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仪对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血流速度等进行对比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均用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记录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搏动指数降低(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斜视手术对眼血流动力学影响 ,评价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动脉血供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斜视患者 51例 51只眼行 1或 2条水平直肌后徙 -截腱术。术前、术后 1周、 1个月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眼动脉 (OA)、睫状后动脉 (PCA)、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及阻力指数 (RI) ,比较血流改变并与 3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1.斜视眼术前患眼 OA、 PCA、 CRA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2 .斜视眼术后 1周眼动脉 Vs明显升高、 PI、 RI升高 (P<0 .0 5) ;3 .斜视眼术后 1个月 OA、PCA、 CRA各血流参数与术前比较 ,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手术可以引起短期眼组织缺血 ,但随着手术激惹的消失及广泛侧枝循环的建立 ,1条或 2条水平直肌截断手术不会引起眼前节缺血 ,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眼部血流的改变,以明确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眼科疾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分组:选择2003-01/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确诊的AACG患者28例(31眼)为AACG组,平均眼压(6.88±1.37)kPa;正常对照组为性别、年龄与AACG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平均眼压(2.13±0.67)kPa。受试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实验方案得到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②观察指标:利用Philips ATL 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AACG组手术前后的眼部血流情况,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及眼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4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AACG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均表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指数增高(P<0.01)。②AACG组手术前后比较:AACG组在小梁切除术后血流灌注明显好转,表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下降。③AACG组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CG组在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时各血管的阻力指数和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仍不及正常人(P<0.05)。结论:①AAC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明显的血流灌注不足;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的改善眼部血流灌注情况。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作为评价和监测青光眼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的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并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后短动脉的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测量不同程度DR病人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后短动脉收缩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所有DR和重度DR的OA的CRA中PSV。重度DR的CRA和PCA的EDV,所有DR中CRA和PCA的RI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是DR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眼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缺血性眼底病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眼动脉血流速度。结果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在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而且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伤后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了解外伤后眼球血管受挫情况。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外伤后3日内、1周、1月分别对32例眼外伤患者共33只伤眼行超声检查,37例健康人74只眼做对照。检测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结果:外伤后眼动脉Vs明显增高,Vd明显降低,RI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眼中央动脉频谱变化不显著,三个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状态可持续一周或以上。跟踪至1月恢复正常。结论:本研究显示外伤后眼动脉频谱收缩期高尖,舒张期低平,呈高流高阻状态。提示眼动脉有痉挛。眼中央动脉频谱变化不显著,这可能与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加的高血流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接受环扎加压术后远期眼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应用Siemens Sequ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31例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对术后1~2年及术后3~4年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1~2年组患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年组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阻力指数与眼动脉的各项测值患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眼均未发生眼部缺血症状,视力恢复理想.结论 环扎加压术后1~2年患眼的视网膜与脉络膜血供无明显变化,而在术后3~4年血供有减低趋势.环扎加压术可能会增加患眼远期的亚临床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眼部血流的影响,探讨药物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2例22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脉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d,观察用药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睫状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明显增加,阻力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视网膜血液灌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由于视神经神经局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局部缺血缺氧,而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疾病,目前,AION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证实.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AION患者36例,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01/2002-02份住院患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55.4岁.干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每个疗程10 d.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36例(36只眼)AION患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前后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并与对侧健眼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患者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32.74±3.56)cm/s,(17.12±2.15)cm/s,0.63±0.03,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12.35±1.60)cm/s,(5.96±0.86)cm/s,0.59±0.03,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分别为(15.41±1.62)cm/s,(5.71±0.830)cm/s,0.64±0.02,治疗后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加,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8.53±2.15)cm/s,(2.98±0.94)cm/s,0.71±0.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AION血流动力参数,疗效明显,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24例(39只患病眼)增殖期(PR)和22 例(38只患病眼)非增殖期(NPR)视网膜病变及无视网膜病变(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CR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DR组与NDR组相比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阻力指数(RI)增高、舒张期血流速度(EDV)降低(P<0.01),以PR组明显,其眼球壁厚度厚于NPR组(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着DR程度的增加,CRA的RI增加,血流速度降低(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视网膜的缺血性改变越明显.