除了紧张情绪,顺利完成治疗计划且无1例出现皮肤损伤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围治疗期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计划完成,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术中监控和治疗后的声像图特点,使超声在术中监控及评价疗效方面更加客观、准确.方法 对超声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把超声图像与MR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坏死程度的肌瘤间超声图像的差异.结果 术中肌瘤灰度值增加明显表明治疗有效,而以团块状灰度增加更具特征性;完全坏死的肌瘤术后灰度值增加明显.结论 在术中,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肌瘤的变化,并可通过这些改变反馈调整和控制辐照剂量.术后,超声也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效因子(EEF)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资料。采用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找出可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EEF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分析获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病程(X1)、腹壁瘢痕(X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X3)、血流分级(X4)、腹壁厚度(X5)及靶皮距(X6)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EEF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7.742+1.153X1+14.927X2-13.846X3+4.713X4+1.422X5+0.227X6。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病程短、无腹壁瘢痕、治疗前经GnRH-a预处理、病灶血流少、腹壁厚度薄、靶皮距短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EEF更小,消融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彩超、CT和MRI观察高功率聚焦超声(HIFU)破坏兔肝肿瘤前、后影像特征变化,旨在探讨这三种影像学技术检测HIFU疗效的可行性。10只兔肝肿瘤模型由肝内注射Freund完全佐剂,一周后形成炎性假瘤结节制成。HIFU治疗参数采用频率1.1MHz,功率500W/cm2,连续超声波照射时间20秒。结果显示:彩超能有效检测HIFU破坏肝肿瘤疗效。经HIFU照射后,表现为强回声病灶变为低回声,且Doppler血流消失,24h后病灶边缘出现强回声带。这些特征性变化与病理改变相一致。而CT和MRI在本实验中未能检测到HIFU破坏肿瘤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MRI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升温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过程中,MRI靶区温度监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对比MRI的温度图(T—Map)显示坏死区域与实际解剖坏死区域面积,以检验T—Map监控的有效性;HIFU辐照仿组织透明体模,对比MRI所测温度与光纤传感器所测温度。结果T—Map所示的坏死区面积和实际坏死区面积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的概率约为25%;对小于1℃/s的缓慢温度变化,MRI和光纤的测温结果较为一致,二者的平均差异在2.6℃以内;而对于剧烈的温度变化,二者的平均差异达到5℃以上。结论MRI的T—Map可对靶区坏死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但结果并不完全可靠,同时MRI测温的精确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癌9例,治疗病灶总计31个,TAE治疗后1周内行HIFU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CEUS观察31个病灶治疗覆盖区,19个(61.3%)在各期均为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2个(38.7%)病灶边缘或中央局部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提示为肿瘤残存。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0.3%,增强MRI为93.5%,彩色多普勒超声为48.4%。CEUS与增强MRI在评价肿瘤灭活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肿瘤灭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DFI(P<0.05)。结论 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HIFU联合TAE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可为肝癌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与抑制H22肝癌生长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一定声强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不同的照射治疗时间和次数对H22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旨在探讨HIFU治疗肿瘤的最适宜照射时间、次数及照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HIFU照射治疗剂量、治疗方式、次数及间隔时间的变化对其抑制肿瘤生长的生物学效应均有一定的影响。这一发现对于加强HIFU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减少组织的创伤性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