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整合素β1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及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整合素β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中整合素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可对皮肤细胞内的整合素β1作较准确的测定,其方法简便且敏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引起瘢痕增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由于皮肤损伤后在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的机能失去正常的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至胶原纤维过度增生所致.近年来 ,我科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32例,经随访1~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整合素 β1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及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整合素 β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中整合素 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可对皮肤细胞内的整合素 β1作较准确的测定 ,其方法简便且敏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整合素 β1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引起瘢痕增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病理性瘢痕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是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但创面的过度修复会形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造成局部畸形或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现,细胞凋亡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丹参总酮对体外模拟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及深度烧伤后常见的病理性愈合现象.寻求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方法是创伤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中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历史悠久[1],其毒性作用及不良反应轻微,但机制不明.丹参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胶原代谢疾病等领域,也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有文献报道其疗效显著[2].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丹参总酮为研究用药,将其用于体外人增生性瘢痕三维模型,观察其抑制瘢痕增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上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水泡液β转化生长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早期瘢痕组织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的变化,以探索TGF-β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并利用瘢痕水泡液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愈合后瘢痕增生早期(≤90 d)的水泡液和血液TGF-β1的含量,动态监测瘢痕早期组织TGF-β1的变化,并与正常皮肤组织水泡液和血液对照.结果 大面积深度烧伤愈合后瘢痕形成早期患者血液和正常皮肤水泡液TGF-β1的含量与正常人血液比较无升高.均低于本试剂盒最低可检测阈值(15.6 pg/L,P〉0.01);增生性瘢痕水泡液TGF-β1含量显著高于其血液和正常皮肤水泡液(P均〈0.01),而且瘢痕增生早期(1~3个月)组织TGF-β1逐渐升高(P〈0.01).结论 瘢痕形成早期组织TGF-β含量增高可能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瘢痕水泡液可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胎儿创口中富含透明质酸(HA),为正常组织的再生提供了良好的局部环境,可使胎儿无瘢痕愈合.成人伤口愈合时,由于HA含量较低,引起瘢痕组织明显增生,有时甚至是肥厚性增生[1].本研究选用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观察其HA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为今后用HA治疗瘢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增生性瘢痕 (HS)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HS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 方法 在 10 0只裸鼠背部分别作 2 .0cm× 1.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移植人全厚皮肤 ;皮片存活后用加热的铜棒造成深Ⅱ度烫伤 ,观察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 皮片完全存活的 86只裸鼠中 ,6 7只有明显、持续的瘢痕增生 ,占 78%。增生瘢痕的外观和组织学特点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瘢痕增生的平均厚度为 0 .34cm,最厚 0 .6 0cm,增生时间为 6 3~ 2 17d,平均 12 8d。结论 该模型瘢痕增生明显、增生持续时间长 ,可用于观察创面愈合至瘢痕形成的全过程 ,是目前较为稳定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和自身对照正常处皮肤中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S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s(MKK4和 MKK7)基因表达的变化。 方法 提取 8例增生性瘢痕和自身对照正常处皮肤组织的总 RNA后 ,分离纯化 m RNA,用 RT- PCR方法检测 SAPK,MKK4和 MKK7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结果 增生性瘢痕中 ,MKK7和 SAPK基因表达较弱 ,自身对照皮肤组织中 ,这两种基因 PCR结果的灰度比分别为增生性瘢痕的 1.5倍和 2 .6倍 ,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 (P<0 .0 1) ,而 MKK4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 MKK7和 SAPK基因表达降低引起细胞凋亡减少 ,可能是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 ,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维芎瘢痕霜对增生性瘢痕内bFGF和FN的影响,探讨维芎瘢痕霜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维芎瘢痕霜治疗的32例患者增生性瘢痕内的bFGF和FN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3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连续应用维芎瘢痕霜30天和60天时,瘢痕内的bFGF和FN较未用药对照部位瘢痕内的bFGF和F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维芎瘢痕霜可以明显抑制瘢痕内bFGF和FN的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