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眼底动脉硬化的滑车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位于眼眶内上缘的眼动脉终末支 -滑车上动脉 (STCA)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检测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OF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正常对照组 37例和 4 4例 OFA患者眼动脉的出颅段 STCA行 CDFI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两组 STCA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为 10 0 %。对照组频谱特征与眼动脉相似 ,为正向三峰型 :SP1峰、 SP2峰、 DP峰 ,SP1>SP2 ;其最高血流速度为 38.11cm/ s,与眼动脉相似。OFA患者 STCA的 SP2增高 ,部分 SP2 >SP1,部分 SP1与 SP2融合 ;其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略低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SP2、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0 1)。结论  OFA患者 STCA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符合经颅多普勒 (TCD)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 ,证明 STCA的 CDFI检测是一种方法简便、易于掌握、结果准确、无损伤性的诊断脑动脉硬化的新方法 ,并将脑动脉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 ,由颅前段的颈动脉检测、颅内段的 TCD检测 ,发展到颅后段的 STCA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视神经挫伤的可行性,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4-07/2005-12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病门诊收治的视神经挫伤患者52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10例,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12例,激素治疗组14例,联合治疗组16例。①常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E、地巴唑、芦丁等治疗。后3组均在①基础上进行治疗。②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由三七、丹参和黄芪等组成),3粒/次,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③激素冲击组静脉滴注甲基强地松龙500mg,1次/d,连续5d后改为强的松片,按1~1.5mg/kg口服,2周后减半量,直至5~10mg/d后维持2周。④联合治疗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的同时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用量与方法同上。治疗2个月后观察视觉诱发电位、视力恢复及视乳头变化情况,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①显效:视力≥1.0,或按盲目标准提高4个级别以上,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正常。②有效:视力<1.0,但较治疗前提高二三行或提高二三个盲目级别,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改善。结果:5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治疗后各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联合治疗组视力超过0.5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及激素冲击组(50.0%,20.0%,16.7%,21.4%,P<0.05)。②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异常转化为正常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及激素冲击组(78.6%,42.9%,50.0%,50.0%,P<0.05)。③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复方血栓通胶囊组、激素冲击组[56.3%,10%,16.7%,28.6%(χ2=5.562,4.504,2.330,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7.5%,40%(χ2=6.518,P=0.011)]。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治疗可明显改善单纯性视神经挫伤患者的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大剂量激素冲击、扩血管及神经营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对眼血流动力学影响,评价多普勒超声监测眼动脉血供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斜视患者51例51只眼行1或2 条水平直肌后徙-截腱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眼动脉(OA) 、睫状后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比较血流改变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斜视眼术前患眼OA、PCA、CRA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斜视眼术后1周眼动脉Vs明显升高、PI、RI升高(P<0.05);3.斜视眼术后1个月OA、PCA、CRA各血流参数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术可以引起短期眼组织缺血,但随着手术激惹的消失及广泛侧枝循环的建立,1条或2条水平直肌截断手术不会引起眼前节缺血,多普勒超声是评价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99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40例(50眼)。研究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辅以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水平,改善黄斑中心凹厚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100只眼)正常人和150例(300只眼)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参数进行检测。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50例、B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60例、C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0例,并与正常组50例(D组)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OA、CR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较对照组降低,舒张末期流速(ED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糖尿病组随眼底病变程度加重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指数增高更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评价正常活体右半肝移植(ROLT)术中、术后7 d内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方法 对40例(含肝中静脉21例,Ⅴ、Ⅷ段重建19例)ROLT术后7 d内均无任何并发症患者,分别测定(1)门静脉(PV)供体(Dpv),受体(RPV)侧平均血流速度.(2)肝动脉(HA)收缩期峰值血流舒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舒速度(Vmin)并计算收缩期/舒张末期比值(S/D)、阻力指数(RI).(3)肝右静脉(RHV)、肝中静脉(MHV)及重建静脉(V、Ⅷ段)在肝静脉入口1 cm处测鼙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结果 (1)术后1 d ROLT含肝中静脉与Ⅴ、Ⅷ段重建静脉肝动脉S/D值、RI值及4 d肝动脉RI值有显著差异(P<0.05).(2)其他血流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显示ROLT血管及其通畅情况,测量各项血流参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与氯沙坦钾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 例 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 例和对照组 38 例,两组均予常规降糖治疗,氯沙坦钾口服每次50 mg,1 次/d.治疗组予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次,3 次/d,连续服用3个月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Al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SCr 、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与氯沙坦钾联合应用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氯沙坦钾组,提示两药合用在延缓DN 进展方面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寻找最敏感、重复性最好的血流参数指标。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0只眼及50例正常对照组100只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并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患者眼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降低,阻力指数升高(均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Vs、Vd降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升高(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与眼动脉血流速度比值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病高眼球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多普勒超声参数为眼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的血液供应情况。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结果在两者之中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存在缺血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在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72例DM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各项参数。结果在DR发生过程中的不伴DR组,眼底荧光造影尚未发现明显病变时,CR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非增殖期DR组接近对照组(P〉0.05),增殖期DR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伴有O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下降及阻力指数增高;DM不伴DR者或DR早期CRA血流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呈正相关,DR越重血糖水平对CRA血流速度的影响越小。结论CDFI是评价DR时OA、C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方法,持续而有效地血糖控制是DR治疗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