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目的 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植入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6例股骨颈骨折。探讨其术后骨折愈合率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BMP人工骨植入加纯钛空心钉治疗不同病因、不同年龄及不同程度的股骨颈骨折126例,术后随访1年9个月~5年7个月,对其临床功能,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 功能优良者102例(81%),骨折不愈合8例发生率为6.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发生率为12.6%,二次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预后良好。结论 血管蒂髂骨瓣转移、BMP人工骨植入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机率低,内固定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临床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术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3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2枚空心螺纹钉)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术21例。结果术后随访2~7年所有病例术后均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髋部不适感觉,定期复查X线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符合解剖生理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供血障碍而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问题,有效地阻止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促进了骨折愈合能力,此方法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理想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7例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45例)或切开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骨瓣治疗组,52例)治疗,综合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92例获平均7.28(1~20)年随访,其中对照组42例,骨瓣治疗组50例。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骨瓣治疗组平均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9.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14.3%;骨瓣治疗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2.0%,未发生骨折不愈合。与对照组相比,骨瓣治疗组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术,且骨折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带血供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供骨瓣移植结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5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21例,股方肌蒂骨瓣移植24例,分析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 结果 应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组手术时间较股方肌蒂骨瓣手术组明显延长,出血量较后者明显增加。术后随访共4例延迟愈合,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组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优良率61.9%,股方肌蒂骨瓣组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优良率87.5%。在骨折愈合、预防术后股骨头坏死方面效果两种方法均满意,但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采用带血供骨瓣移植并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显著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且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患者髋关节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压空心钉固定加肌蒂髂骨瓣移植联合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加压空心钉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和(或)阔筋膜张肌髂骨瓣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36例,观察骨折愈合率及优良率。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5—10(7.5±1.4)年。根据X线片和功能恢复程度并参考赵东升等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骨折愈合时间3~8(5±1.6)个月,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4.4%。2例5年后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5.6%。结论加压空心钉固定加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缝匠肌髂骨瓣和(或)阔筋膜张肌髂骨瓣血供充足,可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锯法带缝匠肌蒂的髂骨瓣移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诊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行3枚空心钉内固定并用环据钻取带缝匠肌蒂的髂骨瓣植入股骨头颈部治疗,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结果28例骨折全部愈合,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坏死率10.7%,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环锯法带缝匠肌蒂的髂骨瓣移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是促进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钛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结果 17例获随访1-5年,术后5个月骨折均愈合,4例合并术前股骨头坏死者有明显改善,余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在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治疗中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微创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部分髂腹股沟入路切口联合部分髋关节前侧髂股骨入路,微创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术治疗。结果12例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微创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术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并临床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移植带肌(血管)蒂骨瓣,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并便于骨折愈合后拔钉。方法: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的基础上,将螺纹的后部增加3~5圈由深逐渐变浅(呈锥形)的螺纹。术中分别于股骨颈张力侧和压力侧植入该钉各1枚,同时于股骨颈前上方刻槽并植入带肌(血管)蒂的髂骨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0个月开始负重。结果:10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带肌(血管)蒂骨瓣移植病人中,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其中优良率921%,尚可56%,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接各1例(23%)而再次手术。26例因骨折愈合达2年以上而要求取钉,证实该钉拔除容易。结论:易退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愈后便于拔钉;同步植入肌(血管)蒂骨瓣可促进股骨头早期血供的建立及复活,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股骨头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加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4例。结果 术后随访1年 ̄4年6个月,13例骨折均愈合,示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侧髂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该术式能提高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避免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Acutrak钉治疗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Acutrak钉固定结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Acutrak钉内固定治疗22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17~48岁,平均33.5岁.其中Hawkins Ⅰ型骨折(4例)采用经皮内固定;Ⅱ型(11例)采用前内侧切口内固定加植自体髂骨;Ⅲ型(7例)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逆行转移加固定术.