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枕部神经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为临床治疗头枕部疼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侧防腐固定的成年头颈部标本上,应用常规的解剖学方法,观测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以及耳大神经的走行及分布情况.结果: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重叠分布于枕部,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重叠分布于颞部和枕外侧.结论:诊疗枕部疼痛时,除了要考虑枕大神经因素外,还要考虑枕小神经因素.  相似文献   

2.
颈性头痛主要累及枕大、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及伴行血管等组织,这些神经血管行走于颈枕肌肉之间,易受枕后腱弓内组织炎症刺激或挛缩肌肉压迫,产生疼痛症状。颈性头痛主要累及枕大、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及伴行血管等组织,这些神经血管行走于颈枕肌肉之间,易受枕后腱弓内组织炎症刺激或挛缩肌肉压迫,产生疼痛症状。枕骨下缘穴位点按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头痛,作用相辅相成,提高了疗效,能缩短治疗时间和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3.
枕神经痛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来自第2~3颈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布区发生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学的"太阳经头痛"或"后头痛".此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发病时头痛剧烈难以忍受.近年来,各医家常用针刺、药物封闭、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该疾病[1-4].笔者使用针刺疗法亦得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彭良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817-818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由于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以枕部和颈部疼痛为主的病症.病因多由于流行性感冒、枕部外伤或颈椎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侵犯或压迫枕神经,致使一侧后枕部,或枕下部疼痛突然发作,并向头顶、乳突部或外耳扩散,疼痛呈针刺样跳痛,或放射样痛,咳嗽、转头、精神紧张等诱因常可引起或加重疼痛.近年来,针灸治疗枕神经痛取得较满意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蔡红梅  段文杰  吕小桃 《光明中医》2014,(10):2113-2114
枕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是指位于后头部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与耳大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我们选用十四正经穴位、董氏奇穴,并运用针灸排刺手法,对此病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通过对60例枕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此疗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相似文献   

6.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以及耳大神经痛的总称[1]。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后枕、枕顶部持续性钝痛,并且伴有阵发性的顶枕部、外耳、乳突部针刺样、抽掣样疼痛,疼痛部位与枕神经的走行一致,相应部位的皮肤可有痛觉过敏及感觉减退。在枕神经的浅出口处常常有明显的压痛敏感点或痛性结节,按压时常伴有向上放射痛。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枕神经痛轻者予以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为主,重者则行神经阻滞等介入性治疗,然而仍未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药物神经阻滞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56例颈枕部疼痛者行枕大神经阻滞,顶枕部疼痛者行椎旁阻滞,均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2.5%。结论:药物神经阻滞并配合推拿治疗可缓解头痛。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枕神经痛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神经痛是由于来自第2~3颈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神经分布区发生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常用中药止痛剂,局部封闭及理疗等方法,疗效一般,笔者近期针刺治疗枕神经痛患者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雷仲民  张翔 《北京中医药》2006,25(9):559-560
目的 探讨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铍针治疗本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铍针治疗72例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 临床痊愈52例,显效14例,有效7例.结论 通过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可使筋膜表面张力降低,粘连松解,瘢痕消除,从而解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枕神经痛是由于来自第2~3颈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神经分布区发生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常用中药止痛剂,局部封闭及理疗等方法,疗效一般,我们近期针刺治疗枕神经痛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枕神经痛是由于来自第2~3颈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区发生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常用止痛剂,局部封闭及理疗等方法,疗效一般,我们在近期针刺治疗枕神经痛患者3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共治疗枕...  相似文献   

12.
腕踝针治疗枕神经痛3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凌峰  梁燕萍 《中国针灸》2005,25(9):653-653
枕神经痛是枕骨下和后头部枕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疼痛起始于一侧后枕部,并可向头顶放射,常为持续性,亦可阵发性加剧,伴有烧灼感和颈部僵直感.在北京医院针灸科进修期间,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本病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枕神经包括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枕神经痛是这三条神经痛的总称,其中以枕大神经痛为多见~([1])。临床主要表现为枕后、枕下部的头痛,疼痛可放射到头顶、耳后及前额等处。枕神经痛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枕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就诊  相似文献   

14.
正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偶因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或锁骨上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疼痛。枕神经痛的发病率较高,病因较为复杂,其最为常见的病因为上段颈椎病[1]。笔者观察针刺颈夹背穴配合艾灸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枕神经痛是因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受损引起的枕部及颈部发作性疼痛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属中医学的“头痛”、“太阳头痛”范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并与口服卡马西平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概述 卡压性颈枕神经痛多是由颈枕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均可引起颈项肌肉、韧带、筋膜痉挛,致使枕神经长期受到牵拉及坚硬腱膜孔的挤压,神经受损后导致的疤痕组织的形成,包裹及粘连等因素所致枕大、小神经,耳大神经受损所引起的枕区和颈部疼痛.绝大多数为继发性疼痛,原发性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43岁,2016年7月11日就诊。主诉:突发头部左侧偏上区域疼痛,呈阵发性脉冲样刺痛半日,疼痛难忍。现病史:患者近期睡眠差,由于当日上午经空调冷风直吹后头部偏上区域,下午突发左侧后部头痛,疼痛沿枕大神经分布,疼痛剧烈,脉冲样闷胀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枕大神经痛"。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自行服用卡马西平等镇痛药物,并在局部进行针刺治疗,疗效不佳,遂来我院就诊。症见:左侧后头部沿  相似文献   

18.
火针加拔罐为主治疗枕大神经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枕大神经痛是分布在枕骨下和后头部的神经遭受各种致病因素或压迫所致其分布区内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笔者采用火针加拔罐为主治疗枕大神经痛5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5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神经阻滞对枕大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确诊为枕大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普瑞巴林胶囊口服和行枕大神经阻滞治疗; 治疗组:辅助针刺疗法余基本治疗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以及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72.9%,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在疼痛状况评估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强度(PPI)评估具有可比性(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PRI、PPI、VAS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半年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较单一神经阻滞治疗疗效明显,并且能降低远期复发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以天柱、完骨和枕大神经皮下浅出点为主穴,顸枕部疼痛,配合后溪和昆仑穴;顶颞部疼痛,配合中渚和丘墟穴,针剌治疗56例枕神经痛患者,结果临床治愈31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