Ⅱ、Ⅲ型骨折术后石膏固定骨折至愈合后负重.结果 患者术后获2~4年(平均2.8年)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距骨骨折均获愈合,无距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按Hawkin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2.7%.其中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 Acutrak钉渐进式加压螺钉可使骨折固定更加坚固,效果优于空心钉及可吸收钉.采用闭合经皮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逆行转移针等方法对不同骨折类型均具有优越性,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加压螺旋钉内固定与带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基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46例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在直视下解剖复位后,以直径9mm的加压螺旋钉固定,再将带有腓动静脉的腓骨跨过骨折线嵌入股骨头、颈部,螺丝钉固定,将腓动静脉与旋股外侧动静脉吻合,随访1-8年,结果:45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失败。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结论:加压螺旋钉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腓骨移植可有效的治疗股骨颈骨折骨不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发生治疗失败的原因。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排除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其他内固定或骨瓣移植等治疗方法的文献及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 5.1软件对各研究的患者骨折类型、螺钉排列方式、术前牵引与否、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受伤-手术时间,术后复位质量、随访持续时间等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Detsky评分评价证据质量。 结果共纳入32篇临床研究,共7 807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1 418例,总股骨头坏死率18.16%,骨不连127例,退钉52例。GardenⅠ~Ⅱ型患者较Garden Ⅲ~Ⅳ患者发生空心钉固定失败率低[WMD=0.18,95%CI(0.11,0.27),I2=59%,P <0.01],3 d后手术发生内固定失败率更高[WMD=0.58,95%CI(0.37,0.89),I2 =67%,P<0.05];Garden指数Ⅰ~Ⅱ级较Garden指数Ⅲ~Ⅳ级空心钉固定失败率低[WMD=0.19,95%CI(0.10,0.33),I2 =80%,P<0.01],术后3个月内下地较3个月后下地空心钉固定失败率更高[WMD=1.90,95%CI(1.02,3.56),I2 =85%,P<0.05]。复位方式[WMD=1.04,95%CI(0.73,1.47),I2 =75%,P>0.05]、术前牵引与否[WMD =1.27,95%CI(0.80,2.03),I2 =61%,P>0.05]、年龄[WMD=1.19,95%CI(0.67,2.13),I2 =90%,P>0.05]、性别[WMD=1.15,95%CI(1.00,1.33),I2 =0%,P=0.05]以及螺钉排列方式对空心钉内固定失败率无影响[WMD=0.69,95%CI(0.28,1.69),I2 =61%,P>0.05]。 结论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受伤-手术时间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失败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术前牵引与否、复位方式、螺钉排列方式对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失败率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1985年以来采用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和旋股内侧血管深支股骨大转子骨瓣,转位植骨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1例,取得较好疗效.手术成功的关键除骨瓣的植入外,骨折端应有良好的对合和妥善的内、外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防止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发生骨不愈合、颈吸收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采用带缝匠肌蒂髂骨瓣移植及多枚骨圆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7例。结果:经过2-5年的随访,疗效评定:优12例,良3例,优良率88.2%,骨愈合17例,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3-12月,平均5个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坏死率5.9%。结论:本术式能为骨折端提供充足血供,内固定可靠,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段军  张国富 《骨科》2014,5(4):204-205,217
目的 观察应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利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情况,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0~24.0个月,平均10.6个月.本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不连、股骨头坏死、髋内翻、内固定失败等情况发生.按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结论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80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患者,男60例,女20例;年龄8~68岁,平均38.2岁。骨不连部位:股骨近端16例,股骨远端40例,股骨干24例。骨不连原因:内固定失效60例,外固定失败5例,感染15例。骨不连病理分型:非感染性骨不连65例,其中肥大型15例,营养不良型10例,萎缩型40例(其中20例伴有骨缺损);感染性骨不连15例。骨不连病程6~150个月,平均16.5个月。58例患者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22例患者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所有患者均进行植骨,其中自体髂骨移植35例,局部滑行加骨痂植骨10例,自体植骨结合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8例,同种异体松质骨结合人工骨移植7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20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 36个月(平均13.8个月)随访。骨不连均在4~8个月(平均5.3个月)牢固愈合。无切口感染、内置物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发生。16例股骨近端骨不连患者采用Sanders 创伤后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40例股骨远端骨不连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 KSS)评定疗效:优25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92.5%。24例股骨干骨不连患者采用Sanders创伤后髋关节评分标准和KSS评定疗效:优2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植骨能明显促进骨愈合,是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  相似文献   

18.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76例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植骨联合内固定组和单纯内固定组,每组38例。植骨联合内固定组行切开复位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并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单纯内固定组仅行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术后对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9~73个月,平均42.8个月。植骨联合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Harris评分84.6分,1例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2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术后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满意。单纯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8个月,Harris评分75.3分,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7例,畸形愈合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可以改善股骨头和股骨颈的血运,加速骨折愈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1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股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断端修整、自体髂骨植骨及DCS内固定治疗,5例伴有膝关节粘连者同时行膝关节松解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在4~9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合并膝关节粘连者功能也获得明显改善。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功能优良率达81.3%。结论应用DCS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端可获得坚强内固定及持久的压应力,有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